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词汇研究价值
2018-03-12邵天松
□邵天松
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词汇研究价值
□邵天松
黑水城文献的发现是继敦煌吐鲁番文献之后又一次重大出土文献发现。其中宋代汉文社会文献部分作为宝贵的语料,有助于扩大宋代汉语词汇研究语料的范围,有助于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整理与校勘,有助于语文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黑水城;汉文文献;词汇;价值
所谓黑水城文献,是对出土于我国西夏王朝黑水城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大批历史文献的总称。由于西夏的灭亡及其主体民族——党项族的消失,黑水城文献曾经一度被历史所湮没。自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率领考察队在黑水城遗址发现黑水城文献之后,关于黑水城出土文献的研究便逐渐开展起来,至今已逾百年。但由于在黑水城出土文献中,西夏文文献数量最多,因此这部分文献最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长期成为国内外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研究相对缺乏。所幸的是,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的整理出版,相关研究也正方兴未艾,尤其是其中的社会文献部分,更是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史金波指出:“黑水城出土的社会文书,无论是汉文、还是西夏文文书,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汉文文书不需经过翻译便可使用,文字上少有障碍,因此学界使用面更宽,其价值的开发,效益的发挥有更广阔的空间。”[1]86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学者更多地是利用黑水城出土汉文社会文献展开历史学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其语言学,尤其是词汇学研究的价值却措意不多。本文拟就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价值略作探讨①,敬请方家指正。
一、有助于扩大宋代汉语词汇研究语料的范围
蒋绍愚曾指出:“资料问题是任何语言研究都必须重视的,但近代汉语研究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2]15就汉语史角度而言,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中的语言应属于近代汉语。但根据我们观察,以往的近代汉语研究中所涉及的宋代的语料大多是传世文献。以蒋绍愚(2005)所开列的宋代(附金代)语法词汇研究资料为例,我们看到其中有以《景德传灯录》为代表的禅宗语录,以《朱子语类》为代表的宋儒语录,以《清平山堂话本》为代表的宋人话本,以《三朝北盟会编》为代表的史籍中的白话资料,以黄庭坚、杨万里等人作品为代表的宋词宋诗中的口语资料以及以《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为代表的金代白话资料②。出土文献语料部分则付之阙如。而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可以作为新语料扩充宋代汉语研究语料的范围;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多个领域,真实地反映了公元11—12世纪我国西北地区的世俗社会的历史面貌,因此它的词汇的涵盖面也较为广阔,是我们研究宋代汉语词汇的宝贵材料。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撰写年代。尤其是军政公文、民间契约这类文献,由于要签署日期,因此时间上甚至可以精确到具体的年、月、日。我们以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为例③,由于是公文文书,其中大部分文书末尾均有签署日期,因此,时间上甚至可以精确到具体的年、月、日。如其中第51页文书末尾就有落款日期“宣和七年十月廿二日”,第82页文书末尾落款日期则为“建炎二年九月”。又如俄藏TK.49P号文献是一件契约文书,其中也写明了立契约的时间为“天庆十一年五月廿四日”。文献时代的明确性为我们考察某个词语出现时间的上限或下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作为出土写本文献,属于典型的“同时资料”。因此文献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也正是因为它是真实的出土写本文献,未经后人窜改校刻,所以保留着写本文献特有的面貌,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出现了较多的俗字。这些俗字中不仅有很多是承袭自唐五代敦煌文献中的俗字字形,而且有些俗字的构形体现了部分普遍性的规律。兹举数例(本文引录黑水城文献时,原卷缺一字用□表示,不确定字数用……表示,□内字为补字)。
二、有助于文献的整理与校勘
随着黑水城汉文文献图版的刊布,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文献的校录整理工作,出现了一批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整理的研究成果。如日本学者近藤一成(2008),孙继民(2009)、(2012),以及杜建录、史金波(2012)等,但我们在对照图版研读这些录文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可商之处。以下我们将以孙继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2009)一书中对俄藏Инв.Nо.211 213文书的录文为例,试述如下。
(5)合要专副高仲家婶子、蕃落兵士吴安妻照勘。(孙继民2009·41)④
按:“日”,图版作“目”。孙继民校记云,“图版作‘目’,疑为‘日’之讹”[3]147,此说不确。“即目”有目前、现在之义,宋代文献中多见。如欧阳修《乞置弓弩都作院》:“即目诸州并不暇打造新弓弩,只是终年修换,旧者积压,无由了绝。”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五:“缘即目内外百色,支费浩瀚,全借州军恪意经理,若不申严法禁,窃恐日后转致侵损省计。”故本句中“即日”当依图版作“即目”。
董志翘在论及敦煌社会经济文书整理中出现的一些讹误时,曾指出:“造成讹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这些文献中的词语缺乏深入研究。”[4]257这一情况同样也出现在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的整理中,上举数例文献整理中的致误之由基本上也是与此有关。
三、有助于语文辞书的编纂与修订
如前所述,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作为“同时资料”,出现了较多的宋代新词新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为《汉语大词典》、《宋语言词典》等语文辞书所失收。从辞书编纂的角度来看,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词汇也可以为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可资利用的材料。兹举数例如下:
【趕捉】
(10)右札付第七将。立便勘会有无此趕捉逃背人已推恩体例。(Инв.Nо.211 213-74)
按:“趕”有追赶、追逐之义。《字汇·走部》:“趕,追也。”《正字通·走部》:“趕,同赶。”“趕,追逐也。今作趕。”“捉”本义为握,即以手持物,后引申有抓捕、捕捉之义。如《三国志·蜀志·马超传》:“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趕捉”连言,意即追捕。宋代文献中常见,如《朱子语类·训门人九》卷一百二十一:“如自家有个光明宝藏,被人夺去,寻求趕捉,必要取得始得。”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在前文中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如自家有一大光明宝藏,被人偷将去,此心还肯放舍否?定是去追捕寻捉得了,方休。”两句话中,一言“寻求趕捉”,一言“追捕寻捉”,义并同。由此,亦可证趕捉乃追捕之义。他例又如《朱子语类·论语》卷三十五:“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趕捉他,如此犹恐不获。”《宋会要辑稿·兵》:“贼徒多以所盗财物等遗弃道路,捕人等争利,不向前黏逐趕捉,走失贼徒,及有因此杀伤捕盗官兵。”宋洪括《盘洲文集》卷四十二:“当日行使舟船到大七洋内,仍见诸处寨下官船不计其数,随后趕捉先等船只,至晚日夜失舟宗,各自分散,不知众船下落。”上述例中“趕捉逃背人”意即追捕叛逃之人。“趕捉”一词,《汉语大词典》、《宋语言词典》等均未收。
【请领】
(12)所有雅等春冬衣赐,并未曾请领。(Инв.Nо.211 213-82)
按:“请”,唐宋间有领受之义。《广韵·清韵》:“请,受也。”《慧琳音义》卷二十五:“‘来请众僧’,‘请’字通于三音,若用平声,受赐也;若用上声,咨问也;若用去声,召唤也。”领受的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言。《集韵·清韵》:“请,受言也。”王筠《说文句读·言部》:“请……今俗语之贝青受也。”由此,受言为请,受物为贝青,请、贝青同源通用。“请”表领受义,文献中用例较多,如唐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十日已来,遂于节度使寿尚书边请得公验。”所谓“请得公验”意即领受到官府开具的证明文件。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大历中,请俸有至百万者。”“请俸”意即领受俸禄。在敦煌文献中,表领受之义的“请”亦写作“清”,如《伍子胥变文》:“手提三尺之剑,清托六尺之躯。”赵家栋(2011)即认为“清托”中“清”为 “请”的音借字,“清托”即“受托”[5]215-216。在本例中,“请领”同义连文,亦表示领受、领取之义。该词唐宋文献中习见,如《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赍省司便换文牒,至本州岛府请领。”《旧唐书·宣宗本纪》:“皇帝斋行事,内诸宫苑门共九十四所,并令锁闭,钥匙进内。候车驾还宫,则请领。”欧阳修《免晋绛等州人户远请蚕盐牒》:“当所访闻晋、绛、慈、隰四州百姓,每年所请蚕盐,并于解池请领。近闻省司指挥,支移往三门盐仓请领。道路遥远,窃知百姓多不愿往彼般请,须议专行公文者。”曾巩《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一则便于兵士请领,二则随驾兵士骨肉在营,得便到特支钱物,甚安人心。”苏辙《栾城集》卷四十《申三省请罢青苗状》:“闻官中支散青苗,竞欲请领,钱一入手,费用横生,酒食浮费,取快一时。”俄藏Инв.Nо.211 213《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请领”用例亦较多,皆为领取之义。“请领”一词,《汉语大词典》、《宋语言词典》等均未收。
【不干】
(13)□不干钱主之事,一面典人同典人等代嘗所有典田地□钱依数还纳与钱主,不词(Дx.7779C)
按:“干”,本义为冒犯、触犯,宋代始有关涉之义,如宋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宋蔡居厚《诗史》:“许浑诗格清丽,然不干教化。”表关涉之义之“干”实即“关”之声转。“干”,《广韵》古寒切,见母寒部平声字;“关”,《广韵》古还切,见母删部平声字。两者同为见母字,韵部相近,故得通转。“不干”意即不关、不相关。上例中“不干钱主之事”意谓和钱主不相关。宋代文献中常见,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祖杰”条:“有印僧録者,素与杰有隙,详知其事,遂挺身出,告官司。则以不干己却之。”“以不干己却之”意谓以和自己不相干为由拒绝之。他例又如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又彭门卒以道为卖己,欲兵之,湘阴公曰:‘不干此老子事。’”《五灯会元》卷五“道吾宗智禅师”:“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如宋赜藏主编集《古尊宿语録》卷一:“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此三例中“不干”均用在口语对话中,由此亦可见“不干”在宋代是一个活跃的口语词。“不干”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义有二:1.无能、不称职。2.不愿意承担某种任务。可酌补“不相关”之义。
【不词】
(15)如本人不回与不办之时,一面契内有名人当管填还数足不词。只此文契为凭。(Дx.18993)
按:在我们所考察的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中,“不词”共出现14次,且全部出现在契约文书的文末。可见,这是一个契约专用词语。据乜小红研究,“不词”意即不得有异词。并认为“该词不见于敦煌契约文献中,当是黑水城地区所出契约文书的特色之一。”[6]327乜小红释义不误。同时我们也发现,元代以后,“不词”的通行区域有了扩大化的趋势,“不词”也逐渐成了一个全国通行的词语,在这一时期的契约中常见其例,如《元至正六年休宁县吴兰友为女陪嫁产业文书》:“日后要用,本家赍出,照证不词。”《元至正十一年徽州李氏孙等卖地白契》:“如要参证,赍出不词。今恐无凭,立此断卖契为用者。”该词使用之频繁,以至于当时的一部日用类书《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所载的契式中都明确使用了“不词”,以此作为契约的标准用语之一,如《元当何田地约式》:“如有此色,且保人自用知当,甘伏代还不词。谨约。”因为该词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甚至于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中,也有“不词”的用例,如《朴通事谚解》:“如卖以后,神奴来历不明,远近亲戚闲杂人等往来争竸,卖主一面承当不词,并不干买主之事。恐后无凭,故立此文字为用。”本句大意即谓小孩(神奴)被卖以后,如果有其他人前来争执,由卖主自行承担责任,不得有异词,云云。《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不词”,但将只是其作为“不辞”的异形词,表示“文词不顺,不成文”之义。殊为不妥,当为“不词”酌补此义。
此外,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中还有很多词语可以为《汉语大词典》提供更早的书证,如“拜启”、“共计”、“脚户”等等,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总而言之,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是我们研究宋代词汇的宝贵语料,希望语言学界的同仁关注并重视这一出土文献的语言学价值。我们也将对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的词汇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宋代汉文文献,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宋代用汉语书写的文献。广义的理解,还应该包括公元960—1279年赵宋政权存在期间,中国其他民族所建立的国家用汉语书写的文献,其中就包括辽、金、西夏等国的汉文文献。本文所指的黑水城出土宋代汉文社会文献取其广义,指黑水城出土的宋、辽、金、西夏等政权统治区域内用汉文书写的社会文献。
②《刘知远诸宫调》讲述的是五代时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发迹的故事。原书十二卷,现存的是一个残卷,中间残阙,只剩首尾1—3卷和11、12卷。而这个残卷恰恰是科兹洛夫于黑水城所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刘知远诸宫调》可以算作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
③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收录于《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编号为Инв.Nо.211 213。据该书所附之《叙录》介绍:这部分文书为宋写本。未染麻纸。共109页。每页约高29.5厘米,宽37.5厘米。行数不一,字有大小。楷、行、草书皆具,非一人所书,墨色大多浓匀。有朱笔与朱、墨印。原系长短不一的卷轴装或单页文书,为西夏所得后,裁切成一般大小,并于纸背刻印夏文蝴蝶装《文海宝韵》。这一组文书作为记录宋代西北边境地区军政活动的原始记录和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④“孙继民2009”表示该段文字出于孙继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2009),“28”表示出自俄藏Инв.Nо.211 213号文书的第28页。下同。
[1]史金波.创建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新的里程碑[J].河北学刊,2007(4).
[2]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孙继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6]乜小红.中国中古券契关系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3.
(责任编辑孙颖慧)
邵天松(1982—),男,江苏高邮人,文学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训诂学及黑水城出土文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黑水城出土元代汉文社会文献词汇研究”(项目编号:17CYY0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