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技术在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1陈翔王猛

时代汽车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校企模块

陈翔 王猛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147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互联网+思维及技术仿佛就是一双翅膀,为职业教育的改革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大数据让一体化教学更加精准

在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数字数据急剧增长,这对我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这种新特点,为信息化教学变革提供了条件。

1.1 互联网+时代的全数据模式

传统获取、提炼典型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受相关工作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工作岗位等因素的限制,所获典型工作任务并不能准确的;为了增加调查的准确性只能提升抽样的数量,这样一来又大大提升了工作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非信息化时代的随机抽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院在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利用与合作企业的亲密关系,获得某品牌汽车4S门店十二个月维修接待的详细条目,通过分析十二个月的整体数据,得到各个维修项目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从而确定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1.2 充分利用“数据之声”进行改革

我校原有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包含:电气、底盘、发动机等四个模块,且四个模块所占权重相同。但四个模块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各个模块的掌握程度并不均衡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为此我们对 12~13/13~14/14~15 学年四个模块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得到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各模块成绩统计表.我们根据统计表内容并结合企业需求对原有的四个模块的权重进行了重新的分配,与此同时根据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四个模块中新增新能源模块。根据重新分配后的权重,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对各模块的课时分配、学分设定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培养。

现阶段大数据利用正沿着“数据—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各类的数据是灵魂资产,通过不同人员的分析和挖掘,得到了不同的发现和预测。在数据应用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它必然会影响教育的创新,也会为教学信息化创造无限可能。

1.3 大数据促进新的教育资源观

我们虽然在前面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发现无法满足现有教学工作需求。探究其原因并不是教学资源的匮乏,而是对各类资源的选择我们存在这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是导致同题异构的直接原因,也是“艺有法,无定法”的具体表现。

从数据的角度来说,有前途的数据必定是用户无限扩展的数据。在信息化教学时代“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是“无限扩展”的“用户”。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的使用,不仅为师生打开了新的视野,而且告诉我们教师不应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提供者,要打开课堂“大门”,形成新的教学资源观。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险者。

2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一体化教学

汽车专业是我校核心专业,通过长期的教学对比与观察,笔者认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2.1 实训场地建设和教学成本高

汽车维修要求使用实车进行,不同的校企合作班级车辆类型是不同的,车辆车本较高而且车辆种类也较为固定,相关的检测修理设备价格高昂。

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操作及安全患多

虽然在学生操作前做好了安全教育和教学演示,但在实际学生操作过程中仍易发生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不仅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2.3 教师示范性操作演示效果不佳

众所周知在汽车维修课程中教师的演示操作室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场地、光线和角度等多种因素,教学演示效果并不理想。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常见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虚拟仿真技术。两种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是智能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特点,两种技术在使用环境方面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性。

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虚拟现实(VR)仿真教学采用3D 模仿实车构造,以实现虚拟汽车维护操作、拆卸部件,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教学方式,将深奥、枯燥的汽车知识生动、形象、全方位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完成的。而增强现实(AR)技术较适用于汽车总成及部件拆装、检查、修复的技能;汽车维修工具、量具及检测诊断仪器操作使用的技能;汽车常见故障排除的技能;汽车电气的线路连接及故障排除的技能;汽车资料查询、应用的能力等倾向于实践操作的教学。

3 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校企合作软实力

在传统校企合作的项目的推进中,我们注重的车辆设备和相关操作环境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重视不足或者说是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融合,但是随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设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

3.1 考勤及视频监控手段为企业监督提供技术手段

在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是站在绝对的主导地位,企业主要提供的是车辆、硬件建设方案和教学素材,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有些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认同程度不高,对于校企合作的监督与保障更加无从谈起。智慧校园的考勤系统和视频监控手段的建设为企业监督提供了技术手段。考勤系统的使用可随时了解学生、教师的出勤情况,为今后选拔学生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而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结合使用,可以让企业监督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实现了企业对未来员工的日常监督,同时也为企业对学校、教师的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必要素材。对学校而言企业业主的监督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硬件建设的有效鞭策。

3.2 物联云端、数据中心建设为实现学生多维度考核提供保障

在现有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各个模块完成教学后独立完成相关模块的考核,考核方式为学生操作考核、教师观察,对学生的操作技法进行评价在一体化考核表中将学生的操作量化,从而得到相应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过分依赖考核教师主观判断等不足,企业招聘人员对这种量化的分数的接受度不高。如模块考核时将学生操作过程使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存储于学院数据中心,教师给出考核报告。企业招聘人员到校后可使用软件随时调取目标学生的操作考核视频,全方位的考察学生,切实提升了企业对目标学生的认知度。

3.3 “云”网络和移动终端让企业文化进课堂成为现实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企业的一个工作周例会、一次集体制度学习都是企业文化的最基本的表现。在传统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在这一方面重视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出现对制度不熟悉,不能很好的融入团队,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网络“直播”可将企业例会搬到教室中来,在起始阶段学生主要听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领导体制和人际关系等内容,在后续过程中可实现企业培训人员与学生,企业职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考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表达能力等,为今后招聘、岗位设定和师徒结对提供资料,为学生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化对接提供可能,切实提升企业对我校培养学生的认知度。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优秀的教师、课程和知识库等教育资源将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实现学习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将更加多样化,学习过程将更有趣味性,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理改变教师的教学资源观,使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拥抱互联网+时代,坚持教育本质,用互联网+技术武装自己,迎接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校企模块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