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2018-03-11董华丽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实践研究

董华丽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教育方面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不再单纯地只关注于文化课的成绩,对于体育与健康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受关注,高校体育是衔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阶段的体育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它影响着青少年以后的人生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用来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 健康课程 体系建构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1 体育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是指素养中的最关键因素,是实现自我能力发展,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必备能力。“体育核心素养”是指,维护自身身体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经研究表明,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这3个层面是根据体育的特点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物质层面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精神层面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而养成的心理健康和意识;而社会层面,是指学生在完成体育健康课程后形成的道德观念。

2 构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学生的时间更多的拿来学习看书、游戏上网、逛街购物,很少有人去进行健身锻炼。据统计,我国学生现在的体质与健康呈持续下滑状态,这反映了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学校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在空闲时间,学生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也反映出了学生体育意的薄弱。学校不能够只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发展,也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校体育同样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协调自身的身体素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3.1 以健康为主的教育理念

体育健康应当是从个体身体健康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树立良好的体育健康知识,使青少年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正是生长身体的时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学校应当以健康为主要前提,科学合理的制定符合每个人实际状况的教学计划,过度的体育训练会使学生的身体成长受到影响,构建正确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水平发展。

3.2 坚持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更加注重于体能的锻炼,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们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或者教师在说完话之后就将学生们解散,开始自由活动,这就使体育课堂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体育课成为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在家长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看来,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体育课直接被文化课教师占据。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对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枯燥的体育训练下,使学生逐渐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动力,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当坚持科学育人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方式和生活习惯,从学生的实际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提升体育教学的价值。

3.3 体育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学生全面素成为了现在教育的主要课题,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作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应当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这一观念,全力支持,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使体育锻炼逐渐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锻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身体素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的组织实施

4.1 坚持健康教学思想,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要想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和健康课程体系,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地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坚持健康的教学思想,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也应当区别对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不能实施“一刀切”的做法。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违背青少年身体成长阶段的需求,过度的训练会使身体的成长机能遭到破坏,让学生们获得该阶段应当获得的训练强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2 在课堂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当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主动优化并完善教学课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们的看法,与学生多多进行互动,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懂得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做好自己引导性的工作;学生犯错误时,应当耐心细致地对其讲解,进行客观批评,保持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热衷于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3 做好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针对于学生的各项成绩,不再只局限于教师。应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評价制度,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或者互相评价,教师再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客观的指导与批评,综合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5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构的意义

体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成长。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灵活性和耐久力都会得到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灵活性,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最佳状态,能够提高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现在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文化课课程大量占据体育课,使学生没有锻炼的空间和时间。各大高校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改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养成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身体心理素质,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高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教学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对于体育教学认识不足。但是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的确有很大的作用,各大高校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21世纪的国家建设有大量的人才需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当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各大高校应当对于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伦厚.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4.

[2] 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等.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3.

[3] 姜勇,王梓乔.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征与构成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10):76.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