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提交温暖“民生答卷”
2018-03-11孙蕙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孙蕙
贵阳市把民众获得感作为工作重心,主动顺应深化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在实践中继承,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开拓,实现了民政职能的新拓展和作用的新发挥。
如果把贵阳市40年民政事业发展浓缩成一篇华章,获得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
紧扣“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贵阳市把民众获得感作为工作重心,主动顺应深化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在实践中继承,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开拓,实现了民政职能的新拓展和作用的新发挥,形成了富于时代气息的工作新格局。贵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优抚安置、防灾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事务、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先进单位、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指导单位等荣誉,并连续14年获得全省民政工作考核第一名。
医养结合让夕阳更红
“生病了都不用出养老院,医生就在身边,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治疗。”自2017年入住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后,崔智云老人对中心的设施和服务都很满意。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在贵阳市发起成立的公益性机构、全国首家由二级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和现代化老年公寓组成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性基地,也是贵阳市五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之一。曜阳养老服务中心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现已建成1.6万平方米,拥有医养床位266张,配备有先进大型医疗、康复设备,并设置了公寓院区和医疗院区,并组建起一支以专科医师、心理康复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入住老人提供包括医疗护理与康复、家政服务与生活助理等五大类250多项服务内容为主的养老服务。
“我们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居家服务密切结合,建立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社区及居家服务‘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群需求,开展上门服务、定点服务、定向服务。”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军敏说,专业的医疗资源,使“医养结合”效用得以充分展现。
贵阳市坚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自2014年来,以建设“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将《贵阳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行动计划》《贵阳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建设行动计划》纳入“健康贵阳”,予以整体推进,促使相关医保、医疗、养老等配套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全市128个养老机构100%设立了医务室或卫生医疗点。
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大力推进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和农村幸福院建设。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龄生活补贴制度,将特殊困难群体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畴。截至今年12月,建成4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19个农村老年人互助幸福院,初步形成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格局。
优抚安置让服务更好
“你好!请问国家对退伍军人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呢?”
“你好!来件收悉。现予以答复:自行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级收入部分;可给予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不过贴息贷款期限不能超过2年……”
这是息烽县新华社区的退伍军人张小明日前在贵阳市优抚APP软件上的咨询记录。
“不但问题得到了详细答复。回复也非常快,你看,我咨询5分钟后就收到了回复。”张小明指着手机上的咨询时间说。
优抚手机APP的使用源于贵阳市落实优抚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工作的推进。
2016年,贵阳市深入开展拥军爱军工作,搭建了市、区、乡三级复退军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贵阳市复退军人精准化服务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贵阳优抚”手机APP,复退军人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政策咨询、诉求反馈、困难帮扶、业务申请,打通复退军人反映问题、业务办理的“肠梗阻”,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复退军人少跑腿,提升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创新双拥工作新模式,在传统“拥军”的基础上融入“爱军”理念,突出关爱复退军人,出台了《拥军爱军贵阳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拥军爱军工作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双拥工作月月有主题,年年大走访,为驻筑部队和复退军人办实事、解难题,实现了双拥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了拥军爱军的社会大格局,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同步推进退伍军人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军供、烈士褒扬等工作,实施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保障措施,截至2017年,贵阳市接收安置退役士兵5.9万余人,发放各种经济补助2.3亿元。
提升治理能力让社会更和谐
作为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贵阳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图为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共商小区事务。(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阳市始终把城乡社区建设纳入全市战略规划中统筹谋划。自2009年来,全市多层次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并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全市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农村社区,将1156个村合并成910个村。每个村均建有社区服务站,服务站面积达400平方米以上,按照“一窗口两阵地六室六站”的标准设置。同时,健全社区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达756293人,培育发展各类社会团体829个,另有1795个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备案。白云区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开阳县、息烽县被评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
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2012年,贵阳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撤销49个街道办事处,成立91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十条措施》,不断增强居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居委会基层基础的网底作用。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乌当区部分社区和居委会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为抓好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水平,贵阳市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6年分3次下拨共计1000万元打造全市“三优精品”社区设施。2013年、2014年、2015年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先后4次下拨市级福彩公益金共计600万元对11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城乡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进行资助,2011年至2017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0万用于农村社区建设,补助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得到改善,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