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2018-03-12魏志标柏兆海马林张福锁
魏志标, 柏兆海,马林,张福锁
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魏志标1,2, 柏兆海2,马林2,张福锁1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2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转饲”和种植业结构调改的背景下,研究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3种栽培牧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牧草生产潜力和制定牧草高产高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以“苜蓿产量施肥”“黑麦草产量施肥”“燕麦草产量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176篇,其中关于中国苜蓿的文章101篇、黑麦草的文章51篇和燕麦的文章24篇。总结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阐明影响牧草产量差的因素及消减途径。【结果】当前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氮磷肥的施用、播种和灌溉可以显著地影响牧草产量,苜蓿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2 kg·hm-2,磷肥(P2O5)141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20 kg·hm-2,最佳灌水量约为5 737 m3·hm-2;黑麦草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85 kg·hm-2,磷肥(P2O5)46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30 kg·hm-2;燕麦草的产量最佳施氮量尚没有明确的结果,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其产量最佳施磷(P2O5)量约为128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180 kg·hm-2。【结论】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增产潜力分别为17、10和13 t·hm-2。合理的施肥、播种和灌溉可以缩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苜蓿;黑麦草;燕麦草;产量差;施肥;播种;灌溉
0 引言
【研究意义】牧草生产是保证中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手段[1-3]。近年来,在饮食结构变化的驱动下,国人口粮消费比例由1980年的68%降至2010年的43%,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栽培牧草的种植势在必行[1,4-5]。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是中国3种最重要的栽培牧草,分别属于多年生牧草、一年生草本和一年生饲用作物[6]。产量潜力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在水、肥和病虫害最优管理条件下,作物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7]。产量差是指作物产量潜力与农户实际产量之间的差值[8-10]。产量潜力和产量差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11-12]。播种、施肥和灌溉作为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会显著影响牧草的产量,是消减产量差的重要途径[13-16]。【前人研究进展】高产纪录、作物模型模拟、试验产量和高产农户是4种常用的探索作物产量潜力的方法[17-18]。Meng等[19]通过高产记录评估了中国玉米的产量潜力,收集了1990—2009年间中国玉米4个主产区的高产记录数据,50个高产地区的玉米高产记录为15 t·hm-2,通过137组田间试验,获得的试验产量为12 t·hm-2;Wart等[20]使用模型模拟计算了德国小麦、美国灌溉玉米和中国水稻的产量潜力,指出三者的产量潜力分别为10、15和7.8 t·hm-2,产量差分别为1.9、3.4和1.4 t·hm-2;Ittersum等[21]使用高产农户的产量评估了肯尼亚雨养玉米和澳大利亚雨养小麦的产量潜力,选用农户产量的前5%作为产量潜力,结果表明肯尼亚的雨养玉米产量潜力为5.4 t·hm-2,澳大利亚雨养小麦产量潜力为2.6 t·hm-2。牧草产量潜力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Liu等[22]基于模型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燕麦草产量潜力,指出燕麦草的产量主要受水热和播种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燕麦鲜草产量潜力为30 t·hm-2。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肥效试验和栽培管理措施对牧草产量影响方面[23-25]。张菁等[15]研究了播种和施肥对冬闲田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指出在15 kg·hm-2的播种量下,合理的播期和适当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的产量;Cassol等[26]研究了巴西黑麦草和燕麦草混播草场产量受刈割时期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认为出苗后45 d刈割,同时追施氮肥可获得最高的产量,两茬干草总产量为3.5 t·hm-2;钟声等[16]指出云南省黑麦草的适宜播种量为22 kg·hm-2;李小坤等[14]推荐南方地区黑麦草的配方施肥量为450 kg N·hm-2、45 kg P·hm-2、90 kg K·hm-2。【本研究切入点】产量潜力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牧草产量潜力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消减产量差的途径有很多,对于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等牧草,由于种植面积较小,栽培管理措施尚缺乏统一的规范,通过调整施肥、播种和灌溉等管理措施有很大的增产空间[6,17,22,26-27]。【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定量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潜力和产量差,进而为牧草生产中养分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明确播种、施肥和灌溉对3种牧草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播种、施肥和灌溉量及其对消减产量差的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牧草产量和种植面积数据源于《中国草业统计2014》;施肥量、播种量、灌溉量和牧草氮磷养分含量等数据源于已发表的文章,利用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对2016年以前发表的关于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施肥量、播种量、灌溉量和牧草养分含量的国内外期刊及硕、博士论文进行检索,输入关键词“苜蓿产量施肥”“黑麦草产量施肥”“燕麦草产量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等获得相关文献。为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所建立的数据库具有如下的筛选条件:(1)试验必须为大田试验;(2)试验的数据必须包含施肥量和牧草产量的数据;(3)标明试验的时间、地点和播种量。
符合上述筛选标准的文章共176篇文章,其中苜蓿101篇,黑麦草51篇,燕麦草24篇。本章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不经特殊说明,均指N、P2O5和K2O的施入量。产量为干草的产量,对于没有记录干草产量的文献,通过牧草的干鲜比进行换算,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干鲜比通过文献总结获得,分别为0.27、0.17和0.26。
1.2 数据分析
1.2.1 产量潜力与产量差 探索产量潜力的方法有作物模型模拟、高产纪录、田间试验和高产农户等,本文中产量潜力用高产纪录来定量。主要原因是牧草的高产纪录可以通过文献搜集获取,而另外3种定量产量潜力方法在牧草领域应用有各自的缺陷:模型本地化需要的参数获取较困难;田间试验的差异较大;农户调研数据难以获取。文中高产纪录指文献数据中产量的前5%的平均值。产量差的计算方法:产量差(t·hm-2)=潜力产量(t·hm-2)-农户产量(t·hm-2)。其中,潜力产量(t·hm-2)=高产纪录(t·hm-2);农户产量(t·hm-2)=统计产量(t·hm-2)。
1.2.2 施肥量 基于已发表文献中报道的牧草产量与施肥量的数据,分别拟合苜蓿、黑麦草和燕麦产量与氮磷肥施用量的关系,确定3种牧草的产量最佳氮磷施用量。
1.2.3 播种量 根据文献中牧草播种量的变异范围,将苜蓿的播种量划分为5个播种梯度,分别为<15、15—18、18—21、21—24、>24 kg·hm-2;将黑麦草的播种量划分为6个播种梯度,分别为<20、20—25、25—30、30—35、35—40、>40 kg·hm-2;将燕麦草的播种量划分为5个播种梯度,分别为<120、120—160、160—200、200—240、>240 kg·hm-2。基于上述播种梯度分析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
1.2.4 灌溉量 本研究不涉及灌溉对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的影响,主要原因如下:黑麦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很多地区是和水稻进行轮作,水分不是其主要的产量限制因子。燕麦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水源不足,多为雨养种植。因此,上述两种牧草对灌水量响应的文章较少,本文不做研究。
利用SPSS 21.0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检验,Excel 2010和Sigmaplot 12.5进行制图。
2 结果
2.1 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生产现状及产量差
苜蓿作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栽培牧草,几乎在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表1),但主产区在北方。苜蓿的总种植面积为4 745×103hm2,其中以新疆、甘肃、陕西和内蒙古的种植面积最广,分别为1 153×103、800×103、731×103和692×103hm2,4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产量方面,全国的平均干草产量为6.9 t·hm-2,江苏、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南方地区的产量较高,超过全国平均产量的2倍。文献数据前5%的干草产量记为高产纪录,为24 t·hm-2(图1)。高产纪录的产量可以反映牧草的产量潜力,农户产量实现了苜蓿产量潜力的28%,相应的产量差为17 t·hm-2。
中国黑麦草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表1),总种植面积为553×103hm2,其中四川、云南和贵州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别为156×103、103×103和92×103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64%。全国黑麦草干草单产为16 t·hm-2,不同地区黑麦草产量差异极大,湖南省的产量高达27 t·hm-2,山东省的产量最低,为6.9 t·hm-2,仅为湖南省的1/4。高产记录的产量为26 t·hm-2(图1),农户产量实现了黑麦草产量潜力的63%,尚有9.7 t·hm-2的增产潜力。
中国燕麦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表1),总种植面积为308×103hm2,青海的种植面积远高于其他地区,为124×103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0%。此外,甘肃和四川的种植面积也比较多,分别为80×103和40×103hm2。全国燕麦草干草单产为8.8 t·hm-2,不同地区产量差异较大,云南省燕麦干草的产量最高,为13 t·hm-2,宁夏的产量最低,为4.3 t·hm-2,高产纪录22 t·hm-2(图1)。农户产量实现了燕麦草产量潜力的41%,增产潜力为13 t·hm-2。
表1 不同地区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和种草面积
黑麦草指一年生多花黑麦草。数据来源于中国草业统计2014[6]ryegrass refers to annual. Data used derived from
2.2 施肥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的影响
当施氮量很低时,苜蓿的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迅速的增加,但施氮量>52 kg·hm-2时,苜蓿产量不再增加(图2-a)。苜蓿产量随施磷量的变化同施氮量有相同的趋势,当施磷量>141 kg·hm-2时,苜蓿产量不再增加,相应的最高产量为10 t·hm-2(图2-b)。因此苜蓿的最优施氮量为52 kg·hm-2,施磷量为141 kg·hm-2。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6.9 t·hm-2),合理的施肥可以使苜蓿增产3.4 t·hm-2。
黑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变化,呈“线性+平台”的趋势。黑麦草对氮肥的需求量远大于苜蓿,当施氮量达到500 kg·hm-2时,增产效果仍十分显著。黑麦草的最高产量为18 t·hm-2,此时的最小施氮量为585 kg·hm-2(图3-a)。适量的磷肥可以增加黑麦草的产量,但是当磷肥施用过量时,对牧草产量会有负面的影响(图3-b)。最优的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585和46 kg·hm-2,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16 t·hm-2),优化施肥量可以使黑麦草增产1.5 t·hm-2。
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当施氮量为225 t·hm-2时,燕麦草的产量为13 t·hm-2(图4-a)。燕麦草产量与施磷量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当施磷量<128 kg·hm-2时,产量随施磷的增加而增加,>128 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牧草产量反而下降,因而最优的施磷量为128 kg·hm-2(图4-b)。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8.8 t·hm-2),最优的氮磷肥施用量可以使燕麦草增产4.5 t·hm-2。
2.3 播种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苜蓿产量同播种量的关系如图5-a。通过文献收集了467组数据,其中超过半数的数据集中在15—18 kg·hm-2。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8—21 kg·hm-2的播种范围内,苜蓿的产量达到峰值,为11 t·hm-2。在合理范围内的处理有48组,仅占全部处理的10%,可见优化播种量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合理的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
农户产量为统计数据,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高产纪录为文献数据前5%的平均值
a:苜蓿干草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falfa hay yield and N application rate;b:苜蓿干草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falfa hay yield and P2O5 application rate
黑麦草的产量和播种量的关系如图5-b。通过文献收集了250组数据,播种量的变化范围较广,20—40 kg·hm-2的范围内均有大量的分布。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变化同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优的播种量约为30 kg·hm-2,此时的平均产量为12 t·hm-2。同农户的平均产量相比(16 t·hm-2),仅通过调整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
燕麦草产量同播种量的关系如图5-c。通过文献收集了147组数据。播种量对燕麦草产量影响巨大,播种量<120 kg·hm-2时,草产量仅为7.6 t·hm-2,比农户产量低1.2 t·hm-2。播种量<180 kg·hm-2时,草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播种量进一步增加时,草产量会大幅的下降,最终维持在10 t·hm-2的水平。最适的播种量为160—200 kg·hm-2,此时的产量为16 t·hm-2。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合理的播种量可以使燕麦草增产78%。
a:黑麦草干草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yegrass hay yield and N application rate;b:黑麦草干草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yegrass hay yield and P2O5 application rate
a:燕麦干草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at grass hay yield and N application rate;b:燕麦干草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at grass hay yield and P2O5 application rate
2.4 苜蓿产量和灌溉的关系
在灌水量较低时,苜蓿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是当灌水量达到5 737 m3·hm-2时,苜蓿的产量不再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值稳定在16 t·hm-2,最优的灌水量为5 737 m3·hm-2(图6)。相比农户的平均产量(6.9 t·hm-2),合理的灌溉可以使苜蓿增产9.1 t·hm-2。
3 讨论
3.1 牧草的产量潜力与农户产量
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而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潜力仅为6.7、11和8.1 t·hm-2。可见,牧草的产量潜力大于粮食作物。主要原因是牧草以收获地上所有营养体为目标,粮食作物主要收获籽粒。牧草的农户产量较低,三者的产量分别为6.9、16和8.8 t·hm-2。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牧草产业起步晚,目前的管理还不规范,刈割次数等技术措施尚需改进;再者,中国“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种草的积极性[28]。黑麦草产量高与种植区的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29]。黑麦草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且黑麦草多种植在水稻种植区的冬闲田,土壤肥力较高[30]。
a:苜蓿干草产量和播种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falfa hay yield and sowing rate;b:黑麦草干草产量和播种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yegrass hay yield and sowing rate;c:燕麦干草产量和播种量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at grass hay yield and sowing rate
图6 苜蓿干草产量和灌水量的关系
不同区域间牧草的农户产量和产量潜力差异较大。湖南黑麦草的农户产量高达27 t·hm-2,超过了全国黑麦草的平均产量潜力(26 t·hm-2)。根据气候和土壤等因素,分区探讨牧草的产量潜力或许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已发表的文献数据量较少,不足以支撑分区域的研究,本文只估算了全国牧草产量潜力的平均值。
3.2 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由图4-a可知燕麦草产量随施氮量呈线性增加而非“线性+平台”。主要原因可能是文献试验中最高的施氮量仅为225 kg·hm-2,尚未达到燕麦草需肥的饱和量,参考同为一年生禾本科的黑麦草,当施氮量在0—585 kg·hm-2范围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呈线性增加。可以推测当施氮量进一步增加时,燕麦草的产量将不会线性增加,而会像黑麦草一样呈“线性+平台”的趋势。对于苜蓿,当施氮量>52 kg·hm-2时,苜蓿产量不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原因是苜蓿作为豆科作物,其本身可以通过生物固氮获取所需要氮量的0—80%,固氮量可达350 kg·hm-2[31-32]。
播种量对牧草产量影响巨大,主要原因是当播种量过低时,牧草地上部生物量不足,达不到高产的要求,然而播种过量过高同样不利于牧草产量的提高,过高的播种量会使地上部生物量密度过大,影响透光率和光合利用效率,植株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导致牧草产量降低。
灌溉量对牧草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苜蓿。但是不同气候区和刈割茬次牧草的需水强度不同[33]。同时灌水还要考虑当地的水分状况,例如,西北地区由于水分缺乏,需要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灌等[34-35]。有研究表明,相比畦灌和不灌溉,西北地区采用滴灌的方式牧草可增产12%和108%,水分利用效率比畦灌提高19%[36]。
3.3 消减牧草产量差的途径及展望
施肥量和播种量对牧草产量有很大影响,合理的施肥和播种可以显著提高牧草产量,消减产量差。此外,灌水量对牧草产量同样影响巨大[37],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牧草品种对灌水的响应差异巨大,以黑麦草为例,黑麦草多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南方降雨充足,因而灌水对其产量影响较小[38]。此外,刈割次数、刈割高度、品种和播期等对牧草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15,39-40]。
定量产量潜力和产量差有多种方法,但是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缺陷,现阶段,国内发表了很多试验数据,从中筛选出高产的试验,通过高产记录来表示产量潜力更可行。将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构建和使用合理的模型来定量牧草的产量潜力,因为这种方法更为精确[17]。消减产量差需要多种措施同时进行,栽培管理上,优化播种、施肥和灌溉等措施;育种上,培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和抗逆性的品种;政策上,加强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同时逐步改变农民“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的研究还应该继续关注不同气候、土壤和生态类型区的产量差和养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为各区域同时提高栽培牧草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
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尚有很大的增产空间;优化施肥、播种和灌溉量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减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1] 任继周. 我国传统农业结构不改变不行了——粮食九连增后的隐忧. 草业学报, 2013, 22(3): 1-5.
REN J Z.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must change in China - the hidden trouble in nine consecutive annual increase of grain yield., 2013, 22(3): 1-5. (in Chinese)
[2] 任继周, 胥刚, 李向林, 林慧龙, 唐增. 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轨迹与展望. 科学通报, 2016, 61(2): 178-192.
REN J Z, XU G, LI X L, LIN Z L, TANG Z. Trajectory and prospect of China’s prataculture., 2016, 61(2): 178-192. (in Chinese)
[3] 魏琦, 侯向阳.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8): 3719-3726.
WEI Q, HOU X Y. Reflections on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 2015, 48(18): 3719-3726. (in Chinese)
[4] 任继周.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REN J Z.. Hefei: Anhui Educational Press, 2004. (in Chinese)
[5] 潘国艳, 欧阳竹, 李鹏. 华北平原主要优质牧草的种植模式与产业发展方向. 资源科学, 2007, 29(2): 15-20.
PAN G Y, OUYANG Z, LI P.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forag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2007, 29(2): 15-20. (in Chinese)
[6] 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草业统计. http://www.digitalgrss.cn, 2015.
National Animal Husbandry Station. China Grass Industry Statistics. http://www.digitalgrss.cn, 2015. (in Chinese)
[7] EVANS L T. Crop evolution, adaptation and yield., 1998, 34(1): 56.
[8] FRESCO L O. Issues in farming systems research., 1984, 32(4): 253-261.
[9] LOBELL D B, CASSMAN K G, FIELD C B. Crop yield gaps: their importance, magnitudes, and causes., 2009, 34: 179-204.
[10] 杨晓光, 刘志娟.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4): 2731-2741.
YANG X G, LIU Z J.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rop yield gaps., 2014, 47(14): 2731-2741. (in Chinese)
[11] AGGARWAL P K, HEBBAR K B, VENUGOPALAN M V, RANI S, BALA A, BISWAL A, WANI S P.. Andhra Pradesh, India: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2008.
[12] HOCHMAN Z, HOLZWORTH D, HUNT J R. Potential to improve on-farm wheat yield and WUE in Australia., 2009, 60(8): 708-716.
[13] RIVERO D S, VILLAMIL A M S, MAHECHA O M, TERAN A M, RIVERO M S, NAVARRO A M 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wo types of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vity of hydroponic green forage oat (L.) and ryegrass (Lam.) as a biomass source., 2016, 50: 385-390.
[14] 李小坤, 鲁剑巍, 刘晓伟, 刘威, 潘福霞, 魏云霞. 配方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1, 28(9): 1666-1670.
LI X K, LU J W, LIU X W, LIU W, PAN F X, WEI Y X.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yield and forage quality of annual ryegrass., 2011, 28(9): 1666-1670. (in Chinese)
[15] 张菁, 张于卉, 马力, 周鹏, 安渊. 播期和施肥对冬闲田紫花苜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5, 37(6): 35-41.
ZHANG J, ZHANG Y H, MA L, ZHOU P, AN Y. Effect of sowing data and applying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alfalfa in winter fallow land., 2015, 37(6): 35-41. (in Chinese)
[16] 钟声, 黄梅芬, 薛世明, 罗在仁.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2种冬性牧草生产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7, 16(4): 9-14.
ZHONG S, HUANG M F, XUE S M, LUO Z R.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sowing rate on the growth and DM yield of two winter forages., 2007, 16(4): 9-14. (in Chinese)
[17] 刘保花, 陈新平, 崔振岭, 孟庆锋, 赵明. 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5): 525-534.
LIU B H, CHEN X P, CUI Z L, MENG Q F, ZHAO M. Research advance in yield potential and yield gap of three major cereal crops., 2015, 23(5): 525-534. (in Chinese)
[18] 郭尔静, 杨晓光, 王晓煜, 张天一, 黄晚华, 刘子琪, TAO L.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2): 399-412.
GUO E J, YANG X G, WANG X Y, ZHANG T Y, HUANG W H, LIU Z Q, TAO L.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ouble cropping rice's yield gap in Hunan province., 2017, 50(2): 399-412. (in Chinese)
[19] MENG Q F, HOU P, WU L, CHEN X P, CUI Z L, ZHANG F S. Understanding production potentials and yield gaps in intensive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2013, 143: 91-97.
[20] VAN WART J, KERSEBAUM K C, PENG S B, MILNER M, CASSMAN K G. Estimating crop yield potential at regional to national scales., 2013, 143: 34-43.
[21] VAN ITTERSUM M K, CASSMAN K G, GRASSINI P, WOLF J, TITTONELL P, HOCHMAN Z. Yield gap analysis with local to global relevance-A review., 2013, 143: 4-17.
[22] LIU D Q, WAN F, GUO R, LI F M, CAO H H, SUN G J. GIS-based modeling of potential yield distributions for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in China., 2011, 54(3/4): 869-876.
[23] FAN J, HAO M D, MALHI S S, WANG Q J, HUANG M B. Influence of 24 annual applications of fertilisers and/or manure to alfalfa on forage yield and some soil properties under dryland conditions in northern China., 2011, 62(5): 437-443.
[24] 樊江文, 张良侠, 张文彦, 钟华平. 中国草地样带植物氮磷元素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草地学报, 2014, 22(1): 1-6.
FAN J W, ZHANG L X, ZHANG W Y, ZHONG H P.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relation to climate factors in Chinese grassland transect., 2014, 22(1): 1-6. (in Chinese)
[25] WU G L, WANG M R, GAO T, HU T M, Davidson G. Effects of mowing utilization on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in five oat varieties in alpine area of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2010, 9(4): 461-466.
[26] CASSOL L C, PIVA J T, Soares A B, Assmanna L. Yield and structural composition of oat and ryegras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periods of cutting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2011, 58(4): 438-443.
[27] PATRIGNANI A, LOLLATO R P, OCHSNER T E, GODSEY C B, EDWARDS J T. Yield gap and production gap of rainfed winter wheat in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2014, 106(4): 1329-1339.
[28] 任继周. 农业结构必须适应食物结构的转型. 科技导报, 2014, 32(3): 1, 3.
REN J Z. Agricultural structure must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tructure., 2014, 32(3): 1, 3. (in Chinese)
[29] 辛国荣, 杨中艺, 徐亚幸, 陈三有, 郭仁东.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 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草业学报, 2000, 9(2): 17-23.
XIN G R, YANG Z Y, XU Y X, CHEN S Y, GUO R 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high yield and quality ryegrass fodder in a ryegrass-rice rotation system., 2000, 9(2): 17-23. (in Chinese)
[30] 杨曾平, 聂军, 廖育林, 周兴, 谢坚, 鲁艳红, 纪雄辉, 吴家梅, 谢运河.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0): 173-180.
YANG Z P, NIE J, LIAO Y L, ZHOU X, XIE J, LU Y H, JI X H, WU J M, XIE Y H.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on biomass yield and N, P, K absorption of annual ryegrass in rice field., 2015, 31(30): 173-180. (in Chinese)
[31] CARLSSON G, HUSS-DANELL K. Nitrogen fixation in perennial forage legumes in the field., 2003, 253(2): 353-372.
[32] KUMAR K, GOH K M.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accumulation of soil nitrogen and nitrogen balance for white clover (L.) and field pea (L.) grown for seed., 2000, 68(1): 49-59.
[33] 孙洪仁, 马令法, 何淑玲, 李品红, 刘爱红.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8, 16(6): 636-639, 645.
SUN H R, MA L F, HE S L, LI P H, LIU A H. Effect of irrigation amount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alfalfa., 2008, 16(6): 636-639, 645. (in Chinese)
[34] 张凡凡, 于磊, 马春晖, 张前兵, 鲁为华. 绿洲区滴灌条件下施磷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5, 24(10): 175-182.
ZHANG F F, YU L, MA C H, ZHANG Q B, LU W H. Effect of phosphorus application under drip irrig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alfalfa in Northern Xinjiang., 2015, 24(10): 175-182. (in Chinese)
[35] 张树振, 张鲜花, 朱进忠. 苜蓿田地下滴灌灌溉指标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53(3): 533-538.
ZHANG S Z, ZHANG X H, ZHU J Z. A preliminary study on irrigation indexes of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in alfalfa fields., 2016, 53(3): 533-538. (in Chinese)
[36] 陶雪, 苏德荣, 寇丹, 乔阳. 西北旱区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6, 24(1): 114-120.
TAO X, SU D R, KOU D, QIAO Y. Effect of irrigation methods on growth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lfalfa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2016, 24(1): 114-120. (in Chinese)
[37] 刘虎, 尹春艳, 魏永富, 张瑞强, 高天明.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人工草地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42(2): 169-178.
LIU H, YIN C Y, WEI Y F, ZHANG R Q, GAO T M.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crop in arid desert area of Northern Xinjiang., 2016, 42(2): 169-178. (in Chinese)
[38]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牧草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National Technical System of Grass Indust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4. (in Chinese)
[39] 郑曦, 魏臻武, 武自念, 李伟民, 陈斐, 刘倩, 潘玲.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3, 21(2): 272-279.
ZHENG X, WEI Z W, WU Z N, LI W M, CHEN F, LIU Q, PAN L.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varieties in Yangzhou area., 2013, 21(2): 272-279. (in Chinese)
[40] SHEN Y X, JIANG H X, ZHAI G Y, CAI Q S. Effects of cutting height on shoot regrowth and forage yield of alfalfa (L.) in a short-term cultivation system., 2013, 59(2): 73-79.
(责任编辑 岳梅)
附录一:苜蓿文献数据来源
[1] 张菁, 张于卉, 马力, 周鹏, 安渊. 播期和施肥对冬闲田紫花苜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5, 37(6): 35-41.
[2] 蔡国军, 张仁陟, 柴春山.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施肥对退耕地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2, 21(5): 204-212.
[3] 陈萍, 沈振荣, 迟海峰, 杨东海, 杜婉君.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和株高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3(1): 91-94.
[4] 贡嘎桑布.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26): 155, 215.
[5] 黄梅.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影响及效益分析. 当代畜牧, 2015(11): 92-93.
[6] 贾珺, 韩清芳, 周芳, 贾志宽, 王俊鹏, 杨保平. 氮磷配比对旱地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09, 31(3): 77-82.
[7] 姜慧新, 沈益新, 翟桂玉, 刘展生. 施磷对紫花苜蓿分枝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9, 17(5): 588-592.
[8] 李源, 王赞, 高洪文, 刘贵波. 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uppl. 2): 315-318.
[9] 刘艳楠, 刘晓静. 施肥对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9(1): 111-115, 120.
[10] 曲善民, 孙旭东, 杜广明, 杜吉到, 郑殿峰, 冯乃杰. 不同时期定量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当代畜牧, 2009(10): 50-52.
[11] 孙兆敏, 尚爱军, 杨世琦, 贾志宽, 韩清芳, 柴萍. 宁南山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3): 54-57, 149.
[12] 万井尉.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施肥试验. 现代畜牧兽医, 2015(1): 10-14.
[13] 温洋, 金继运, 黄绍文, 左余宝, 李志杰. 不同磷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肥料, 2005(2): 21-24.
[14] 夏德斌. 施肥对旱地苜蓿生产性状的影响. 当代畜牧, 2014(21): 48-49.
[15] 张进霞. 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4.
[16] 范志东. 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水肥耦合效应的分析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17] 胡华锋, 肖金帅, 郭孝,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鲁剑巍, 刘芳. 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178-180, 188.
[18] 刘继先, 李伟. 平衡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2, 6(5): 6-8.
[19] 刘晓静, 张进霞, 李文卿, 范俊俊. 施肥及刈割对干旱地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14, 34(6): 1516-1526.
[20] 马孝慧,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 孙宗玖, 赵清, 卡米力. 氮、磷、钾、硫肥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1): 18-21.
[21] 汪茜. 施肥对苜蓿低产田增产效应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5.
[22] 王聪明. 高产优质紫花苜蓿施肥效应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23] 王永宁, 李跃进, 张曙光, 刘慧. 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施肥试验初探.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44(3): 18-22.
[24] 杨恒山, 曹敏建, 李春龙, 李凤山. 苜蓿施用磷、钾肥效应的研究. 草业科学, 2003, 20(11): 19-22.
[25] 张健. 三峡库区牧草种植区划及适生牧草栽培利用技术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
[26] 张丽娟. 根瘤菌、施肥等技术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D]. 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 2005.
[27] 张学洲, 兰吉勇, 张荟荟, 张学沣, 张一弓, 王玉, 李学森. 不同施肥配比对多叶型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6(4): 270-273.
[28] 赵云, 谢开云, 杨秀芳, 李向林.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敖汉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30(5): 723-727.
[29] 李荣霞. 不同施肥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营养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07.
[30] 蔺蕊. 北疆盐碱地苜蓿施肥参数与高产施肥初步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04.
[31] SHEN Y X, JIANG H X, ZHAI G Y, CAI Q S. Effects of cutting height on shoot regrowth and forage yield of alfalfa (L.) in a short-term cultivation system., 2013, 59(2): 73-79.
[32] 白玉龙, 姜永, 乌艳虹, 韩晓华, 陶红梅. 两种豆科牧草干草产量正交试验. 内蒙古草业, 2004, 16(1): 6-8.
[33] 曾庆飞.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34] 柴凤久, 高海娟, 刘泽东, 尤海洋. 施肥和灌水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与畜牧, 2012(7): 21-23.
[35] 柴凤久, 许金玲, 李红, 刘崇生. 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研究. 中国草地, 2004, 26(2): 81-82.
[36] 储国良, 丁剑英, 付反生, 王敬根, 王全洪, 刘亚柏. 南方丘陵坡地紫花苜蓿施肥效应初探. 中国乳业, 2002(5): 17-19.
[37] 邓蓉, 张定红, 陈武, 向清华. 施肥对黔中地区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04, 36(3): 12-15.
[38] 樊萍, 田丰, 刚存武.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5): 31-34.
[39] 葛选良, 杨恒山, 刘晶, 王俊慧, 张丽妍. 施磷水平对紫花苜蓿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5): 509-513.
[40] 韩清芳, 周芳, 贾珺, 贾志宽, 聂俊峰. 施肥对不同品种苜蓿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6): 1413-1418.
[41] 韩思训, 王森, 高志岭, 王殿武. 不同施肥条件下苜蓿产量、氮素累积量及肥料氮素利用率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220-225.
[42] 郝明德, 张春霞, 魏孝荣, 王旭刚, 高长青. 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4, 12(3): 195-198.
[43] 侯湃, 刘自学, 刘艺杉, 苏爱莲, 王跃栋.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施肥组合试验. 草业科学, 2014, 31(1): 144-149.
[44] 李积智, 韩连冰, 陈雅萍. 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11): 52-53.
[45] 李荣霞, 艾尔肯, 周抑强, 蒋平安. 不同施肥水平与养分组合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1): 44-46.
[46] 李圣昌, 朱树森. 紫花苜蓿施用磷肥试验研究. 草业科学, 1993, 10(1): 41-43.
[47] 刘彦, 刘建文, 张康林, 丁荣荣. 苜蓿不同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观察. 湖北畜牧兽医, 2010(7): 6-8.
[48] 潘玲, 魏臻武, 武自念, 张栋, 郑曦, 陈斐, 刘倩, 李伟民. 施肥和播种量对扬州地区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2, 20(6): 1099-1104.
[49] 彭文栋, 牛海文, 董其军, 王宁. 水地紫花苜蓿草地氮磷配比试验效益分析. 草业科学, 1994, 11(6): 39-41.
[50] 托尔坤·买买提, 于磊, 郭江松, 林祥群. 施肥对两个苜蓿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09(6): 1373-1377.
[51] 万素梅. 不同施肥水平苜蓿生产性能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52] 王秉龙, 赵萍, 祁茹, 罗世武. 氮磷钾配施水平对苜蓿增产效果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7(1): 10-12.
[53] 王廷辉.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试验. 当代畜牧, 2013(17): 27-28.
[54] 王秀领, 徐玉鹏, 闫旭东, 赵忠祥. 磷钾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7(2): 64-66.
[55] 王莹. 酒泉市紫花苜蓿新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5.
[56] 吴建新. 施肥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57] 肖燕子, 格根图, 吕世杰, 尹强, 米福贵. 中苜2号苜蓿高产配方施肥的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9): 183-189.
[58] 谢勇.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施肥研究及其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9] 谢勇, 孙洪仁, 张新全, 刘爱红, 孙雅源, 刘治波, 丁宁.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34(2): 52-57.
[60] 张东铁, 唐凤兰, 朱瑞芬, 刘凤歧, 刘杰淋, 陈积山, 韩微波. 盐碱地苜蓿播量、施肥期和施肥量对其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12): 116-119.
[61] 张凡凡, 于磊, 马春晖, 张前兵, 鲁为华. 绿洲区滴灌条件下施磷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5, 22(10): 175-182.
[62] 张积祥, 李松. 紫花苜蓿NP肥配施研究. 草业科学, 1990, 7(4): 70-72.
[63] 张健, 沈贵平.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草业与畜牧, 2008(9): 1-4.
[64] 张杰.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5] 郑子英, 卢利坤, 玛丽亚. 苜蓿施肥试验. 新疆畜牧业, 1994(1): 16-19.
[66] 朱华敏, 李海梅, 杨国锋, 孙娟, 刘志英.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3(14): 174-177.
[67] LI X, SU D, YUAN Q. Ridge-furrow planting of alfalfa (L.) for improved rainwater harvest in rainfed semiari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2007, 93(1): 117-125.
[68] LI Z, ZHANG W, SUN Z.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non- and single-irrigated alfalfa with ridge and furrow planting in Northern China., 2015, 107(3): 1039.
[69] 艾尔肯·苏里塔诺夫, 麦麦提敏·乃依木.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非充分灌溉技术创新应用研究. 草食家畜, 2016(3): 38-44.
[70] 程冬玲, 李富先, 林性粹. 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5): 1-3.
[71] 丁峰, 秦巧, 冯广平, 杨国江, 孟季蒙, 蒲胜海, 钟新才. 伊犁河流域砂质薄土层苜蓿喷灌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10): 1990-1995.
[72] 董国锋. 调亏灌溉对苜蓿生长、生理指标及其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73] 郭学良, 李卫军.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4, 22(5): 1086-1090.
[74] 和海秀, 张前兵, 于磊, 杨开虎. 灌水定额分配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15, 35(3): 39-43.
[75] 霍海丽, 王琦, 师尚礼, 张恩和, 王田涛, 刘青林. 灌溉和施磷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干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3, 44(4): 905-911.
[76] 贾宇, 徐炳成, 王晓凌, 孙国均, 徐进章, 李凤民.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470-475.
[77] 寇丹, 苏德荣, 吴迪, 李岩. 地下调亏滴灌对紫花苜蓿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2): 116-123.
[78] 李富先. 苜蓿地下滴灌技术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79] 李新乐, 侯向阳, 穆怀彬. 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3, 35(5): 46-52.
[80] 廉喜旺. 阿勒泰地区地下滴灌条件下苜蓿滴灌带布设方式及高效用水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81] 刘爱红, 孙洪仁, 孙雅源, 谢勇, 刘志波, 丁宁.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草业与畜牧, 2011(7): 1-5.
[82] 刘虎, 尹春艳, 魏永富, 张瑞强, 高天明. 北疆干旱荒漠地区人工草地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42(2): 169-178.
[83] 刘学军, 张红玲, 何宝银. 苜蓿喷灌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11): 39-43.
[84] 马令法. 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和羊草耗水规律的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85] 孟林, 毛培春, 张国芳. 京郊平原区苜蓿生产能力与耗水规律的研究. 草业科学, 2007, 24(4): 36-40.
[86] 任蓉. 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调亏灌溉及其影响的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87] 沈婧丽, 王彬, 田小萍, 许兴. 不同改良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苜蓿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6): 45-50.
[88] 孙洪仁, 马令法, 何淑玲, 李品红, 刘爱红.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8, 16(6): 636-639, 645.
[89] 陶雪, 苏德荣, 寇丹, 乔阳. 西北旱区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6, 24(1): 114-120.
[90] 王庆锁, 孙东宝, 侯向阳. 晋北半干旱区苜蓿灌水次数与磷肥施用水平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4): 112-117.
[91] 王小军, 成自勇, 张自和, 张步翀, 李小玲, 董国锋. 张掖黑河灌区苜蓿高效灌溉模式研究. 草业科学, 2006, 23(7): 54-59.
[92] 文霞, 侯向阳, 穆怀彬. 灌水量对京南地区紫花苜蓿生产能力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0, 27(4): 73-77.
[93] 吴兴荣, 华根福, 莫树志. 新疆北部苜蓿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节水灌溉, 2012(2): 38-40.
[94] 杨磊. 干旱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长、耗水规律及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95] 尹辉, 王琦, 师尚礼, 张恩和, 王田涛, 刘青林, 刘朝巍, 俞华林. 灌溉和施氮对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12, 32(4): 1-7.
[96] 张国利. 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产量影响的对比. 草业科学, 2009, 26(10): 181-183.
[97] 张静, 王倩, 肖玉, 庞晓攀, 贾婷婷, 宋锐, 刘慧霞. 交替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6, 25(3): 164-171.
[98] 张前兵, 艾尼娃尔·艾合买提, 于磊, 鲁为华, 常青. 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苜蓿田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4, 23(6): 69-77.
[99] 赵金梅, 周禾, 郭继承, 李夺. 灌溉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07(1): 38-41.
[100] 朱林, 郑淑欣, 侯志军, 许兴. 宁夏中部半干旱区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9): 84-91.
[101] 朱湘宁. 华北平原苜蓿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附录二:黑麦草文献数据来源
[1] 李小坤, 鲁剑巍, 刘晓伟, 刘威, 潘福霞, 魏云霞. 配方施肥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1, 28(9): 1666-1670.
[2] 曹景勤. 第四纪红色粘土区氮磷肥交互作用对黑麦草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土壤通报, 1995, 26(3): 120-121.
[3] 陈勇, 罗富成, 甄莉, 毛华明, 陈勇, 左应梅, 朱琳梅, 呼红平. 春播多花黑麦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2): 56-58.
[4] 杜华平, 江海东, 周琴. 氮肥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上海农业科技, 2008(4): 28-29.
[5] 方华舟. 施肥对黑麦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8): 79-80, 41.
[6] 李红玉, 董宽虎, 邢毅. 不同播种量对晋中地区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08(5): 19-22.
[7] 李静. 施肥对牧草产量影响的试验报告. 当代畜牧, 2015(5): 92-93.
[8] 刘高军, 韩建国, 魏臻武, 王小山, 武自念, 杨云, 甘欣, 姚喜红. 施氮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11(1): 33-36, 41.
[9] 刘经荣, 张美良, 郑群英, 石庆华, 王少先. 不同施N水平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6): 844-847.
[10] 罗富成, 李云生, 马云忠. 施肥对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四川畜牧兽医, 2003, 30(12): 22-23.
[11] 申晓萍, 李仕坚, 朱梅芳, 樊露晓. 刈割次数对南方冬闲田种植黑麦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5): 17445-17446, 17461.
[12] 田松军, 何胜江, 雷荷仙, 付强, 何俊, 赵相勇.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闲田牧草产量的影响. 贵州畜牧兽医, 2006, 30(4): 3-5.
[13] 王柏渊. 施肥和刈割对黔南区轮作多花黑麦草产草量及体外消化的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14] 夏劲伟. 氮肥对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15] 辛国荣, 杨中艺, 徐亚幸, 陈三有, 郭仁东.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草业学报, 2000, 9(2): 17-23.
[16] 许艳芬, 罗在仁, 钟声. 不同播种方法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云南畜牧兽医, 2006(4): 38-40.
[17] 张艾青, 黄尧瑶, 初晓辉, 毕玉芬, 姜华, 段新慧, 任健, 单贵莲. 施氮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草业与畜牧, 2014(4): 1-5.
[18] 张瑞珍, 张新跃, 何光武, 何丕阳, 王元清. 不同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08, 25(8): 68-72.
[19] 池银花, 张爱华. 氮肥对禾本科牧草—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2003, 25(6): 29-30.
[20] 池银花, 张爱华. 追施氮肥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福建畜牧兽医, 2006, 28(2): 10-11.
[21] 丁成龙, 顾洪如, 许能祥, 程云辉.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1, 20(6): 186-194.
[22] 韩东辰, 田雨, 娄玉杰, 管博. 两种有机肥对黑麦草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3): 127-129, 132.
[23] 李文西.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连续施肥对饲草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24] LI W X, LU J W, CHEN F, LI X K. Effect of NPK application on yield, nutrients and water utilization under sudangrass and ryegrass rotation regime., 2010, 9(7): 1026-1034.
[25] 李小坤, 李文西, 鲁剑巍, 黄元仿, 刘光文. 施肥对黑麦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7): 331-334.
[26] 李小坤, 鲁剑巍, 鲁君明, 陈防, 黄元仿. 磷肥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06, 23(10): 18-22.
[27] 李小梅, 陈天峰, 孙娟娟, 罗燕, 张新全, 闫艳红. 氮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6, 38(1): 54-60.
[28] 潘永年. 一年生黑麦草的氮肥增产效益. 草业科学, 1989, 6(1): 55-57.
[29] 王文石, 田雨, 娄玉杰. 施用鸡粪对特高多花黑麦草SPAD值、干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6, 25(3): 240-244.
[30] 杨曾平, 聂军, 廖育林, 周兴, 谢坚, 鲁艳红, 纪雄辉, 吴家梅, 谢运河.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0): 173-180.
[31] 杨娟. 施肥对两种轮作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2] 张明均, 张子琴. 多花黑麦草在贵州地区的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8, 25(4): 97-98.
[33] 陈国南, 尚以顺. 几个栽培因子对多花黑麦草贵草2号鲜草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09, 28(5): 84-85.
[34] 陈培燕, 左相兵, 尚以顺, 赵熙贵, 陈国南. 特高黑麦草不同用种量及施肥处理的产量效果比较. 贵州畜牧兽医, 2006, 30(2): 6-7.
[35] 陈志祯, 黄河斋, 周泽英, 何胜礼, 薛万珍, 陈克庆, 罗国琼. 不同施肥水平对稻田免耕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4): 68-70.
[36] 池银花. 提高南平地区黑麦草种植产量的施肥措施与实践. 福建畜牧兽医, 2003, 25(4): 12-13.
[37] 何静, 李辰琼, 陈瑞祥.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密度和施肥研究. 草业与畜牧, 2010(4): 9-10.
[38] 皇甫江云, 刘贵林, 赵楠, 赵熙贵. 杰威多花黑麦草及其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栽培管理及利用技术. 四川草原, 2005(11): 61-62.
[39] 李文西, 鲁剑巍, 鲁君明, 陈防, 李小坤.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氮磷钾配施对饲草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09(6): 5-10.
[40] 李志坚, 祝廷成, 秦明. 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经济效益的影响及施肥决策. 草业学报, 2009, 18(3): 148-153.
[41] 刘晓伟, 杨娟, 李文西, 李小坤, 鲁剑巍. 氮磷钾肥施用对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生理指标和产草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0, 18(4): 584-588.
[42] 柳茜, 傅平, 苏茂, 何晓琴, 敖学成. 不同氮肥基施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与畜牧, 2015(3): 18-20.
[43] 鲁剑巍, 李小坤, 梁友光, 鲁君明, 陈防. 平衡施肥对黑麦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水利渔业, 2004, 24(2): 20-22.
[44] 陆惠斌, 戴崇芳. 追施氮肥对黑麦草鲜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02(5): 29-31.
[45] 罗婷, 李林. 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草产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8): 259-263.
[46] 吕玉兰, 王跃全, 杨蓓, 杨旸, 张晓芳. 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30(4): 606-609.
[47] 尚以顺, 舒健虹, 陈燕萍, 熊先勤, 赵熙贵. 不同施肥水平及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A2003产草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36(5): 135-136, 146.
[48] 舒巧云. 氮肥不同用量用法对黑麦草鲜草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 2004(5): 106-107.
[49] 孙学映, 刘春英, 朱体超, 陈光蓉. 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44(7): 1105-1109.
[50] 肖秦. 水稻冬闲田多花黑麦草氮磷钾配合施肥效果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2.
[51] 占丽平, 鲁剑巍, 杨娟, 李文西, 李小坤, 刘晓伟. 施肥对黑麦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1, 28(2): 260-265.
附录三:燕麦草文献数据来源
[1] WU G L, WANG M R, GAO T, HU T M, GRANT D. Effects of mowing utilization on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in five oat varieties in alpine area of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2010, 9(4): 461-466.
[2] 才让吉, 王巧玲, 王贵珍, 刘丽, 花立民. 不同播量、氮磷肥互作对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35(5): 30-33, 61.
[3] 何玉龙, 周青平, 纪亚君, 颜红波, 雷生春, 贾志锋, 刘文辉, 梁国玲. 施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2, 29(6): 968-972.
[4] 拉巴. 施有机肥对青引1号燕麦增效试验研究. 草业与畜牧, 2015(5): 20-21, 43.
[5] 刘刚. 青藏高原饲用燕麦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6] 蒲珉锴. “红试2号”燕麦新品系品比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7] 施建军, 刘海宏, 李青云, 李发吉, 李有福. 青海444燕麦在高山牧场的生长性能及适应性.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9, 29(1): 2-4.
[8] 苏才旦, 周雷. 澳大利亚燕麦在高寒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09(4): 61-64.
[9] 王军萍. 不同施肥配比对青引1号燕麦(L. cv. Qingyin No.1)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D]. 西宁: 青海大学, 2009.
[10] 王朋. 施氮与刈割对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D]. 西宁: 青海大学, 2013.
[11] 肖小平, 王丽宏, 叶桃林, 张帆, 曾昭海, 胡跃高, 杨光立. 施N量对燕麦“保罗”鲜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07(1): 19-21.
[12] 赵殿智, 韩燕, 温小成. 牧草专用肥对环青海湖地区燕麦生产效果的试验. 草业与畜牧, 2007(8): 10-11.
[13] 郑曦, 魏臻武, 武自念, 李伟民, 陈斐, 刘倩, 潘玲.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3, 21(2): 272-279.
[14] WANG S P, WANG Y F, SCHNUG E, HANEKLAUS S, FLECKENSTEIN J.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sulphur fertilization on oats yield, quality and digestibility and nitrogen and sulphur metabolism of sheep in the Inner Mongolia Steppes of China., 2002, 62(2): 195-202.
[15] 刘文辉, 周青平, 贾志锋, 梁国玲. 施钾对青引1号燕麦草产量及根系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 419-424.
[16] 蒲小鹏. 氮肥对高寒地区燕麦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5.
[17] 魏巍, 拉巴, 杨文才, 白玛嘎翁, 周娟娟. 氮、磷肥配施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6(1): 120-124.
[18] 张文明. 甘肃半干旱地区裸燕麦吸肥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7.
[19] 何玉龙. OPT施肥在青引1号燕麦生产中的适应性检验[D]. 西宁: 青海大学, 2012.
[20] 刘文辉, 周青平, 贾志锋, 颜红波, 马正炳. 施磷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饲草产量和蛋白产量的影响.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 39(1): 4-7.
[21] 钱爱萍, 剡宽将, 赵永峰.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干旱区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14, 33(5): 121-122.
[22] 任永峰, 刘景辉, 杨永胜. 燕麦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初探.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4): 28-30.
[23] 王军萍, 颜红波, 周青平. 不同N、K水平对青引1号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09, 26(5): 81-85.
[24] 王艳超. 不同肥密水平及盐胁迫对燕麦生长的影响[D]. 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0.
Yield gap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na
WEI ZhiBiao1,2, BAI ZhaoHai2, MA Lin2, ZHANG FuSuo1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Plant-Soil Interact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193;2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ebei Key Laboratory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
【Objec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urning crop to forage and adjustment of plantation structure, the study on yield gap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is crucial for revealing yield potential. It can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fora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Method】 The publications were collected by searching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Web of Science with the keywords of “Alfalfa yield, Fertilizer”, “Ryegrass yield, Fertilizer”, “Oat grass yield, Fertilizer”, “Forage planting technology”, “Alfalfa, Fertilizer, China”, “Alfalfa, Irrigation, China”. A total of 176 published literatures were collected, including 101 articles for alfalfa, 51 articles for ryegrass and 24 articles for oat grass. 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yield potential and yield gap for three major cultivated forage species in China. Meta-analysis method was impli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sowing rate and irrigation rate on yield of three main cultivated forage species. This paper made a preliminary illustratio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yield gap and ways to close the yield gap. 【Result】 The yield potential was 24 t·hm-2for alfalfa, 26 t·hm-2for ryegrass and 22 t·hm-2for oat grass. The farmer’s average yield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was 28%, 63% and 41%, respectively, of the yield potential.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2O5), sowing rate and irrig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orage yield. The optimized N and P2O5application rate was 52 and 141 kg·hm-2for alfalfa, 585 and 46 kg·hm-2for ryegrass. For oat grass, the optimal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was not clear, but within the total amount of 225 kg·hm-2, oat grass yield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 application rate. The optimal P2O5application rate was 128 kg·hm-2for oat grass. The optimized sowing rate was 20 kg·hm-2for alfalfa, 30 kg·hm-2for ryegrass and 180 kg·hm-2for oat grass. The optimized irrigation volume was 5 737 m3·hm-2for alfalfa.【Conclusion】There was still a huge potential to increase yield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The yield gap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was 17, 10 and 13 t·hm-2. Furthermore, reasonabl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seeding rate and irrigation volume are important to cut yield gap. By optimizing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the yield of alfalfa, ryegrass and oat grass could increase by 3.4, 1.5 and 4.2 t·hm-2. Suitable sowing rate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by 60% for alfalfa, 78% for oat grass, but it was not enough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ryegrass only by adjusting the sowing rate. Optimal irrigation volume could increase the alfalfa yield by 9.1 t·hm-2.
alfalfa; ryegrass; oat grass; yield ga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wing; irrigation
2017-05-12;
2017-06-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2210)、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G91990)、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D201750302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魏志标,E-mail:weizb1993@126.com。
马林,Tel:0311-85810877;E-mail:malin1979@sjzia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