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红小豆栽培技术

2018-03-12王新国

科学种养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喷连喷红小豆

王新国

东北地区是我国红小豆的主要产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省红小豆单产较高。红小豆生育期短,适播期较长,是灾后毁种的优良作物,黑龙江、吉林省甚至延迟至6月上旬也可以抢播早熟的红小豆。

一、选择优良品种

红小豆全程机械化栽培品种要求:早熟或中早熟,株型直立、紧凑,结荚集中、成熟一致,底荚部位较高,秆硬、抗倒伏,籽粒灌浆快、脱水快,不易炸荚。一般以种植中粒(百粒重12~14克)和中大粒(百粒重14~16克)为宜,大粒品种对水肥要求高,籽粒一般不易饱满。

二、种子用量

吉林省机械精量播种一般每公顷用种25~30千克。

三、茬口和地块选择

红小豆忌重、迎茬,实在倒不开茬时最多只能连作2~3年,一般以间隔2~3年轮种1~2年为好。红小豆对前茬的要求不严格,一般选择玉米、谷子、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为前茬,甜菜、马铃薯茬等也可以种植红小豆,但向日葵茬不宜。红小豆茬口被称为“油茬”(即红小豆茬土壤含氮量较高,土壤肥沃)。

红小豆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沙土地种出的红小豆产量低,但外观商品性好。红小豆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但在轻度盐碱地上也能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要比微碱性的土壤生长良好,避免在pH>8的碱性土壤和低洼易涝地块种植。种植红小豆以选择中等或中等偏下肥力的土壤为佳,不宜选肥茬或高肥力的土壤,因为肥茬或高肥力土壤容易使红小豆植株疯长,产量并不高甚至有可能减产,而且还容易贪青晚熟;但土壤也不能过于瘠薄,否则会使红小豆产量低、品质差。

四、整地施肥

施足农家肥做底肥,精细整地。

五、播前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3天。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播种在沙盘上观察出苗情况。机械摩擦种皮,促使硬实种子吸水发芽。种子包衣:预防丝核菌或镰孢菌根腐病、枯萎病,用40%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或用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50~60包衣,或用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3%包衣。根瘤菌接种:每公顷用0.5~1.0千克根瘤菌剂拌种。

六、确定播种日期

红小豆播种期的准确把握与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播种过早时,容易导致植株营养生长过旺,致使中后期爬蔓、倒伏,而且底荚过低,易触地烂荚。播种过晚时,生育期缩短,植株营养生长不充分,结荚少且上部荚往往不能充分成熟。一般在土壤表层5厘米深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时播种,适时早播,有利于增花、增荚,提高产量。黑龙江省适播期为5月10~20日,其中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吉林省适播期为5月,其中5月15~25日为最佳播期。

七、种植密度

红小豆合理密植的原则:直立有限生长型品种在旱地及低肥力土壤种植时宜密植,以利用主茎结荚,集中结荚部位,充分发挥群体增产优势;在肥力较好的土壤及水浇地种植时宜稀植,以充分利用其分枝结荚,发挥个体优势而高产。吉林省播种密度: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一般每公顷留苗22万株左右,即每延长米留苗15株,株距13厘米;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地块一般每公顷留苗18万株左右,即每延长米留苗12株,株距16厘米;晚熟品种、较高水肥条件地块一般每公顷留苗15万株左右,即每延长米留苗10株,株距19厘米。采用机械联合收割作业的,应适度增加种植密度,以抑制分枝生长。

八、播种技术

红小豆发芽时需水较多,因此播种时底墒务必充足。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垄上精量播种。垄宽70厘米,垄上播双行(行距12厘米),单粒播种。红小豆单株留苗最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群体增产。播种后覆土3~5厘米厚(镇压后),覆土过浅不利于根系发育,易发生倒伏,镇压不能压得过实,否则出苗困难。

九、做种肥的化肥施用量

红小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并且对矿质元素的缺乏比较敏感,一旦缺乏容易引发生理病害,所以种植红小豆不施肥或少施肥的做法是不利于高产的。但如果施肥过多,特别是施氮肥过多,很容易导致植株徒长、田间郁闭,抑制根瘤形成,造成减产。施肥原则:以底肥和种肥为主,以花期叶面喷肥为辅;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各地高产经验证明:施足底肥是红小豆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底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种肥施用量:吉林省中等肥力土壤,播种时每公顷施复合肥(15-15-15)200~250千克,或磷酸二銨15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75千克做种肥。

十、除草剂的品种及用量

红小豆出苗时子叶留土,所以在出苗过程中2片初生真叶没有子叶的保护,在通过除草剂药土层时容易受到药害。大豆田应用的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剂用于红小豆田若遇低温、土壤湿度大时易产生药害,安全稳定性差,因此红小豆田应尽量不采用苗前土壤封闭除草,而改用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1.播后苗前

每公顷用72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2250~3000毫升,或720克/升异丙甲草胺乳油2000~2800毫升(或50%乙草胺乳油2700毫升)+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375~750克,对水750升喷施地表。

2.出苗后

每公顷用250克,升氟磺胺草醚水剂900~1050毫升+12.5%烯禾啶乳油1600~3200毫升,对水500升在红小豆2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喷施。

十一、田间管理措施

1.幼苗期(出苗至第一个分枝出现)

红小豆幼苗期具有一定的耐低温冷害能力,一般0℃以上的气温不会造成冻害;也具有一定的耐渍能力,短期渍水仍可正常生长。幼苗期需水较少,一般不浇水而进行蹲苗。

2.分枝和花芽分化期(第一个分枝出现至第一朵花开放)

本期在植株旺盛生长的同时,进行着花芽分化。植株长势:以开花初期豆叶尚未插墒至盛花期刚刚封垄为标准。endprint

红小豆是喜中耕作物,一般需中耕2~3次。第一次在2片对生真叶完全展平时进行;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这次需适量培土;始花期(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这次要大培土,利于增根防倒。

红小豆花芽分化以后需水量开始逐渐增加,要确保水分供应。但红小豆开花前要尽量控苗,控苗的主要措施就是控水,否则土壤水分过多易倒伏和落花、落蕾,这就要协调好浇水和控水二者之间的关系。

3.开花结荚期(第一朵花开放至荚果形成)

红小豆是落花、落荚很严重的一种作物,花、荚脱落率一般年份即为60%~70%,严重的可达70%~80%。落花、落荚和秕粒是红小豆生产上影响产量的一个主要问题。此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红小豆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库源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大量花、荚脱落。始花后7~24天是红小豆开花最密集的盛花期,盛花期结荚率较高,尤其是始花后13~18天结荚率最高、结荚数最多。这一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最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的平衡,使植株稳健生长,防止徒长和郁闭倒伏,保花、保荚。

①追肥。一般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无须追肥,或视植株生长情况每公顷用7.5千克尿素对水450升进行叶面喷施,中等肥力以下地块在初花期追施尿素50千克。

②叶面肥。初花期至鼓粒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钼酸铵400克+硼砂200克,对水450升叶面喷施,共喷2次。遭遇涝害植株新叶呈现黄白色时,喷施1~2次0.4%硫酸亚铁溶液。

③水分管理。现蕾期至鼓粒期是红小豆需水高峰期、敏感期和关键期,遇旱必须浇水,关键是浇好现蕾水、开花水和结荚水这三次水。

④控制徒长。每公顷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克配成800倍液,或用50%矮壮素水剂配成250~400倍液,在初花期喷1次,视情况可在盛花期再喷1次。

4.鼓粒成熟期(籽粒由最大鲜粒重至成熟)

此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尽可能地保护植株功能叶片。前期即鼓粒灌浆期(籽粒开始膨大至达到最大鲜粒重),仍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遇旱籽粒会失去饱满性;后期要求干燥的环境条件。

十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要治小和治早,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

1.病害

①尾孢菌叶斑病: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白粉病: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8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6000~8000倍液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锈病: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80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25%联苯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④菌核病:选用耐病品种;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⑤细菌性疫病: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⑥胞囊线虫病:选用抗病品种;用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15%多菌灵、10%福美双、10%克百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虫害

①蚜虫:选用抗蚜或耐蚜品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施。

②红蜘蛛: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剂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③豆野螟(大豆卷叶螟)和豆荚螟:选用抗病品种;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液,从现蕾期开始喷施,隔10天再喷1次,注意要把药液喷到蕾和花上。

十三、鼠害

部分鼠害比较猖獗的地区,要十分重视预防鼠害,否则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十四、适时机械收获

红小豆多为无限结荚习性,豆荚成熟很不一致,机收红小豆必须把握好适收的时机。目前的红小豆品种田间一般都不炸荚,但如果收获过晚,机收过程中的机具碰撞不可避免地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炸荚;同时,收获过晚籽粒颜色会变暗、光泽减退,影响商品性。大面积红小豆机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分段法

当全田80%豆荚成熟时机械割秧,田间晾晒5~7天待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机械捡拾脱粒。

2.联合收割

当全田70%以上的豆荚成熟时,每公顷用40%乙烯利水剂1800毫升,对水500升喷施,大约1周后叶片可自行脱落、杂草枯萎,此时即可进行机械联合收割,但切忌中午烈日下作业,以避免炸荚损失。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喷连喷红小豆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设施嫁接西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
越冬辣椒施肥与病虫防治经验
种红小豆致富的年轻人
施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