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世界生物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018-03-11臧怡飞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制造出大量物质财富,但也掠夺了很多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当时的人类只考虑了自身暂时的需求,而忽视了后代的生存需要和留给其他动植物足够的生存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大,所需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而留给后代和动植物世界的资源越来越少,很多生物的生态家园遭到破坏,它们的生物链层因此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如何解决动植物生物链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当下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世界生物链;人类;自然;和谐统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在自然中占据主宰地位,伴随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相互之间的沟通也让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可是人类的行为不断越过自然法则规律,严重侵犯到动物的权益,人与动物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虽然人类一直处于上风,处在不同大陆的人们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团结在一起,变得更加强大。可是事实证明,只有建立了良性循环系统,平衡各方利益,让大自然生机勃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动物生物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变得至关重要。
一、动物世界生物链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那时地球到处都是水,26亿年前,蓝绿藻诞生,空气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单细胞生物逐渐向多细胞生物进化,世界开始出现一种看似矛盾却平衡的生物链。比如:老虎吃小动物,似乎只对自己有利,但这是自然平衡的一环,如果世上只有素食动物,那么植物也许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果实、树叶、草来供养它们,这就需要一种动物角色控制素食动物的繁衍,使得任何物种都只有最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兔子吃草,牛吃草,但给草留下根,草还能继续生长,动物的粪便又是很好的肥料,反过来促进了草的生长,草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拼命的生长,把鲜美的叶子提供给食草动物们享用,它们生存的技术就是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吸收肥料的能力。
这些鲜活的案例都是动物世界生物链的典型代表,可是人类并没有将保护动物生物链作为共同生存法则,由于虚荣心和占有欲,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將自然存在物和一切可以实施的方法,纳入到自己的利益中。比如很多的羚羊被偷猎者大量杀死,而羚羊的狩猎者狼和狮子等这些肉食动物也由于生物链的破坏遭到了巨大危机,这些肉食动物的生存存在问题,数量大大减少,因为人类的行为而造成的动物生态的影响,对人、自然和动物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
二、通过维持生物链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和谐是一个十分生动的词汇,它是在对立事件中存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动态、具体的、相对统一的辩证过程,是不同事物之间形成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互利,互补互促的关系。人类智慧的强大却让大多数手无寸铁的动物受到了伤害,长久以往甚至会危害到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因此如何从生物链角度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成为当今人类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相应法律,保障动物权益
现阶段我国很多动物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为了保护更多动物的权益,国家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的作用可以规范人的行为,提高社会认知,运用法来调整人类行为,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受到相关强制约束,将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作为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有生命的,动物也有生命,也有尊严,它们的生物链非常复杂,同时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更要去照顾弱者,应该给动物世界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不能因为无知或未知而再毁坏世界的生物链平衡。在当今这个文明时代,我们要讲究道德和原则,用道德和原则来约束人的行为,并用法律来制裁人的不良行为。
(二)培养人类保护动物世界生物链的意识
首先要让人们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心,如果有些人意识到保护动物对于整个自然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自身的重要影响,那么他会不自觉地从自身出发做好保护动物,做出维持生态平衡的行为。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只是他们比我们弱小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保护。有了相关法律的制约,就能够保护动物的自由。
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像宇宙的内涵那么深奥,我们很难了解清楚,但如果人类深入涉入动物的世界,很有可能会对生物的生物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生物链的运行模式,在有意识的保护生物的前提下让动物的生物链免受破坏,防止出现断隔生物链的现象,从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结语
如果将和谐运用在世界发展和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就需要我们与自然中任何事物,甚至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形成相辅相成的存在,实现共同发展。我们要在掌握动物生物链构架的过程中,与动物共存于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实现自然的持续,让人类与社会和谐地相处下去,只有这样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才能够不断的繁衍生殖,才能够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梁勇.走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N].江西日报,2018-01-01(00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文来.“生态+文旅” 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N].黄河报,2017-12-23(001).
[3]肖楠楠.传统文化与生态德育价值观的转向——兼论小学品德学科教材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教育参考,2017(06):42-46+59.
[4]佟绍伟.“三统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1-30(005).
作者简介:臧怡飞(2000.06.13)男,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学校,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