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11郭海丽

科技资讯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郭海丽

摘 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及现状,对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一定调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特点,探索具有创新思路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教學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证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不断地为社会培养满足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b)-0-02

衡水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进步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产学研用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秉承“守正出新”的校训,人才培养从社会和岗位需求出发,大力促进学校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合作,不断优化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地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1 专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比较多,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尤其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中的三大变换在专业课中应用更多,如果数学知识学的不扎实,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就要吃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间前后联系很紧密,所以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实有难度,因此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验或实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行业迅猛地发展,社会也就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并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不断地新增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从而也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子信息类相关人才,理论上各大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应该能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而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却是很难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们不断地寻找其原因,原因是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到位导致上述结果。根据上述矛盾,我们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将工程实践能力训练逐渐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企业和岗位需求[1]。

2 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了解到在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中,由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断被应用,因而对技术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很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企业也很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人才。

根据调研我们可以发现: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都是一些必备技能,而这些必备的技能包括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文档编写和整理能力、英语的沟通能力、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应用。所以,在校期间应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C语言、模电数电、单片机、嵌入式、FPGA、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

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衡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通识大类基础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基本职业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学习能力和娴熟的工程实践实操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中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训练和技术培训,基本实现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工程实践能力突出,人文综合素质全面,具备现代工业技术领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4.1 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中的职业和岗位不断的变化,应届毕业生刚走出校园,在就业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多个职业岗位,同时各个企业对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构建口径比较宽广、基础比较雄厚、模块比较灵活的专业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地加强通识教育地培养,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的学习平台;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不断地优化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突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课程的“活”,从而满足现在社会上专业建设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4.2 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衡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断的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验内容,根据各门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对学生地要求,我们在不断改革,将验证性实验不断减少,使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实验和实训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地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很好地地方,因此我们逐渐地开放相应专业实验室,使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为了使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和岗位对学生技能地需求,从而大力加强校内外电子信息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多动手实践,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出校园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4.3 以电子竞赛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依托学院的IC竞技联盟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子设计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河北省大学生电子竞赛,河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际电子系统地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设计电路、编写程序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3]。

4.4 增强“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在实践实训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课教师积极联系企业,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走进企业使教师明白自己所教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中能灵活地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补充进来,增强课堂趣味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同时我们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以系列课程为教学改革为试点,使老师们不断地探索课程改革,课程组老师们不断地研讨和实践教学,并且逐步地在相应专业课改革中实践,使专业课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进步提高。

4.5 借助行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大力加强与电子信息类企业合作,立足地方,服务社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使企业真正感受到教育与产业接轨的优势,意识到依托高校教学平台是提升企业内涵与层次的有效途径。企业只要能得到利益,就会有动力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中及专业教学中,从而就能保持与学校长期稳定合作。企业的项目或是学校的课题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师生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从而达到科学研究促进生产、教学的目的,实现良性循环,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为教师教学、学生参赛奠定一定的基础[4]。

5 结语

结合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特点及经济建设规划,准确分析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紧密联系企业,共同探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及长远的人才需求变化,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实验、竞赛、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等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几年教学探索和实践,衡水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历届毕业生在所工作的电子信息相关企业中得到了认可。作为一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性二本院校,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如何培养服务地方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莉.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17-118.

[2] 段德功,高素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18,3(13):13-15.

[3] 覃坤基.電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7(11):187.

[4] 马勇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0(19):98-99.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