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盐雾型透明防锈油的研究及应用

2018-03-12刘伟平何大礼

润滑油 2018年1期
关键词:薄层气相黏度

刘伟平,何大礼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湖北 十堰442001)

1 防锈油简介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每个使用金属材料(尤其是黑色金属)的单位,每一年,都会有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损失。具体损失的金额,行业上有一个占生产总值2%~4%的估算。因为每个公司、行业或国家的防锈技术有很大区别,这个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平均参考值。十多年前,有论文记载,中国防锈油一年的使用量约为30万t。近十年,因为汽车、地产、基建行业的大力发展,钢铁的需求及使用剧增,防锈油的用量也相应增长。虽然行业新增了一些防锈技术,如气相防锈袋、气相防锈膜、气相防锈粉等,以及现场生产运输节奏的加快,部分压制了防锈油的使用,但是,作为传统的防锈介质,防锈油在很多场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防锈油按中国行业标准SH/T 0692的划分,分为指纹去除型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脂型防锈油、气相防锈油及润滑油型防锈油。本研究因考虑到公司防锈油类别、闪点(安全性)、易清洗、防锈能力等综合因素,选择和研究的是润滑油型防锈油。它的防锈原理是基础油与油溶性的缓蚀剂及辅助添加剂一道,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坚韧的吸附层,阻止水蒸汽、氧气及腐蚀介质对金属的侵蚀。

国内润滑油型防锈油市场,大致被三种价位占据。第一种是低于15元/公斤的低价防锈油,常常存在颜色较深、气味较重、防锈性不太好的特点。使用单位主要是一些力求降成本企业,其立足点是正常状况下不锈,对于苛刻条件下金属容易锈蚀及金属锈蚀后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估计不足。第二种是约20元/公斤的防锈油,生产和使用单位常常具备一定的检验手段,但产品实际水平能否达到国标或者更为严苛的公司标准(如某些使用单位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需要实测。第三种是约30~40元/公斤的进口防锈油,主要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产品。使用单位多为合资企业。有些指定用特定品牌。

2 防锈油标准及分类

国内比较公认的防锈油标准为SH/T 0692,细分为五大类,为方便比较,与美国、日本标准对应见表1。

表1 防锈油标准及分类

因现场应用情况不一,防锈油的选择与使用并非严格按照某一款某一二个技术指标而定。客观地说,黏度越小,防锈性能越好,闪点越高,价格越低,这样的防锈油才最受欢迎。因为有些技术指标很难兼顾,如:黏度越小,防锈性能尤其是抗盐雾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所有的技术指标与推荐使用范围,可参考,不一定要照搬。很多公司,与供应商经过多轮磨合,会制定出适合本公司不同现场的防锈油标准。如有些公司主要是钢件防锈,可能更看重低黏度(有40℃时,黏度2~5mm2/s的产品在应用,但是防锈性能,尤其铸铁片的盐雾与湿热均不理想)色泽极浅且无残留的防锈油品,对盐雾及湿热要求会降低。如笔者所在公司,因为考虑到零件现场使用、存放、恶劣气候等诸多极端情况,在公司的防锈油选择与使用过程中,一直坚持了铁片盐雾这个技术指标;事实证明,这个指标,对于防锈油品的快速进厂监控、使用安全、减少锈蚀事故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本公司防锈油现状

笔者所在公司为汽车行业,防锈油的使用,主要有气相防锈油、硬膜防锈油(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薄层及超薄层防锈油(润滑油型防锈油)。气相防锈油及硬膜防锈油因篇幅所限,就不在本文讨论了。薄层防锈油及超薄层防锈油在行业上对其技术指标并无硬性规定(尤其是对于黏度大小),不同对象对其判断及认定会有较大差异。结合这二类防锈油在本公司的应用现状,薄层防锈油一般应用于零部件的库存防锈及长期防锈,40℃时运动黏度为8~16 mm2/s为宜,盐雾、湿热、叠片性能均非常优异;超薄层防锈油一般应用于零部件的短期防锈及特殊要求防锈(如特别薄特别易黏结的轴瓦类小零件),40℃的运动黏度为2~6mm2/s为宜,防锈能力会适当降低。在选择最合适的防锈油过程中,有某发达国家某公司的超薄层防锈油,运动黏度(40℃)为1.9mm2/s,但铁片湿热试验过不了24h,铁片盐雾试验过不了2h。同时,也有2家公司提供了触变型防锈油,它们需加热到40℃,黏度才会变成15mm2/s左右,在常温0~20℃时,黏度在50~100mm2/s,使用时,既会增加防锈油的使用量,同时在零件上残留较厚的油膜,甚至出现颗粒状残留,这既不符合本公司的现场要求(公司一般都是常温使用防锈油),也不符合节约能源的大趋势。为了对公司的防锈质量负责,同时能快速区分防锈油的防锈性能,我们把薄层防锈油的抗盐雾指标(灰铁250)预定为24h,超薄层防锈油的抗盐雾指标(灰铁250)预定为8h,经过实验室验证、长期存放(本地放置三年以上)、海洋气候存放(放置于海南,2年)、工业气候存放(放置于重庆,2年)、现场使用,均达到预定目标。

4 对比数据

4.1 产品外观对比

产品外观对比见图1、图2。

图1 与国外产品外观对比

图2 与国内产品外观对比

4.2 理化指标对比

理化指标对比见表2、表3。

表2 与国外几种防锈油理化指标对比

表2 (续)

表3 与国内几种防锈油理化指标对比

4.3 湿热对比

湿热对比见图3。

图3 湿热对比

4.4 盐雾对比

盐雾对比见图4。

图4 盐雾对比

4.5 长期存放情况

4.5.1 不同的防锈油+不同的防锈包装+不同地方长期存放试验

具体见图5。

图5 不同的防锈油+不同的防锈包装+不同地方长期存放试验

4.5.2 普通塑料膜+东风防锈油长期存放试验

具体见图6~图8。

图6 黄铜、紫铜、铝合金用普通塑料膜+东风D2防锈油长期存放试验

图7 铸铁片用普通塑料膜+东风D1/D2防锈油长期存放试验

图8 钢片用普通塑料膜+东风D2防锈油存放试验

5 结论

经过前期的试验论证、中间的模拟试验以及后续的连续监控,证明目前公司在用的D1、D2防锈油可以满足润滑油型防锈油应用的所有现场,且产品无禁含元素、无毒、几乎无味、无残留、易清洗、公司及下游客户均反应良好。该二种透明浅色防锈性极好的防锈油可考虑去满足更多的现场,以适应环保、无残留或者降成本的市场需求。

[1]柯伟.中国腐蚀调查报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张康夫,萧怀斌,罗永秀,等.防锈材料应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顾晴.防锈油的发展趋势[J].合成润滑材料,2008,35(2):18-22.

[4]邓象贤,张志东,黄劲松.浅谈防锈油的选择与应用[J].石油商技,2008(4):34-36.

[5]靳九成,张三平,贾建新,等.防锈油、水基防锈液防蚀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材料保护,2008,41(4):40-43.

[6]赵成娟,张清祥.多功能重质气相防锈油的研制[J].炼油与化工,2002(13):17-26.

[7]刘伟平,孙树仁.硬膜防锈油的应用及思考[J].汽车科技,2008(6):50-52.

[8]SH/T 0692-2000防锈油[S].

猜你喜欢

薄层气相黏度
气相防锈热收缩包装技术应用于核电设备防锈
藏药“隆久”中云南樟的薄层鉴别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低剂量薄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在不同胖瘦体型患者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测试条件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分析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机械炉排垃圾焚烧炉内气固两相焚烧过程的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