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

2018-03-12薛婷婷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引领者典型研讨

薛婷婷

当前,众多幼儿园日益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但在参加、指导部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教研组织者对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把握不够,教研活动存在针对性不够强、重点不凸显、教师积极性不高、目标达成度不高等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以一次区域活动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的日常教研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研概况

此次教研活动是笔者主持的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以建构区为例”研究过程中的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活动旨在寻找建构区幼儿游戏的典型情境,并研讨情境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目标。活动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自主观察无教师介入指导的幼儿区域游戏,各自寻找典型的可介入指导的情境;第二步,现场研讨,大家先轮流分享观察到的典型情境,然后重点研讨“此情境是否需要介入指导”“如果需要介入,指导目标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在教研前半段,教师们描述了一些可能需要介入的情境,并共同就情境的教育价值、教育目标的选择以及是否需要介入指导进行了分析和研讨。笔者作为教研引领者,在教研后半段也抛出了一个典型情境:三名幼儿(A,B,C)在积木区玩游戏的案例。案例引发了教师们的积极思考与讨论。大家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研讨,确定此典型情境的教师介入指导的目标为:1.当自己的提议被同伴否定后,还能继续勇敢尝试;2.能用好的点子和表达意愿的方法优化交往方式,加入同伴的游戏。

最后,根据教研活动中讨论的指导目标和思路,教师两两合作,研讨观察过程中自己记录的典型情境,拟定各情境的指导目标,再进行集体研讨,形成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

二、分析与反思

此次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尤其是通过关注教研活动的目标和教师的发言权、获得感、观察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建立了学习共同体,有效提升了教研的有效性。

1.准确定位教研目标,关注适宜于教师水平的核心经验。

一个教研活动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分解难点、逐步开展,才有可能将其做细、做实、做深入,达到有效教研的目的。准确定位教研目标,是使教研团队形成共同动力的前提,是教研活动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作为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必须审定教研方案,关注活动的核心经验和教研目标,确保适宜于教师现有水平、经验,并且可操作。

这次教研活动,第一次形成的教研方案中,主题是“研典型情境,研介入时机,研指导策略”。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没有考虑到教研主体的实际情况。研讨方案时,我们根据教师们的现有经验以及课题研究进展,对教研目标进行了调整。我们认为,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只有弄清楚了典型情境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指导目标,才会有下一步的介入时机和指导策略的出现。因此,我们减少了教研内容,细致分析了教研目標,将主题调整为“抓典型情境,研指导目标”。

2.有效设计提问,关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发言权。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引领者,都要关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发言权,在教研方案中设计清晰、适宜的各环节提问,在具体实施中,目标明确、反应敏锐地适时追问,鼓励她们提出困惑、表达观点。通过交流、研讨,大家一起厘清思路、提高认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些问题。

活动中,引领者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抛出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并紧紧抓住“要不要介入?为什么?”“介入指导的目标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开展研讨。大家在同伴的观点碰撞中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情感、体验和观念。引领者适时追问,引导大家进一步聚焦问题核心,进行深度思考。当教师们的回答适用于解决情境中展现的表面现象时,引领者启发大家进行分层思考,有效地分解了任务难度。在引领者的层层引导下,大家细致思考,积极发言,在实例分析中懂得了教师的指导不能只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要更多地指向幼儿长远的发展。

3.及时梳理教研成果,关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获得感。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个人的专业发展生涯中,教师需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还要及时获取教研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三个方面的梳理与小结:一是教师的个人反思,二是组织者对上一次教研成果、幼儿发展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情况小结以及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梳理,三是引领者对教研设计、教研实施和教研成果等方面的小结与引领。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和分享,教师能主动获取专业发展所需,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专业水平的提升。

活动中,第一环节有参研代表和组织者对于上次教研情况的反思及本次活动的知识经验回顾;中间环节有分析典型情境形成的指导目标的梳理与小结,以及引领者带领大家做的深入分析、研讨示范;最后环节有主持人和引领者关于研讨问题的梳理与提升,以及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和实施、幼儿发展、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小结。这样通过知识经验回顾和梳理小结,并挖掘和分析现存的问题,教师在其中汲取营养、提升专业能力,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持续开展教研活动,关注教师观察及分析能力的逐步提升。

笔者认为,幼儿园教研应当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应该关注现实的活动过程,关注儿童、教师及环境、材料和规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及其与环境、材料和教师指导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此次教研活动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持续开展教研活动,教师才能逐步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游戏时的典型情境,迅速、准确地分析其教育价值,进而确定指导目标,确保适宜、有效的介入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游戏的典型情境,以及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逐步提升观察、分析及指导能力,构建优质的学习共同体。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指导下的高瞻课程园本化研究”(批准号:XJK014QZXX00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以建构区为例”(批准号:XJK016CZXX07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领者典型研讨
无性别风潮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圆》典型易错题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岁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高等教育近现代转型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