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减负”校外增,症结在哪里

2018-03-12祝建波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减负职业院校毕业生

祝建波

学生课外负担有多重?杭州某小学校长做了个“两会”提案调查。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晚上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到了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为8.8%,参加2个班以上的占70.9%。(《钱江晚报》)

不可否认,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一道道“减负令”下,学校方面确实是“减负”了。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学校外的培训却是“热火朝天”。无论工作日的晚上,还是双休日或者节假日,也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极不情愿的孩子,奔走于各个补习班、兴趣班之间,家长着急上火,孩子苦不堪言。

“禁补令”禁得了学校,却禁不了培训机构。尽管家长们也都知道孩子补课的辛苦,但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如果“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而自己的孩子不补,家长们恐怕睡觉都不踏实。事关孩子的前途,谁敢大意?

究其原因,我们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制并不健全。虽然我们经常说,上大學已不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人生也并非只有高考一条路。但让人尴尬的是,优秀的职教毕业生即便能在就业市场上受青睐,在诸多方面也无法享受与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待遇。因此,家长不得不把大学所代表的学历教育,视为“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通道。

其实,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对孩子而言,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其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实现梦想、创造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看,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而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却成了“香饽饽”。

当然,教育理念的改变不是朝夕之功,“减负”也绝非是一纸政令就能实现的,只要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不变,家长的功利心和攀比心就不会变,减负最终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唯有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想方设法让广大技能劳动者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减负”才不会“越减越累”!endprint

猜你喜欢

减负职业院校毕业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