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是陋习吗
2018-03-12南方周末
201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出《沉重的彩礼》,记者调查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四年来,贵州的彩礼由2万元礼金加电器上涨为8.8万元礼金加“三金”;陕西由3万元礼金加“三金”“三银”上涨为10万元礼金加“三金一动(汽车)”;甘肃一些农村地区的礼金则疯涨为18万元。彩礼上涨的区域里,西部地区涨幅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涨幅高于城郊村,总体表现出“越是贫困地区,越出现高价彩礼”的特点。长江流域如重庆市、武汉市等一些地区还存在结婚“零礼金”现象。那么,高价彩礼是一种应该革除的陋习吗?
正方: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彩礼越是高,已足以说明天价彩礼是一种陋习,甚至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陈老汉以一套在县城里购置的婚房和11万元礼金,给27岁的儿子娶了亲,但在2017年1月11日新婚之夜,小两口为了这11万元礼金发生争执,男方盛怒之下将新娘砸死。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彩礼一般是象征性的,甚至不要彩礼,或者一些女方家长即便索要彩礼,也不会自装腰包,而是会返还给女孩,另外还会準备一份与男方彩礼不相上下的嫁妆,作为小两口新家庭的启动资金。说明富裕文明可以消解彩礼陋习。
反方:那是因为中西部农村与沿海大城市的婚姻市场结构不一样。农村的女性可以嫁到镇里、县里或更高级别的城市,镇里、县里的女性可以嫁到市里、省城里或更高级别的城市,市里、省城里的女性可以嫁到一线城市。最终,农村的女性是净流出的,造成中西部农村女少男多的状况,即适婚女性供给不足;而一线城市的女性是净流入的,造成这些城市剩女现象,即满足这些优质女性需求的男性供给相对不足。某些农村地区的天价彩礼,恰恰是市场在起作用。
正方: 天价彩礼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家庭的沉重负担,导致农村部分男青年结婚贵、结婚难。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讲各种花头。什么“万紫千红一点绿”啊,万紫就是一万张五元钞票,合五万元,千红就是一千张百元钞票,一点绿就是若干五十元钞票,总计15万多;什么“万紫千红,一动不动”啊,一动就是一辆小轿车,不动就是不动产。穷还这么讲究。
反方:逻辑反了,不是天价彩礼导致结婚难,而是落后农村男多女少导致天价彩礼。落后农村男多女少,一是农村女性往高处走、嫁到市镇去了,二是缘于当年农村猖獗的胎儿性别选择,许多人的媳妇当年已经被流掉了、引产掉了。新生儿男女性别比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4年达到121.18,此后有所下降。彩礼高刚好可以警醒重男轻女的人。
正方:要天价彩礼不就等同于卖女儿吗?这样的婚姻不就成了买卖婚姻?彩礼不断走高,还会助长盲目攀比之风。为了交付彩礼,许多家庭不得不借债,甚至借的是高利贷,这债务要是需要小两口偿还,女方岂不是坑了自己?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天价彩礼让多少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反方:为了组建家庭,女方对男方有一定的经济要求,既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女方孕育后代,往往要求男方提供经济与安全保障。女方索求彩礼,其实是考核男方有没有经济实力养家,也考核男方对自己的诚意。
(摘自《南方周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