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的似水柔情
2018-03-12菊潭
菊潭
一代文豪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公认为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在他的笔下,从不废婉约。根植于中国文人本心的似水柔情,让我们读到了鲜活而深婉的审美意趣。
先从东坡先生的妻妾说起。苏轼19岁时娶眉州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16岁的女儿王弗为妻。这个青涩而美好的婚姻仅有11年短暂的时光。王弗病逝,他含泪写下肝肠寸断的墓志铭,直至十年后,密州任上忽梦亡妻,写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已是传唱千古。
继室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此时姐夫成了丈夫,王家人的眼光是让人羡佩的。此后王闰之伴随苏轼生活了25年而病逝京师。这对恩爱夫妇在无尽的折磨中同呼吸共命运。乌台诗案,让苏轼险些丧命,王夫人在被抄家时,感慨道:“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至此!”苏轼很理解夫人的心情,不得不忍心令其将部分残稿付之一炬。也正是这位王夫人为他选定了侍妾朝云,贤惠可想。后来东坡先生亦诗以为赞。
朝云作为特殊意义的红颜知己,是东坡先生晚年的情感依托和精神伴侣。他们共同的生命结晶小儿苏遁仅于两岁时病逝金陵。苏轼的每首各八韵的两首五古写得异样惨切。前一首写锥心的失子之痛。“……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吾累汝。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次首白描朝云之悲,恸哭无尽,“……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悲凄的境界感人至深。毅然跟随东坡先生远赴岭南的朝云,34岁时被瘴疫夺去了生命,最终葬于丰湖栖禅寺东南。这对东坡先生自是致命一击。他飞泪如雨,追想敏而好义、忠敬若一的朝云當年戏称他“满肚子不合时宜”引为知己的情景,写下动情的墓志铭和《悼朝云》“……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他的心目中,朝云幽然而羽化。他又在《西江月·梅花》里借咏梅怀朝云,“高情已逐晓云飞,未与梨花同梦”。
苏轼与苏辙是志同道合,约以风雨对床的好兄弟。他们的许多题襟之作都细腻地倾诉,纵情地宣泄,无奈地排遣。情韵温婉,孝悌逸雅。“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乌台狱中哥哥留给弟弟的绝命诗写得真切而平和。题云:《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时未了因”。兄弟情深如许,堪为典范。
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都在反复的奔波中长大。苏轼深感内疚,写给他们的诗卷,是绵绵的关爱与深深的赞美。他宁肯儿子愚且鲁,只要健康成长。他夸奖儿子“相从艰难中,肝肺如铁石”,所以在诸多的典籍中没有见过苏轼苛责孩子的记载。
诚如毛泽东评说范仲淹词所述的那样,“人的心情是复杂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读东坡先生的诗词,我们更会有这般鲜明深刻的体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