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誰偷走了你的快樂?

2018-03-11

台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治療運動情志

【門診病例】

李先生,51歲,企業高管,平時忙於業務,應酬客戶。隨著位置越來越高,責任也越大,工作壓力也隨之增高,逐漸出現白天做事精力不能集中,效率低下,休息時自覺無法緩解疲勞,夜間睡眠困難,嚴重時整夜無法入眠,必須依賴安眠藥才能睡幾個小時。每每周而復始,西醫診斷為抑鬱癥,也吃過一陣精神類的藥物,出現頭暈、昏沉,且效果不明顯。來門診就診時已被該疾病折磨近3個月了,經過針灸、整脊、中藥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逐漸改善,後逐步擺脫了精神類藥物的依賴。

【病理分析】

通過看診,結合其年齡,李先生平素工作壓力大,且是易出現氣血紊亂的年齡階段,影響了肝的疏泄功能,從而使得心和脾的功能出現不協調,所以才會出現這一系列症狀。而有相似情況的人,近幾年在門診診療過程中遇到的不是少數。那麼抑鬱症究竟是什麼呢?

西醫學認為抑鬱症為心境障礙的一種臨床症狀。主要表現以心境低落為主: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性欲減退等。WHO最新統計全球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位醫療疾患。不僅使患者自己的健康受到損害,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同樣會給家人帶來極大的影響。治療上一般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等。但從臨床上來看,單純的藥物治療多半是控制症狀和延緩病的進一步發展,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中醫學是怎麼看待這個疾病的呢?早在秦漢時期對該病症狀、病因以及治療等已各有描述。古籍有關現代抑鬱症的相關論述多見於「鬱證」、「髒躁」、「狂證」、「虛勞」、「癔病」、「百合病」、「梅核氣」、「奔豚」等。根據中醫的情志學說「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五臟功能的正常會影響情志的變化,同樣,情志過於強烈、持久的變化也會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出現疾病。

簡言之,中醫對抑鬱症的認識,與心、肝、脾及肺等臟腑相關。肝喜調達惡抑鬱,主疏泄與抑鬱症關聯最為緊密;心藏神,心的功能正常才能維持人正常的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脾主運化,憂思傷脾,思則氣結,氣行不暢,則易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倦怠等;鬱病影響到肺時,則會出現胸悶、氣短、咽痛、咳嗽等症狀。治療上在辯證的基礎上,一般以針灸及中藥的方式疏肝為主,配合健脾養心,通常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

從臨床來看,多數抑鬱的人都存在脊柱不同程度的移位,研究表明:左側及右側髖關節的緊張,導致脊柱不正,最終導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壓迫,從而影響一系列的內臟及神經功能;第一頸椎及枕骨的移位會直接影響腦部的供血及供氧,造成頭暈頭痛,困倦,乏力等。

另外,根據體質學說,人的體質大致可以分為八種。痰濕體質、氣鬱體質人易患此病,那麼這些體質的人平素會有哪些體現呢?平素形體偏胖,腹部送滿,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粘、胸悶、痰多口黏膩,喜食肥甘甜黏,胎膩者多見於痰濕體質;而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疑,情感脆弱,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者多見於氣鬱體質。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調理呢?痰濕體質的人忌晚睡,忌食肥甘厚味,戒煙酒,避免貪涼飲冷,注意保暖,適當運動;氣鬱體質:適當參加戶外運動,多與人溝通,注意心理調攝,維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治療方法】

中醫向來都是強調未病先治,所以建議預防為先,如平時保持心情愉快,多參加朋友聚會,放鬆心情,早睡早起養血,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四時不吃寒涼以養脾等。

下面介紹一些小方法來解決與預防抑鬱症:

●甘麥大棗湯:

組成:炙甘草9g 小麥15g 大棗十枚(去核)。

主治: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等。

做法:將上述藥材以2公升清水煮開,再轉小火煮10~15分鐘,最後加入少許冰糖調味即可。煮好後,中藥材要取出,不要浸泡及食用。

此外梔子、合歡皮、蓮子心等也有清心除煩,安神定志的作用。

●適合的食物:

痰濕體質:山藥、冬瓜、薏米、茼蒿等。

氣鬱體質:玫瑰、陳皮、百合、蘿蔔、佛手、等。

●穴位按摩: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可以疏肝,理氣,和胃。

猜你喜欢

治療運動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全澳長者運動日圓滿舉行
“2020體能挑戰暨運動 健身體驗日”圓滿舉行
“2019體能挑戰暨 運動健身體驗日”圓滿舉行
正視治療師不足問題 締造傷健共融社會
“體育健康諮詢站”深受市民歡迎
院舍治療VS社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