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画珐琅的复制及传承发展研究
2018-03-11王辉
王辉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实际上是外来语的译音,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作拂菻嵌或佛郎嵌,简称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法蓝,后又为珐琅。现代汉语词典对珐琅的定义为:[珐琅] fàláng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象釉子的物质,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用来制造景泰蓝、证章、纪念章等。 目前景德镇仿制瓷胎画珐琅主要是用洋彩(此“洋彩”与乾隆时期洋彩不是一个概念,乾隆时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他还进一步解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仿制。何为洋彩?洋彩在景德镇又称新彩,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因当时采用进口彩料,画面具西洋风格,故又名“洋彩”。解放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术不高,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所谓 "洋彩"已经失去了它的涵义,因此叫做 "新彩"。此洋彩与清宫造办处“瓷胎洋彩”不一样,何为清宫造办处洋彩?唐英在《陶冶图册》中说:“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摩仿西洋,故曰洋彩。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唐英明确指出了洋彩的颜料和工艺。它也是一种珐琅釉,只是绘画装饰上摩仿西洋绘画而已。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这也是清宫《活计档》中皇上之所以把上等的洋彩瓷器收到“乾清宫珐琅器皿”的道理。为便于区分,本文把当代景德镇洋彩统称新彩。
新彩与珐琅彩表现技法上比较相爱,可以用颜色 直接在瓷上一一次画成,用笔方法与写意没骨画法相似。一般常用拖、塌、点、偏锋、卧泼等几种笔法。画没骨画的新花用老油调料,沾樟脑油拓画,主要是用樟脑油,因瓷器没有吸水力,光滑,樟脑油有挥发性,它能把颜色炸开,只要油性用得恰到好处,就能够出一定的效果。这跟瓷胎画珐琅在制作工艺上有相似的地方,并且新彩发色稳定,颜料种类齐全,色彩鲜艳。具有这些优点的新彩势必成为瓷胎画珐琅仿制者梦寐以求的东西,因此才造成了新彩成为瓷胎画珐琅的替代品。
因此,瓷胎画珐琅的制作还必须要回到清宫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工艺上,金瓯阁历时5年成功复制天津博物馆“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在这之前,多次尝试用新彩烧制工艺进行复制,包括粉洋结合的方法,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实物的多次对比,已经突破了瓷胎画珐琅的烧制工艺,但仍无法达到瓷胎画珐琅的色彩效果,即使后来从国外进口珐琅彩料包括根据资料记载自制珐琅彩料,也还是与真正的瓷胎画珐琅色彩效果有一定差距,无法达到瓷胎画珐琅的润度和厚重感。拿我们对珐琅料的化学成分的认识,要将原本用于金属器皿上的珐琅料转化成瓷用珐琅料,主要是对其中的熔剂的种类和量值进行添减调整的测试,便可制取瓷用珐琅料。但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却并非易事,而是一项十分繁复十分细致的工作。珐琅料的烧制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作为呈色剂的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它们各自的熔点不尽相同,在同一个烧成温度值域里,有的是熔融状态(呈液相),有的则是悬浮状态(呈晶相),作为色料与瓷胎釉面的结合剂的熔剂,不仅要使珐琅料的热膨胀系数与瓷胎釉面的热膨胀系数相适应,同时还要有助于呈色剂的发色纯正。
仔细观察“清宫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发现其叶子上有猪毛孔的现象,这在粉彩和新彩中是不存在的,还有珐琅釉烧成为成橘皮釉状,也是珐琅彩所独有的,在复制过程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些现象。后来听取天津博物馆专家意见,瓷胎画珐琅制作技艺的关键是色彩。以后的复制过程中,瓷胎画珐琅的复制重点在色彩的调配和烧制阶段,对珐琅料有些专家把硼这种熔剂作为珐琅彩、洋彩、粉彩的分水岭是极不科学的,因为用硼作熔剂还是用铅作熔劑无关紧要,含量在釉彩中微乎其微。有人形象地说,做粥时有人放碱,有人不放碱,但实质还是粥。历来复制者多在颜料和绘制技法上探究,其实已落入窠臼,无法制作出真正的瓷胎画珐琅。金瓯阁制作者在经过无数次的色彩对比,料性研究之后,根据在“清宫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得到的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珐琅彩的呈色原理,终于按一比一的效果复制出珐琅彩玉壶春瓶。在以后对瓷胎画珐琅的研制过程中,调制出单色系和综合色系的珐琅颜料,这两种色系更加完美的诠释了瓷胎画珐琅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了瓷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
中国陶瓷艺术是一种包含着多重文化意蕴和多维价值要素的文化现象,中国陶瓷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展着人类前进的足迹,通过一个个,一代代的陶瓷器物,把人类智慧和文化意蕴“固化”并世代相承,从这个角度讲,陶瓷艺术是人类的另一种生命符号。它以独特方式提供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以及中和之美作为自己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能为现代人走出自我心性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这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依然是世界意义的一个根本体现。因此,我们坚信在国际化、社会化、科技化、人性化日益兴盛的当代社会,从文化的视点探讨中国陶瓷艺术,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文化精神,必将以其特有的思想精华,继续启迪和烛照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创造,从而为21世纪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自己重要的贡献。
关于瓷胎画珐琅的辨别,笔者认为没必要在珐琅彩料和绘制技法上过多的纠结,在康雍乾瓷胎画珐琅的演变过程中,珐琅彩料由进口变为国产本身就是对珐琅彩的改革,也正是因为这些创新,才出现了瓷胎画珐琅的辉煌盛世。笔者认为,瓷胎画珐琅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融合和文化创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借鉴的。
就艺术本身来讲,能够保持住长远价格的只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莫让浮云遮望眼,觅得真价始见金,讲求内在精神“艺术内涵”彰显中国陶瓷绘画的卓越思想品格,为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一条光明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