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交流校长的困惑?
2018-03-12许新江
许新江
为了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国不少地方建立了干部交流制度。一位校长在一所学校工作一定年限后,按照规定就应该交流到另一所学校当校长。一纸调令,校长就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征程。这时候,很多校长的困惑感、痛苦感、无力感总会油然而生。
令校长们困惑的不是自己的离去,不是有些事情还没有完成,而在于自己和全体教师共同提炼、共同实践的办学理念,可能会突然被改变,被终止;在于那么多年培养的干部或骨干教师等可能被搁置不用,被边缘化;在于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办学品牌可能被弱化,被废弃;在于自己实践多年的课题来不及结题,后续收集整理资料、准备结题可能会障碍重重,有的甚至结不了题,或者成果被他人侵占、冒用;在于那么多年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有可能被打破,造成学校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声誉下降。
如何化解交流校长面临的种种困惑?就交流校长自身来说,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转变观念。
一方面,交流校长对于自己已经离开的学校要看淡、要相信、要欣赏。
要看淡自己的历史和成绩。交流校长在曾经任职的学校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工作和硕果累累的成绩,历史已经肯定过了,历史也终将不会忘记。交流校长要记住,一个人可以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展露能力和风采,但是不能占有这个平台。江山代有才人出,要放心地将学校交给新任校长。
要相信群众、相信教师、相信组织。交流进来的校长,或者新提拔的校长,他们是经过组织考察过的,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也许他对学校还不够熟悉、不够了解,但是只要给他时间,耐心等待,学校终会有新的发展。因此,交流校长需要的是放下,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校工作中。
要欣赏新校长的新举措。老校长对新任校长的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肯定。特别是在与老同事交流的时候,要积极支持、肯定现任校长的做法。尤其是对于老同事在背后的一些情绪化的议论,要积极引导,不做推波助澜者,而要做情绪化解者。
另一方面,交流校长面对新的学校要尊重、要有耐心、要有宽心。
尊重新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交流校长到了一所新学校后,要尊重老校长和教师们建设的学校的现状。特别是对于那些本来基础薄弱、现在各方面都有巨大进步的学校,要如此;对于各方面发展本来已经比较优秀的学校,更要如此。尊重的目的在于学习,在于了解,因为有些你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可能正是这所学校办学的独到之处。首先要尊重学校现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交流校长可以在将其发扬光大的同时突破创新,但绝不能简单地一改了之。其次要尊重现有的机构人员。有的校长一走进某所学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舒服,结果造成人心惶惶,甚至积累种种矛盾,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
对于新工作的开展要有耐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足够的了解,就无法科学地开展工作。交流校长来到新的学校,仅凭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往往容易操之过急,适得其反。特别是那些从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校长,大有使命担当的感觉,有强烈的责任心,想尽快实践自己的主张。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的调研会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前任校长的工作交接要有寬心。在现行的干部交流制度下,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圆满。比如: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或者说全局性工作,一些课题的研究成果是集体的,但大多数课题的知识产权属于前任校长。这样的课题结题所用的佐证材料都是前任校长任职期间取得的,因此,新校长应该对此提供方便、给予支持,而不应设置障碍,甚至巧取豪夺。
对于交流校长的困惑,干部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跟踪了解,不能一送了之。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了解新任校长的工作情况,倾听呼声,解决问题。此外,笔者建议可以搭建校长交流平台,建立新老校长结对机制,定期召开交流校长座谈会,以促进校长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