APP下载

论武术套路长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研究

2018-03-12刘上郭子李朝旭

武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

刘上郭子+李朝旭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武术套路长拳的技术的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及跳跃难度创新三方面特点及其发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今后武术套路中长拳技术特点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期为武术套路的发展特别是长拳技术的提高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武术套路 长拳 技术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037—04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自古以来,武术在历史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法计量的,2013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出:中华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武术教育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016年春晚邀请到了80位荣获过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的顶尖武林高手同台献艺,对于我国武术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而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武术长拳是武术套路中的典型拳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姿势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动作灵活快速,快慢相间,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的特点。长拳评分标准的组成要素主要是由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和难度三方面组成,每一方面又都包含着多种技术要领,因此,对于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发展的研究理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武术套路中现代竞技长拳套路的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对长拳的动作规格、演练水平、难度动作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今后武术套路中长拳技术特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阅读了有关教育学、武术概论、学校武术、专业武术、传统武术、武术史等相关学术著作,并查阅了有关武术套路方面的期刊论文、报道、文件以及研究成果等,着重了解武术套路中长拳的研究现状,为本文提供了借鉴,并力求从中得到启发。系统检索与查阅了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代表的武术套路长拳的相关课程和武术方面的教学训练,丰富文献资料为本文设计、分析与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主要对广州体育学院武术方面的教授、教练及进行了拜访,就长拳技术特点和练习方法以及长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访谈与咨询,为长拳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拓展了思路。

2.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运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处理,并按照逻辑规则进行判断推理,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分析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所需的结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武术套路长拳的基本概述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武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以来,武术在历史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法计量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倡导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2013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出:中华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武术教育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016年春晚邀请到了80位荣获过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的顶尖武林高手同台献艺。这是春晚历史上首次集结了众多武术冠军的表演,同时也代表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武术节目。对于我国武术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

而武术套路是武术再起流传、研习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是中国武术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来源于技擊运动,却又不拘泥于实用技击,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将一些武术动作“串联”起来,使之“一环套一环”,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演练,它是技击方法的丰富提炼和艺术再现。简单来说,武术套路就是将一些武术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进行演练的运动形式。套路运动从中国武术的运动形式上看,中国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运动特点和民族特点,而这种独特的运动形式也只有在中国文化传统大背景下才能够产生,使得中国武术有了其独特的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1]

长拳亦称太祖长拳,相传由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拳法,为宋朝操练兵员之拳法。长拳的技术特点主要为“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黏,精要充沛、气要沉,力要顺达、功要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是传统北派武术中一部分拳术。查拳、华拳、炮捶、红拳均属长拳之列。武术长拳是武术套路中的典型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将广泛流传的查拳、洪拳、炮拳、华拳、弹腿、少林拳等拳种,融合器风格特点,吸取之长,综合整理而成的拳术。并将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各种拳械套路。有姿势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动作灵活快速,快慢相间,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的特点。[2]目前长拳套路主要分为自选长拳套路和规定长拳套路两种,长拳评分标准的组成要素主要是由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和难度三方面组成,每一方面又都包含着多种技术要领,是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对于武术套路长拳的研究理应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3.2 武术套路长拳的技术特点

3.2.1 动作规格方面的技术特点

武术套路的动作规格是现代武术评判项目之一,是指在武术竞赛中对武术套路的所有动作设定的标准和要求,是动作的造型与规范。武术运动注重动作规格,讲究一招一式必须正确。在比赛评分中动作规格的分值均占到了整套套路分数的一半以上,演练时各武术动作的动作规格符合既定标准和要求的程度是武术套路比赛获得高分取胜的重要评判标准。endprint

通常,動作规格主要对运动员演练时的上肢、下肢、躯干和头面部四个方面对各类武术套路做出统一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裁判员只需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对演练着进行比较并进行评价,武术套路动作规格是裁判员判断运动员的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各个武术套路项目都有其不同的评判标准,在此仅对武术套路中长拳的动作规格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与阐述。

构成长拳套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等基本动作,这也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重要标志,在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发展中,高质量的动作规格必须放在技术发展的首要位置。

上肢部位的技术特点:“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说的便是长拳的演练风格。在长拳运动的演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做到动作连贯,舒展大方,这就要求运动员的肩部保持放松灵活的状态。演练长拳套路时运动员手臂一定要伸直,真正达到舒展放长击远的效果,发挥长一寸强一寸。另外,长拳套路演练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运动员突然的抖腕、甩勾、摆掌的动作这是为了在在实战中能够更迅疾地击打对手或挣脱对手的束缚。所以,长拳套路上肢的动作规格的技术特点就能概括为“松肩、直臂、快手”六个字。

下肢部位的技术特点:长拳的步法与腿法比较丰富,在演练过程中基本每个招式都是由一个步法和一个手法组合而成的,要求全脚掌着地,只有步子站稳了,才能用上上身的拳法,否则下盘不稳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劣势;另外,腿要直,膝盖要用力后挺,防止被对手使用反关节技术而跪地重心不稳;弓马步的变换要迅速且稳,重心稳定,在做亮相动作弓马虚步的时候尽量保持重心偏低,这也是保障步法稳固的要点之一,因此膝盖挺直、步法稳固、转换灵活是打好长拳的基础。

躯干部位的技术特点:长拳演练中的躯干部位主要是包括腰、胯、臀部在内的核心区域,练功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可想而知,腰部的练习对武术技术的提高至关重要。长拳的发力需要从腿经臀部、跨步传到腰部进而再传到肢体末节,腰、胯、臀部起着传输力量的关键作用,所以,腰部要挺拔灵活,臀部收紧不松弛,胯部转换要灵活,三者的完美配合是保持演练着力达末梢、立身中正的基础。

头、面部的技术特点:手眼身法步及精气神的完美体现更能展现长拳魅力,摆头、甩头要迅猛且与手法步法和身法完美结合,面部表情也要到位,尤其是眼神的配合,眼神一定要聚不能散,要定不能漂,更能打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武术套路长拳的动作规格在武术套路长拳比赛的评分中有着重要比值,对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各部位要完美配合,协调统一才能更好的展现长拳的风格与魅力,这就要求运动员们将每一环节都练好,使其各部位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3.2.2 演练水平方面的技术特点

演练水平是运动员在整套武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在现代武术评判标准中对长拳演练水平的评判主要是从劲力、协调性、节奏感、编排、风格以及音乐的配合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直观性评价和比较。劲力充足、力点准确、发力顺达是对其劲力方面的评判标准,且要与节奏、音乐协调配合,演练时候要有节奏感,跌宕起伏,动静徐缓相结合,使得整套动作演练起来抑扬顿挫、酣畅淋漓。全套动作要注重编排,要顾及到表演场地的每个角落,合理选择长拳各动作,将长拳套路各动作按照次序排列,让整个套路表演起来美观大方,突出运动员风格和优势、特点,增强本套套路的观赏性,在演练水平上保持尽力充足,动作协调具有节奏感,编排上更具有艺术美感。

3.2.3 难度创新方面的技术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武术成为无数发展的主流,竞技武术套路中技击特点逐渐消失,观赏性逐渐增强,对动作的穿心与难度系数的追求越来越高,更考验着运动员超强的身体素质能力。在现代武术中,规则对武术套路的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为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要求运动员在圆满完成动作难度后还能优美的连接下一个动作,并做到“高、美、稳、准”的难度创新审美要求。长拳套路的难度动作主要是跌扑翻滚、翻腾跳跃、金鸡独立平衡性动作以及腿法动作等,即平衡性难度动作、腿法类难度动作、跳跃类难度动作。

平衡类的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在具备较好柔韧性的同时还要兼备核心力量的训练,在完成动作幅度的前提下要能很好地控制地身体各部位肌肉,以支撑运动员身体平衡,提高动作稳定性;腿法类难度动作基本是旋转性扫腿,即前扫腿和后扫腿,要求运动员迅速准确地完成旋转,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核心力量及良好的的协调性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保持躯干直立紧而不僵,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来完成。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为腾空跳跃或腾空跳跃并旋转后接连接难度动作,从助跑起跳到腾空旋转再到落地,要求运动员具有快且准的起跳加速度,稳而快腾空旋转和稳而缓的落地连接,尤其是落地的那一刹那,运动员要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落地技术,缓冲落地,防止受伤。在历史演练进程中,其难度系数不断攀升的趋势,从旋风脚、腾空外摆莲、前扫腿、后扫腿等旋转的动作都由原来的360度到旋转720度,运动员基本都是超度数完成这一动作后再接劈叉或叠步等连接动作,处处超越着运动员的身体极限,不断挖掘其潜能,令其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这就对我们的长拳套路在难度创新训练上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3.3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的发展趋势

3.3.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的变化及对长拳技术特点的导向性

在1959年以前,武术套路并没有严谨的竞赛规则,而当时的比赛也只是一种类似于表演评奖式的活动。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权威的竞赛规则宣告问世,自1959 年制定的第一部武术套路规则至今,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先后出台了多个版本,对长拳的评分标准与规定要求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见表1)。endprint

1996年以前的競赛规则采用“整体评分”的形式,总体估分,主观性较强,评价也比较笼统,会因裁判员对长拳的自身理解和主观性导致评判尺度不一,不利于长拳技术的良性发展。在1996年之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长拳评分内容进行分块打分,设定指定动作,增加了难度创新,并构建了难度动作体系及其分值分配,明确了各动作的具体要求及扣分标准,比赛更趋于公平,对长拳技术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竞赛规则的变动引导着武术套路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方向,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中得到体现。在不同阶段,武术竞赛规则中对长拳项目的评分方式对长拳技术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竞赛规则是该项目发展的导向。

3.3.2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的发展趋势

运动员们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分区的更高的分数,首先得对竞赛规则评分细则进行通透的了解与解读,根据规则的要求有重点的加强某一技术方面的素质能力,规则的变化决定着项目技术水平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长拳技术动作结构的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越来越全面,各评分板块划分越来越清晰明了,对于扣分细节也越来越具体化了,对于难度创新方面也越来越偏重了。

动作规格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1959年还是现在的2012年的武术套路长拳类竞赛规则,其动作规格始终是重要的评分依据,历年来其在总分值中的所占分值都达到了50%-68%,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演练水平方面:演练水平也被引起重视,并更趋于艺术化,讲求节奏、劲力与音乐的配合,在套路的编排上也要注意必选动作的穿插与应用、动作编排的结构与布局的和谐和美感,更具艺术性。难度创新方面:从1996年开始,难度创新被引起重视,除了动作难度还加上了动作衔接难度,难度系数不断上升,处处考验着运动员不断追求“高、美、稳、准”的难度创新审美要求这基础素质了,鞭策着运动员们朝着更高、更美、更稳、更准的竞技道路发展。

4 结论

经过历年来的运动训练和竞赛时间,在不断更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导向下,长拳技术动作规格质量越来越高,并成为永恒不变的竞赛主题;演练水平逐渐艺术化,注重演练技巧伤的美感、构思上的新颖以及编排上的节奏、劲力与音乐的协调配合的和谐感;难度创新要求不断上升,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并完美衔接下一个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出了长拳技术特点将朝着更高、更难、更美、更稳 、更新的方向发展。在裁判的分工上,由同一裁判到分成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两组裁判再到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和难度创新A、B、C三组裁判的分工合作,使得裁判分工更细致明确,裁判评分的主观性不断削弱,客观性逐渐增强,使长拳竞赛更趋于公平、公正、合理化。在评分方面,由原来的定性评分逐渐定量化,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对于每个动作、环节的内容要求和错误动作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具体清晰明朗化。在评判标准上,新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在个人项目中如果运动员的得分相等时,处理方法是先以难度分高者取胜,如相等则以完成高等级难度动作数量多者取胜。

参考文献:

[1]温 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http://baike.so.com/doc/500875-530367.html.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Wushu Long Fist

Liu Shangguozi Li Chaoxu

(Judicial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intends to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do an analysis of Wushus long fist technical movement specification, exercise level and difficul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fist techniques in Wushu have been carried on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especially long fist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have provided certain theory basis.

Keywords:Wushu long fis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
基于美学视阈下的武术套路分析
武术套路之动作节奏训练法
129式太极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