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简述
2018-03-11李宁
李宁
摘 要:目前,世界范围内正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如火如荼,“中国制造2025”也随之登上舞台。由中国国情决定,两化融合是中国企业跟上世界脚步,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国家推出的规范、稳健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工具。文章从两化融合背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概念、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等方面做简要分析说明。
关键词: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可持续竞争优势 新型能力 3大循环
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c)-0-03
1 两化融合背景
近短短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工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历经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3次工业革命,世界由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而当前,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德国率先推出的“工业4.0”战略。2013年4月7日至11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由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并迅速引起全球的关注,引发新一轮工业转型热潮。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提出了“科技工业联盟”,英国提出了“工业2050战略”。面对滚滚工业变革大潮,中国也顺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虽然各国战略提法不同,但内容实质类似,均处于工业智能化的范畴之内。
工业智能化,即智能制造,实质为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互相结合的产物。当前人类工业技术发展成熟,而信息技术在近年也发展迅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化等技术层出不穷,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之间已初步进行了融合发展,人类社会具备了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本。
然而,我国国情现状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发展注定要走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历经3次完整的工业革命,在工业技术、工业基础上有足够浑厚的积累,由工业化过渡到信息化自然而然,先完成工业化后进行信息化;而我国工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企业的工业化水平较为低下,尚处于工业自动化中低阶段。我国想要跟上世界脚步,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发展,齊头并进,并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加速工业转型变革,最终实现工业智能化目标,实现国家战略。
“两化融合”理念正是由此而来。
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目前我国有几百万家工业企业,如何规范、有效、可控地实现两化融合,是国家需要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正是为解决此问题应运而生的。国家通过组织专家组分析具体国情,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分析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研制提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并制定了相关标准文件。国家工信部于2013年推出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与规范》,2014年推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2017年正式推出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及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行。历经4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截至2018年11月1日)全国范围内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已达3000余家。
为更好地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下文将细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主要理念、重点要素以及建立过程。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念
3.1 基本概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3.1条款“理论说明”中说明: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交叉、渗透与融合,工业社会正在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两化融合已经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应深刻认识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适宜的推进方法和工作机制,从而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加速转型变革,获取发展先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明确了组织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通过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引导组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从而帮助组织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3.2 概念解读
上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念浓缩描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历史背景、推进因由、主要作用,以及核心理念、实现路径等内容。
概念明确了在当代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深刻认识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发展理念,并按照适宜的推进方法,实际行动推进两化融合,从而加速产业转型变革,获取发展先机。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正是这适宜的推进方法和管理工具,它明确了企业如何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
(1)规范两化融合过程,使其持续受控。体系的基本作用为规范公司的管理,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作用即为规范企业的两化融合过程,使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2)引导组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一个创新框架理念——要素循环。信息化时代数据为王,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智能制造等均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企业应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创新的驱动力量,分析企业改进、提升的方向,发挥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的优化也相应带动组织结构的优化,通过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注重评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企业应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而进行支持资源的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并持续进行评估及优化,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从而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
(4)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获取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重视信息化环境下带来的新机遇,通过上述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以数据为驱动,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差异性可持续竞争优势,抢占信息化发展先机,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最终实现战略落地。
4 两化融合的实施过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的过程,主要为三大循环的推进:战略循环、管理循环(PDCA循环)以及上述的要素循环。其中,战略循环为两化融合发展方向上的大循环,指明了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的方向;要素循环为新型能力打造实施、持续改进的循环,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核心循环;管理循环为管理工作上的循环,贯彻在两化融合的每项工作之中,两化融合的主要工作均遵循PDCA方法进行。
4.1 战略循环
战略循环即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循环,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主要过程。两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落地,两化融合目标应和企业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两化融合的实施,首先应从企业的战略出发,通过企业的战略目标分析得出战略重点,以及相应的战略举措;其次通过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国内外政策、行业形势、企业愿景等,结合企业战略,分析得出企业存在的需要提升或保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并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分析得出需要打造的新型能力;最终通过新型能力的打造,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使企业抢占发展先机,实现战略落地。
4.2 要素循环
要素即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循环。新型能力的打造实施及持续改进主要通过要素循环实现,实现过程、方法在上文3.2中有详细描述。
4.3 管理循环
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从计划到实施、检测、改进。与其他管理体系一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也始终遵循PDCA方法,PDCA方法贯彻运用在每项两化融合工作当中。其中,PDCA方法也运用在两化融合推进机制上,主要应用如下。
(1)P(Plan)——策划:从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企业当前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法规、国内外政策、行业形势等,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如SWOT、PEST等,分析得出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差异化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并围绕优势需求进一步识别和确定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并据此策划两化融合过程。
(2)D(Do)——支持、实施与运行:首先需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的有效提供,然后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实施、运行策划的工作,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的打造。
(3)C(Check)——评测:在实现新型能力的打造后,企业仍需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四要素进行持续评测,进行评估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和管理评审等工作,以分析可改进的地方,实现持续优化。
(4)A(Action)——改进:根据评测过程发现的问题、可改进项以及分析建议,制定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两化融合过程。
5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与定义引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
5.1 组织organization
为实现其目标,具有特定职能且具有职责、权限和相五关系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 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营公司、社团、慈善机构和研究机构,以及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无论其是否为法人组织,也无论其是公有还是私有。
注2: 改写ISO 9000:2015,定义3.2.1。
5.2 新型能力enhanced capability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整合、建立、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新型能力原则上是影响组织全局的,其载体是组织的整体,是在组织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组织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
5.3 技术technology
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知识或规则的组合。
注:如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
5.4 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
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组织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注:改写GB/T 16642-2008,定義3 .4,以及改写GB/T 18757—2008,定义3.5。
5.5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6 结语
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尚任重而道远。在世界大信息化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规范、高效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工具,需广大企业认真学习,贯彻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稳健地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企业战略落地,国家战略落地。
上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实施过程、方法,仅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知识中的一鳞半爪,尚不足以深入理解其精髓。若深入学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需认真研读标准文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0-2017)及其他相关文件。
参考文献
[1] GB/T 23000-2017,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
[2] GB/T 23001-2017,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S].
[3]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12-08).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162.htm.
[4] 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互联网时代我国企业打造新型能力的重点、方向及管理创新关键点[EB/OL].(2017-01-16).http://cspiii.com/xz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