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应用

2018-03-11王林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游戏

王林

【摘 要】本文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应用,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现状与游戏应用的理论背景,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对于音乐教学趣味性、多样性、理解性、延伸性的提升作用,提出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应用策略:将游戏与音乐内容相融合,将游戏的形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将游戏与情景化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学前儿童  音乐教学  游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166-02

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因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应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游戏,是一种独特的乐律活动,它突破了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让儿童学习和理解音乐。音乐游戏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可以是具有创造力的歌舞游戏,也可以是注重情节的音乐反映游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儿童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通常会让幼儿在听、唱、玩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这种趣味性的游戏既能够增强学前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又能够提高他们辨别音乐的能力,是一种身心上的放松。本文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应用理论背景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现状与游戏应用的理论背景

(一)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现状。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即希望孩子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能够学会一些其他的课外知识,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但是,现实中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往往过于简单粗暴,或者只考虑技能不考虑内涵,或者只强调技巧不强调理解,强加表演而忽视快乐,让很多学前儿童对音乐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古至今,音乐始终是人们表现情感的方式,音乐中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也包含了人们的情绪。培养学前儿童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可以熏陶他们的情感,还可以锻炼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加深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并且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教师如果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便会大大地提升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在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应用的理论背景。音乐游戏的应用理念由来已久,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铃木镇一先生对于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游戏有着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他认为: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不应该一味地强调技巧和乐理知识的掌握,而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热爱,应以游戏中的愉悦心情和快乐的感受为音乐教学的目的,让学前儿童在认识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能够开展音乐情感体验、音乐艺术熏陶,最终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想象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的作用

(一)游戏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唱、学生学,机械、死板,没有趣味性。学前的孩子都是以“玩”为天性,部分孩子甚至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或者社交和表现能力较差,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感知音乐。同时,游戏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情景小品、拟人故事、唱歌比赛、角色扮演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音乐学习的形式,增强音乐教学的多样性。

(二)游戏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理解性。音乐节拍可分为高低、强弱、快慢等,但学前儿童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存在巨大的障碍。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分辨能力,提升音乐的理解性至关重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迅速理解音乐和节拍。例如在学习《小星星》这首歌时,可以让孩子们带上星星的头套扮演小星星,根据歌词的内容表演舞蹈或者根据歌词进行对应的动作展示,节拍到谁,谁做动作,既让学生理解了歌词的含义,又让学生记住了音乐的节拍,增强理解性。

(三)游戏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延伸性。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集中幼儿注意力,更多的是为培养多元化、全面发展的幼儿夯实基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一项技能对于其未来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而音乐游戏恰好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和内在潜力的一种形式,能够扩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我的好妈妈》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妈妈在家劳作的情境,然后告诉学生妈妈的辛勤和爱,更要延伸出妈妈的妈妈也一样是伟大的,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家人、亲情和母爱的伟大,让他们懂得关爱家人、尊重长辈,通过音乐游戏理解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应用策略

(一)将游戏与音乐内容相融合。学前儿童对于音乐的感知和感受能力需要培养,将游戏融入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集中注意力,而要想将游戏与音乐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要将游戏的形式与音乐的内容进行高度的融合。例如在学习《上学歌》时,可以以“快乐的一天”为主题,让学生戴上红领巾,观察并模仿小学生的一天学习和生活,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可以促使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内容。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的时候,要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内容做对应的动作,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参与性,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游戏与音乐内容的充分融合,能够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探索不仅仅是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更是主动学习能力的体现。这样一来,幼儿的自主探索替代了传统教师的单向讲授,可以更多地实现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教学目标,让音乐教学彰显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二)将游戏的形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游戏来源于生活,也存在于生活,生活是学前儿童认知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将游戏的形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选用《泡泡不见了》这首歌,在播放歌曲时教师可以融入游戏环节,制作一些不同形状的小模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一边播放歌曲一边让孩子们动手将模型放入盛有肥皂水的盆子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模型所产生的泡泡形状也不同。因为泡泡是每个学生都会接触的生活情境,因而容易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自然的肢体行为,有些孩子会随着音乐节奏在水中拍打泡泡,有些孩子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这种音乐教学方式在为孩子带来趣味的同时,还能引出其他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机引出肥皂水是什么做的,问孩子哪些东西加水后可以产生泡泡,等等。随着《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接近尾声,教师可以对教学游戏中的各环节、细节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知识。这种游戏方式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强的趣味性,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

(三)将游戏与情景化教学相结合。情景化教学方式是常用的音乐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情景化教学中,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并迅速融入情景。通过情景式教学,可以让游戏更有代入感,更能立体化地呈现音乐中的意境,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森林动物步伐”为教学活动主题开展游戏活动。活动中,要求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并学习动物的动作,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活动前教师需要让孩子们自行准备象征动物的头饰,当教师播放音乐的时候,孩子们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当听到笨重脚步声的时候,扮演黑熊的孩子做动作,当听到打鸣声音的时候,扮演公雞的孩子做动作,等等。这样既能够锻炼孩子的听力,又能够锻炼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现代化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融入不但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丰富现阶段的幼儿教学体系。学前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丰富音乐游戏形式,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寓教于乐的环境,给予孩子更好的音乐体验,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夯实孩子的艺术审美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大刚,唐雪溶.游戏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7(16)

[2]张伟锋,赵得琴.音乐游戏在学前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15)

[3]赵大刚,唐雪溶.游戏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7(16)

[4]曹玉娟.开展音乐区域游戏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8(87)

[5]田正方,朱天利.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现状及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2)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游戏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疯狂的游戏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