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教学衔接的思考

2018-03-12周艳华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家长

周艳华

为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各幼儿园作了大量的努力。然而,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在知识与能力、意识与思维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令人堪忧。有些问题在一年级学习生活中,教师要花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去矫正。我校是典型的城中村学校,生源都是进城务工或经商人员的子女,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是知识方面表现为先学与没学。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了文字认识方法。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强,只要老师一开口,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然后告诉老师,“我们已经学过了!”90%的孩子闭着眼睛都能背诵汉语拼音,说明孩子记忆能力强。但如果出示卡片单个认读,却不认得了。

有的孩子学了珠心算,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甚至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心算得飞快,滚瓜烂熟。反应快的孩子可以内化,但有些一知半解的孩子在纸上列式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令人哭笑不得,而且这样的错误反复犯。

至于听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因受“已学过了”的影响,阅读能力仅限于可视动画,很少有与书本接触的经验。

汉字的认识知觉比较笼统,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细枝末节。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知覺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70%的学生是在“画”字。比如,写“口”就画一个圈,颠倒偏旁,颠倒笔画顺序,没有汉字书写规则可言。有的孩子连“横”“竖”的概念都没有,读着横,却画着竖。

其次是思维停留在记忆上。通过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学生对小学学习的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思维停留在记忆上,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法不能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学生知道1+1=2,如果问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几个,就有60%的学生反应不过来。大部分学生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受干扰,一直离不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第三是家长表现茫然。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很多东西,会算数、会写字、会背诗等,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是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有些家长对此甚至全然不知。

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对周边学校一年级老师和学校附近的几个幼儿园(其中一个公立幼儿园)教师及相关的家长就幼小衔接问题分别做了一个调查,数据见下表。

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由前面提出的问题及调查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对幼小衔接分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提出自己的看法。

公立幼儿园应有多方面衔接的举措。比如,在意识衔接方面,与市内小学联系,带孩子们参观小学的校容校貌,感受小学的学习活动,亲自体验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让孩子们对小学环境有初步认识,激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期待,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衔接方面,注重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算术知识的衔接。在能力衔接方面,训练幼儿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在思维方面,注重数学思维、观察思维的培养。

私立幼儿园规模小,收费便宜。进城务工的家长一般都会选择。而这些幼儿园,往往会因为师资配备不规范,课程大多体现在知识的容量上,有的幼儿园在大班时甚至用一年级的教材上课,并且在给孩子上课时,就是播放碟片让孩子们观看,接受能力快的孩子就跟着学会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什么也没学会。至于学生的能力、思维和意识的训练几乎忽略不计。侄儿在一家私立幼儿园读学前班,语文老师每天要求孩子回家后把当天学的字每个写100个,书包里的算术作业一面一面的。看到老师批改的“√、×”,我问侄儿,为什么会有“×”?“×”是什么意思?侄儿说“不知道”。我问他老师有没有让他改正,他回答“没有”。久而久之,小孩子对是非对错的认识都被忽略了,对作业的对错也就出现了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也听到过一些家长的怨言: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习惯都坏了。

其实不管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对幼小衔接的孩子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建议、学会理解他人、学会阅读背诵、学习与人交流,初步养成做事有责任感、不拖拉的习惯。二是能力。主要包括语言与专注力、区分游戏与学习、课堂行为与课堂内容的学习、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自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笔者认为,幼小衔接本身就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在对幼儿进行各方面教育衔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合理选用教材;有专业的老师的引领;课程安排要有科学性,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注意反馈;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幼儿园的办学资质、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作者单位:郴州市第十三完全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家长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家长错了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