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正剧《天下粮田》的创作特色及传播之道

2018-03-10赵欣

电影评介 2018年13期
关键词:粮田历史

赵欣

2017年初,隨着《大秦帝国之崛起》的上映和《大明王朝:1566》的网络重播,历史正剧市场似乎迎来业内期盼已久的回暖迹象。在短暂的欣慰之余,人们仍能清晰地记得一部部精心制作的历史正剧曾经遭受的阵阵市场寒流。进入新世纪后,穿越剧、宫斗剧、玄幻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收视奇迹之余,也顺带着将原本曲高和寡的历史正剧挤到了无人问津的墙角。其实,此次的市场回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需求的改变。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一方面,观众已经看到太多的非严肃历史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驱使,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一哄而上,使得非严肃历史剧走入泥沙俱下的质量困境。进一步来看,此次需求变化更多是观众的无奈之举,非严肃历史剧在辉煌之后转入创作疲惫期,因而满足不了观众更高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观众的娱乐心理需求不会变,娱乐至上的文化市场基调也没有改变,这决定着历史正剧的创作者们不能乐观地守株待兔。换句话说,复兴历史正剧的方式不应该是等待市场和观众接纳历史正剧,而应该是历史正剧主动向观众和市场靠拢。央视热播剧《天下粮田》在收视率上的成功再次向我们印证,只有全方位地理解群众需求,在保证历史正剧本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改变,才能够使历史正剧真正地火热起来。

一、 保证历史正剧的创作特色

从概念上讲,历史正剧至少包括历史和正剧这两个基本概念。具体来说,一方面,历史正剧应是历史主义的,往往有其历史原型,包括人物的原型和故事的原型。这并非意味着历史正剧不能够包含虚构成分,而是在大的故事架构上和主要人物塑造上应基本遵照历史事实,其虚构成分一般表现在为营造故事戏剧性和完整性而进行的必要改编。另一方面,历史正剧也应是现实主义的。做到历史主义的影视作品在基调上无疑也是现实主义的,但仅仅如此呈现还不足以称得上是历史正剧。历史正剧要求其具体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遵照一般生活规律和认知常识。因此,在严格意义上,那些假托具体历史时空却有着荒诞故事的武侠剧、穿越剧,也应该被排除在历史正剧之外。历史正剧因其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色而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创造,更体现在社会效益的创造。文艺作品具有娱乐和启迪的双重功能,历史正剧承担着重要的启迪任务,它应给人们提供这种可能,即将眼光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中暂时抽离出来,投入到更宏大的历史和世界中去思索更深刻的哲理问题。这便是历史正剧所应有的特色和使命。

以《天下粮田》为例。作为《天下粮仓》的姊妹篇,该剧表现了编剧高锋对民生与政治问题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思考。在故事架构上,该剧基本遵照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史事实,废皇庄、大垦荒等重大民生事件是该剧的基本骨架。在人物塑造上,刘统勋、乾隆、张廷玉、讷亲等主要角色都有其真实原型。虽然编剧对几人的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新塑造,但无疑也从真实人物身上获得了不少灵感。如刘统勋敢于诤谏的耿直性格特征便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故事细节上,由于历史细节不被记载,给了编剧充分的发挥空间。不过,该剧的剧情依然较为严格地按照常识展开,其中的器物、场景布置基本没有背离真实历史。同时,人物台词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也较为靠近清人。从这些方面来看,本着严肃态度创作出来的这部《天下粮田》无疑属于历史正剧的范畴。以历史正剧的标准进行衡量,该剧在剧情推进、人物塑造和主旨揭示等方面都可以称得上较为优秀。在剧情推进上:从金殿验鸟到十大臣案再到钱塘垦荒,该剧波澜不断、高潮迭起,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并且,经过反复的打磨,该剧在每一处故事细节上基本都能做到自圆其说,表现了编剧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人物塑造上:该剧塑造了大量有辨识度的人物,从而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官场生态下的各色人物的为人处世态度。如耿直忠诚的刘统勋和谷山,阴险贪婪的讷亲和潘八指,保守谨慎的张廷玉和铁弓南等。另外,该剧一改往日人物脸谱化的塑造方式,全方位地展现人物性格的优缺点。如主角刘统勋虽为人刚正不阿且做事踏实能干,但时常不讲究方式且不能识破奸计。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塑造血肉丰满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而《天下粮田》能够让人津津乐道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对人物的拿捏恰到好处,多一分失真,少一分无趣,恰到好处地把握到了历史正剧中人物的神髓。

深刻多元的主旨揭示是该剧的最大特点。古语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正剧的社会效益即体现在其通过生动有趣的荧屏故事展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现象和道理,以供包括官方在内的各界观众思考和讨论。总结下来,《天下粮田》至少能在以下几个重要议题上给予我们启示:其一,耕地问题。该剧以其高度的土地忧患意识告诉我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耕地红线。即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繁荣,我们依然不能放任其肆意侵占耕地,土地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其二,政策的上传下达问题。古往今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难以避免的政治问题,群众意见上达的渠道畅通也是常见的政治难题。该剧以其详细的情节讲述启发我们,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进一步疏通民意反映渠道、扩大政务公开尺度。其三,腐败问题。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使得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人的道德自律。在完善法律达到有法可依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内外监督机制,如此,才能够达到有法必依的效果。上述三点只是《天下粮田》致力于呈现的诸多议题中的一部分,这些既饱含哲理性又富于现实性的呈现也是其跻身于优秀历史正剧最重要的砝码。同时,将历史照进现实,时刻警醒当下。

二、 迎合消费市场的欣赏需求

与严肃文学不同,历史正剧不得不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严肃文学可以凭借“一人一笔”的单兵苦战完成作品的创作,而只要其质量精优,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发行问题。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条道理似乎不能完全适用于历史正剧上。相比于文学作品的发行,电视剧的拍摄和上映是更加市场化的行为。单兵苦战可以创作出精优的剧本,但拍摄和发行工作则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远大于文学作品发行费用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资金。由此,无论是一般电视剧,还是历史正剧,都不可避免地受市场运作规律支配。在遭遇一阵阵市场寒流之后,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对投资历史正剧变得慎之又慎。正如编剧高锋感叹的那样,如今的历史正剧荒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创作不出来好剧本,而在于寻找不到大投资。实际上,在完成《天下粮仓》的剧本之后,高锋便立即投入到《天下粮田》的剧本创作,资本市场的观望态度使得这部剧几乎被耽搁了十年之久。要解决类似的资金危机,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政府财政和政策扶持,提高收视率、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才是治本之策。而要提高收视率,无疑要主动了解和迎合观众的需求。如前所述,观众的娱乐心理需求不会变,娱乐至上的文化市场基调短时间内也不会完全改变,历史正剧应该尝试融入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也只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接了地气。

我们可以从《天下粮田》中看到这种主动迎合市场的尝试。观众喜欢言情,该剧包含谷山和大扇子之间的一段传奇爱情故事;观众喜欢风趣,该剧设置了铁弓南这个幽默感十足的人物;观众喜欢正义,该剧呈现了正邪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斗法;观众喜欢武侠,该剧也有琴衣、铁箭飞等人的动作戏。从群众的观影反馈来看,这种尝试总体来说是成功的,本剧既做到了适应当下市场需求,满足逐渐丰富多层的情感表达需要,又不失历史正剧应有的正气典范和引人深思的内涵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前者为后者的成功演绎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和灵气,而后者又将前者拉回到历史正剧本身具有的厚重而深邃的表现空间。《天下粮田》的成功再次告诉我们,启发思索和娱乐身心这两个功能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也完全可以在历史正剧中兼容共存,并且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结合,才为传统历史剧的现代传播找到了全新的出路,适应了时代的变幻和需求。思考当下影视剧,尤其是主旋律作品的传播状况,如何将传统题材包装成具有竞争力的“商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成为很多影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天下粮田》的成功上映,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示范。但是,观众的反馈也反过来提醒我们思考新元素的融入种类和方式问题。在种类上,穿越和神话等元素不可融入;在方式上,应该避免生硬地嵌入。

大体成功的表面之下,《天下粮田》在具体细节上也有不到位之处。首先,在其他元素的融入上,剧本尚未达到不留痕迹的圆融状态,一个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巧合太多。例如,正反两派人物同时就“田”字与“申”字之间的关系谈话。又如,救兵总是恰好在主角即将被杀的那一刻出现。为了控制剧情的走向、营造戏剧性效果,巧合的设置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能否设置得合情合理便是对编剧功底的真正考验。其次,应该更加注重武侠元素的融入方式。打斗场面为本剧增加了不少看点,但飞檐走壁等动作与该剧基调存在一定的兼容问题。历史正剧的基调是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这要求导演和编剧尽可能地依照常理复原那个时代的人物真实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会让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不自觉地对照历史事实。诸多巧合和轻功动作的设定在这样的影片基调下很难不显得突兀,进而令观众心生些许不适感。从根本上讲,这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历史正剧的内在要求。然而,瑕不掩瑜,《天下粮田》的上映,俨然是喧闹杂乱的电视剧市场中的一股清流,秉持着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遥望与呼应了十几年前的姊妹篇《天下粮仓》,同时又避免重复自身,以敏锐的市场观测力和新颖的艺术感染力,延续了千百年来百姓关注的“粮食”问题,传统题材中被注入现代新鲜血液,开启了历史正剧发展的全新格局。

结语

如前所述,历史正剧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是文艺市场不可或缺的主心骨,复兴历史正剧有其现实必要性。当下,历史正剧市场的回暖最需要的是资金的投入,为了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和担忧,首先要提高收视率,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为了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则必须从剧本内容到拍摄方式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支持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历史正剧的创作和创新上来,对于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作品给予包容性的理解。回到《天下粮田》的评论上来,它虽然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创新过程的必然产物。况且,即便是存在这些细节问题,从人物塑造、情节展开和主旨揭示等各方面整体来看,《天下粮田》仍不失为一部较为优秀的历史正剧。不可忽视的是,《天下粮田》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也创造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连同《大秦帝国之崛起》和《大明王朝:1566》一起树立了国产历史正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高的典范,也給文艺工作者和投资者增添了信心。由此,历史正剧创作上的恶性循环开始转变为良性循环,在可预见的将来,文化市场上必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双高型历史正剧。

猜你喜欢

粮田历史
新历史
河南:建粮田安天下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
河南:建粮田安天下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
高标准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