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自己打开了一道门

2018-03-11王敦贤

四川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阿妈剪纸

王敦贤

真没想到,我是来采访她的,她倒先谈论起我来:

“我看过你几篇散文,文字朴实,感情饱满,嗯,还不错。”

孺子可教也?心中掠过一丝不快,于是便反诘:“你剪纸之外还研究文学?”

“哈哈哈哈,我哪能研究文学啊,不过是爱乱翻书。”

“都翻过些什么书呢?”

“见啥翻啥。古典名著啦,唐诗宋词啦,也翻过几本外国诗人的诗集。”

得挫挫她的锐气。清代的你不一定翻过吧?于是便搬出了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嘿嘿嘿,纳兰性德的。”她立即接上。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在炉火边打盹。”

“叶芝,叶芝,爱尔兰叶芝!”她像是一个在游戏中获胜的小女孩那样兴奋地拍着手,“我最喜欢他这首诗后面的几句:‘多少人爱慕你青春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那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诗词接龙吗?”

“不敢,不敢,恰好就记得这两首。到此为止,到此为止。”

想生气都不行。

哪有这么巧!她定是读过很多书的,而且涉猎广泛,记忆力强。我瞥见了茶几上摆着的一本《易经》。

眼前这个名叫李亚雪的女人,体态丰腴,面容姣好,性格开朗,思维敏捷。50岁了,那偏快的语速,清脆的嗓音,尤其是毫无伪饰的纯真,竟宛若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她微笑着,等待我的发问。看见她座位边摆着的一副金属拐架,不由人心生痛惜。

“你……什么时候……”我期期艾艾地,不知道怎样才能委婉地问出那句话。反倒是她打消了我的顾虑:

“莫事,莫事,你尽管问,我没有忌讳。你是想问我什么时候得了残疾的嘛!三岁那年,发了场高烧,这以后,爱跑爱跳的我就莫法走路了。医生说是小儿麻痹症。这以后就是到处治病。通江的医院就不说了,还到过达县、重庆的大医院,部队的巡回医疗队到通江来,也找他们治过。7岁那年,听说湖南澧县一家中医院治这种病效果好,妈妈就带我到那里治了差不多一年。可以拄着双拐走路了,就回来了。”

我算了算,应该是1973年左右。那时候,从四川通江远赴湖南澧县治病,而且将近一年,对一个父母都在县川剧团作演员且有4个子女的家庭,肯定是倾其所有了,很可能还负了债。

“那些年和后来治病,我先后开了一百多次刀。”

看见我惊愕的表情,她高声朗笑起来:“哈哈哈,看把你吓得,不是大刀阔斧的的刀哈,是小小小小的刀,开穴位的,伤口很小。”

随着她的講诉,我走进了她的生活,看见了她走过的路,看见了一颗晶莹善良的心,看见了一个自由飞扬的灵魂!

由于治病,她八岁才上学,高中毕业,已是一个近20岁的大姑娘了。父母亲考虑到得有一个人随时照顾她,于是便给她找了个对象结婚了。

婚后不久便有了小孩,岂料孩子才一岁多,丈夫便提出了离婚,李亚雪爽快地答应了。

“人嘛,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他想要的生活,我无法给他,提出分手也很正常。”此外,便没有任何评论。

“读书的时候,我对未来满怀憧憬,小学作文中,我曾写过我的三个理想。由于饱受病痛折磨,第一个理想是作医生;第二个理想是当教师,教那些身患残疾的儿童;第三个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连生存和温饱都没解决,哪谈得上发展呢?我都为人母了,总不能还让父母养着吧?”

当务之急是谋生计。李亚雪爱美,对美有独特的感悟,她想到了卖服装。想到就做,她拄着双拐,坐上长途汽车远到市里、省城的服装批发市场进货。

“光在县城里当坐商能挣几个钱呵!嘿嘿嘿,我把自己拔高了,啥坐商啊,在县城里也只是一个铁架架摊位。那几年,我经常到沙溪、至诚、洪口、平溪那些乡镇赶流流场。”

在大巴山区,一个片区的场镇,场期都是轮着的。比如沙溪是1、4、7,至诚便是2、5、8,洪口则会是3、6、9。做小生意的人随着这个场期轮流到每个场镇赶场,便叫做“赶流流场”。这种说法,多少带一点不屑的意思,而她自己却坦然地说了出来。

是呵,凭劳力和智力谋生,于尊严无损,有什么可羞愧的呢?我只是难以想像,那时候山区公路都未硬化,她说的那几个场镇我当年也都走过的,坑坑洼洼,弯拐极大,人坐在车上,有时候要双手扶着前面的靠背,双脚用力蹬住抗“簸”。她这样一个拄着双拐、双腿完全用不上力的年青女子,在路上颠簸两个多小时,到目的地后,把一大包货物拿到要摆摊的地方,铺上一块塑料布,再把一件件衣服摆好,这其中,何其艰辛!

“那时候,到各大场镇每天都只有两班车,早班6点发车,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母亲帮我把货物送到车上,走拢就摆摊,下午开始散场了,班车也要开了,这才收摊上车,晚上回到家里才吃饭。赶场的那两年,忙不过来,很多时候我每天只吃一顿饭。”她平静地对我说。

就在今天下午,我写完以上文字的时候,给她发了条短信:“卖服装的那两年应该是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吧?当时你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此时,她正在从成都回通江的长途汽车上,很快她就给我回了,我把她的这条短信照抄如下:

“那时候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四肢健全的人都很难,我还是个残疾人,应该比他们更艰难才正常,所以一直都开心。吃的差在肚子里,谁也看不见;穿的不好,我天生丽质一样美丽,哈哈哈。”

这些年,书面或是网络不时看到一个词:“范儿”。不过,差不多都用在名门闺秀、贵家公子或者学者大师的身上。我倒觉得李亚雪真称得上“范儿”,豁达开朗、自尊自强、乐观自信、我大巴山在苦难中成长的女性里一个绝好的范儿!

接着,她又在短信后面补充了几句:“上学的时候学过的古文,我一直都记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endprint

不仅乐观、自信,还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什么苦难能击倒她?

尽管每天只吃一顿饭,赶场时连一个烧饼、一把麻花、一块甜糕也舍不得买,但她却舍得买书。挣的钱,绝大部分交给了父母,留下的一小部分她全部买了书。

“书,是我人生路上最好的同伴,有它们陪同,我不但不觉得苦,反倒很快乐。”她用感恩的语气对我说。

1991年,李亚雪再婚了。丈夫的一位亲戚是县医院的一名中医,此时,生存和温饱基本解决,她决计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当一名医生。于是,她便拜这位亲戚医生为师,学中医。每天早上5点起床,背《药性赋》、《十八反》、《十九畏》歌,背汤头歌诀。上班的时候便到老师的诊室去,学望闻问切、号脉、辩证施治,到药房一样一样地认药……

“医院里还有一位医生是教授,也是我的老师,他的医书都拿给我看,还给我讲解,我开诊所时,遇到什么疑难病症,他也会到诊所来帮我。”

学了不到两年,她便考取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了这个证书就可以开诊所了,在县城租了一个铺面,“回春堂”便开业了。李亚雪当坐堂医生,丈夫抓药、卖药。

“民间有个说法,‘少年裁缝老年医你这样一个新手,恐怕那诊所买药的人多,找你看病的少吧?”我问她。

“嘿嘿,你就不晓得了嘛,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药王菩萨爱新弟子找我看病的人还真不少哩!”她得意地对我说。

高中毕业后,为人妻,为人母,为生计奔波。但她不改初衷,靠自己的勤奋,实现了她人生的第一个理想。

开诊所,是能挣钱的。只她这个诊所,却几乎没挣到钱。不是光顾的人少,而是——

当她看到那些颤颤巍巍的老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爷大妈)反复询问了药品的价格后,从衣兜里掏出包裹着的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清点着角票和块票时,心,便酸楚了。不仅仅是看到了他们的穷苦,而且,李亚雪对我说:

“我怕看他们的眼睛,怕看见那眼睛里透露出的信任我的眼神。”

于是便免费了。

不仅开诊所时这样,赶场摆地摊时也是这样。那时候卖出去一件衣服,利润只几块钱。有次在涪阳赶场,她的地摊旁边,一位上街来卖鸡卖蛋的农村大妈,鸡被小偷偷了,大妈又急又气,泪水涟涟。那天,李亚雪本来就没挣到钱,她把带在身上的钱拿出来,留下返城的车票钱,给了老人15元。

“看见无助的老人,我就想起了我的爸妈。”她说。

家底甚薄,开这样的带慈善性质的诊所,怎能维持得长久呢?这时,她又有一个儿子了,四口之家,生计问题凸显了出来。而且,这时候丈夫参工了,一个人要把诊所维持下去,实在力不从心。

在好心人的建议和帮助下,她开了家台球室。1999年前后,城市、乡镇都有不少台球桌供人挥杆娱乐,那时候打台球的人多。李亚雪的4张台球桌,每天能挣到两三百元。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年多之后,生意突然就萧条了,而且每况愈下,调查市场后才知道,网络时代已悄然来临,很多人移情别恋,恋上网吧了。

李亚雪也开了个网吧,收入也还不错。但不久,一个现象令她深思:光顾网吧的人群中,未成年人居多,而且是学生。自己也有正在读书的儿子,设若眼前这些逃学,深夜不回家的学生是自己的孩子,她这个当母亲的该是如何的心痛!说服不了别人,也无法阻止别人,但她自己可以,于是,她关闭了营业状况很好,也即是能挣钱的网吧。

此时的李亚雪,家境比以前充裕些了。这个有着梦幻气质的女人心犹不甘,不甘此生仅做一个贤妻良母。她要去寻梦,寻她童年和少女时代的梦。

“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疯传的一封辞职信。李亚雪早在10多年前就这样做了,只是没有发表宣言。

她从来都是,决定了的事就立即去做。告别家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拄着双拐便只身一人上路了。长途汽车、火车硬座、廉价旅馆、粗粝的食物。北京、陕西、贵州、云南……壮游中,她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心胸。

在昆明,她去爬山。攀登的路上,一对外国情侣在她身后叫好,并用英语为她计步。她自己也为自己打分。100米5分,1000米50分,最终,她攀登到了2200米的高处,得了110分。

在昆明街头,她睁大好奇的眼睛,饱览迥异于家乡的风物、风情。在一个公园门口,她看见一位白族老阿妈在卖绣花围裙,太精美了!她拿在手中反复欣赏并与老阿妈攀谈起来。老阿妈告诉她,她们村里的妇女都喜欢绣花,不仅绣围裙,还绣衣服、裙子、鞋垫。“你喜欢,就跟我去看嘛”,阿妈喜欢上了李亚雪,热情地邀请她。

素昧平生,连姓名都没问,李亚雪真就跟着去了。坐了两小时汽车,一个多小时马车才走到阿妈的家。真如阿妈所说,全村的婦女都会绣花。阿妈是三口之家,姐姐和姐夫都九十多岁了,村里分给粮食,阿妈除了做家务,就靠绣花的手艺换点钱作家庭开支。李亚雪在她家,除了帮做家务外,阿妈绣花的时候就专注地看,动手学。这一住就是七天。

“那里的人真善良,听说来了客,生产队长和邻居都来看我,他们待人好得很。真想再去看看,两个老人恐怕都不在了,不知那位阿妈还在不在。”李亚雪怅然、喟然。

离开那里时,她给了阿妈一些钱,回到昆明,发现返程的路费不够了。李亚雪并没焦急,阿妈摆卖的绣品启发了她:“我也有一门手艺呵,说不定还能挣点路费哩!”

李亚雪的祖母擅长剪纸,她从小便受到影响,迷上了剪纸。不仅剪纸,对民间艺术,她都很感兴趣,学过绣花,学过根雕,开诊所前还学过两年国画。她去商店买了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就在街边剪了起来,禽鸟动物、花草果木……一件件从她手里流淌出来,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并踊跃购买。很快她便挣够了路费。

“不是我剪得好,是他们看我是个残疾人。”

李亚雪说出这句话时,我心中又是一震:多么坦诚的人,多么清醒的人!endprint

她说,她对剪纸的兴趣从没衰减过,看见一个独特的物品或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她就在心里琢磨,怎样把它剪出来。甚至初中的一次课堂上,她望着讲台上的老师,也在琢磨怎样把这位老师的形象剪出来。她观察他的发型、脸部特征、站立的姿势,直到老师点名向她提问,才蓦然惊觉,想到刚才的心思,她差点笑出声来。

她后来对我说:“其实我那次去老阿妈家,并不是学绣花,我是去看那些图案,看老阿妈怎样描图,怎样一针一线地把它们绣出来。心里想的还是剪纸,如何把这些图案用到剪纸上。”

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剪纸作品,李亚雪极度兴奋了,——当然不是为挣够了路费,而是她看见了自己该走的路:剪纸,就在这个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领域下功夫,在传承和发展中做出一番成就。

尽管她幼年便从祖母那里师承了剪纸,但那毕竟是一种业余爱好,只是觉得好玩。而现在,她决心把它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了。

回到家,她把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剪纸,用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悉心收集全国各地的剪纸信息和资料,苦练画工、剪工和刻功。(剪纸除了剪还需要刻。)

“剪纸,看似简单,要学会也很容易,但真要精到,至少得经过5到8年的刻苦训练不可。”她对我说。

2005年,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剪纸,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鲜明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样式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从这时开始,通江县的一些中、小学陆续请李亚雪到学校教学生剪纸,2012年,通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给李亚雪辟出了一间“李亚雪剪纸艺术工作室”,并开设了“通江县残疾人剪纸艺术培训班”,特聘李亚雪当教师,每周去学校授半天课。她人生的第二个理想也就此实现。

李亚雪并没有沾沾自喜,她可不是那样浅薄的人。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高,她觉得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

这世界上任何一件事要做到极致都很难,剪纸也一样。即便是一幅单色剪纸,也要讲究线线相连,一气呵成;而线与线如何相连,这就得看剪纸人的功力和创造力了。

一幅剪纸作品能否称得上优秀,要看它的创意、造型、线条、剪工、刀法,尤其是改变了传统平面结构的套色剪纸,还要将散点和透视、光影的变化、写实和夸张等元素有机地运用在作品中。宣纸喷湿后再晾干,然后上色,每道色和过渡色都要剪一遍,还有交叉,融汇……然后再一层一层地贴在一张白纸上,除了功力,还得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细致。当你面对一副精美的剪纸作品赞叹不已的时候,可知道它是作者经过了数十道工序才完成的!

李亚雪潜沉了10年。其间,在国内各地寻访高人,拜师问道。由于长期“烛照幽微”,视力下降到了1000度,不停地使用雕刻刀,食指和中指上部的茧巴结了又消,消了又结,食指的指肚上竟磨出了凹槽。这时候,她把自己认为可以称为作品的作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了。

《腾飞》《采银耳的姑娘》《一府三乡大美通江》《赤化全川》《恩阳古镇》《巴中新农村》《孔子》《通江诺水河》《快乐的大熊猫》……

一件比一件精美,一件比一件有创意,甫一面世,引来业内外人士的好评如潮。这些作品先后在“国际剪纸艺术节”“国际非物质文化艺术节”“中国剪纸艺术节”“四川残疾人艺术节”“四川第一届农民画作品展”展出。2015年和2016年在北京参加非遗展和妇女手工艺精品展。在成都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名录被选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作品选萃》。《快乐的大熊猫》被选为2014年全球十大熊猫艺术精品。

2016年1月,李亚雪被邀请参加韩国在首尔的国会宪政纪念馆举行的首尔中韩自由贸易(FTA)民间商贸促进发展委员会成立和成都善利公益书画艺术交流画展。

同年5月,《采银耳的姑娘》《送福》《花开富贵》《孔子》等十余幅作品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乌克兰国家文学博物馆展出。

历次展出的作品中,多幅被美国、新加坡、英国、韩国、巴基斯坦、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收藏。

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巴中市自强模范

感动巴中十大年度人物

四川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四川民间艺术大师

《感动四川一百双手》

………………

名声鹊起后的李亚雪十分淡定:“只不过在矮子中充高子罢了,比起真正的大师,我还差得很远。”她这样对我说。

即使我们不把它当作是谦辞而把它当作是事实,但同样的事实也不容置疑;李亚雪用深厚的文化知识打底,把国画、根雕、刺绣等民间艺术元素杂揉进她的剪纸作品中,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位有个人风格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这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她守在电视机旁,看滚动播放的抗震救灾的悲壮画面、满目疮痍的灾区场景,咽喉哽哽,泪流满面。不能参加救援,也无法为灾民们破碎的家园添砖添瓦,但却可以为灾民们作心理疏导。地震后不久,她告别家人,架着双拐直奔重災区绵竹。在断壁残垣中穿梭,与劫后余生却缺胳膊少腿的灾民交流,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信念,谈理想,教他们画画,剪纸,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的信心。从2009年到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完成的2012年,她每年数次出现在那里。

由于自己是残疾人,她深知残疾人在就业,生活中的诸多困难。除了在县特殊教育学校定期授课外,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她还开办了“亮雪剪纸公司”,免费培训残疾人,她的公司成为了全县首家扶持残疾人就业的培训基地和妇女技能培训基地。迄今为止,经她培训过的学生和残疾人已逾千人。我曾去过她家两次,两次都看见她用手语同登门求教的聋哑学生交流。

这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人。

在街上,见到行乞者,尤其是年老的人,李亚雪总是慷慨解囊,并且双手递上。有人告诉他,行乞者很多都是骗子。她却说:怎么能断定他就是骗子呢?就算是骗子,恐怕也是出于无奈,给点也没关系。endprint

大儿子李浩迪在通江县永安镇中学教高中二年级时,注意到了一名叫冯欢的女学生。冯欢的母亲是聋哑人,而她自己12岁时被一场大火烧伤并毁了容,父亲也在那场大火中成了残疾人。两姊妹读书,父母都是残疾人,虽有政府救济,生活仍是十分艰难。冯欢有绘画天赋,美术成绩在全校稳居第一。李浩迪回家给母亲讲了冯欢的情况,并不宽裕的李亚雪不仅拿出剪纸作品《采银耳的姑娘》在上海拍卖时得到的一万元通过“萤火虫计划”分批次捐给了冯欢,还每月给她补贴一些生活费。此外,还到处奔走,为冯欢寻找做整容手术的经济赞助人。来通江助学的上海工作组中的陈老师伸出了援手,2015年高考结束后,冯欢得以进入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整容。

冯欢上了二本录取线,但未被填报的学院录取。得知消息时,离补录录取系统关闭的时间只两小时了。李亚雪心急如焚,打听到市招办黄主任的电话号码后,立即给并不认识的黄主任打电话,请求他为冯欢联系一所公办院校,这样,学费低,助学金高。热心的黄主任为冯欢联系到了一所工艺美术学院,学院同意录取,但要冯欢的整容证明。李亚雪拨通了冯欢的电话,让冯欢把电话交给主治医生,她急切地把冯欢的情况向医生说了,医院马上给学院发去了传真证明。关闭录取系统的前一刻,冯欢被录取了,真像是惊险小说的情节。

这是一个始终奋斗着的人。50岁了还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就读,定期在成都学习,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大专,两年半毕业,目前已读满一年。

“读完专科,我还想升本科。”她说。

“你不在体制内,拿到本科文凭又有什么用呢?评不了职称,也涨不了工资。”我问。

“为了求新知”。

梦想,点亮生活。有梦的人生是美好的人生;为梦想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李亚雪这样的人,五年后成为了画家,十年后成为了作曲家,二十年后成为了作家,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我问她:“你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呢?”

她用泰戈尔的诗句回答了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二级残疾”。四个冷如冰棱的字给李亚雪的身体定了性。但李亚雪却为我们校正了健全人的标准:仅仅四肢健全还不能说就是一个健全的人。除了肢体还得心理健全。自私、冷漠、虚伪、贪婪、阴毒、暴戾……这些,难道不是心理残疾吗?只不过生理残疾是明显的,而心理残疾是暗疾罢了。正如一个人的身高一眼就看得出来,而灵魂的高度呢,必得你心灵受到震撼的时候才看得出来。

“二级残疾”限制了李亚雪的生活自由,但它却限制不了李亚雪的人生自由。我们不是分明看见了她在人生道路上神采飞扬,笑声朗朗、活力四射、健步如飞地奔跑着嗎?

对于残疾人,很多人喜欢说一句满怀善意的话:上帝给他关上了一道门,又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我不能重复尼采,断言“上帝死了”。我想,上帝真的死了,那也是累死的。——几十亿人口的世界,不停地这里关门,那里开窗,岂不会累死?即使上帝没有死,他也会忙不过来,何况万一有疏忽的时候呢?李亚雪是否信上帝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她没有等待上帝施恩来给她开窗,傲视命运,她用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己打开了一道门——一道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妈剪纸
大嘴蛙学剪纸
蜡梅一树绽放
雪花剪纸
为了失去
手工剪纸
为了失去
剪纸
剪纸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