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2018-03-10苏玮榕
苏玮榕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意识以及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的听课,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除此以外,科学学科的课本内容与教学目的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储备水平,所以通过科学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科学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地探索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习惯培养
一、巧用网络资源
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完成难度较大的、没有实验条件的或者是安全系数较低的小实验,以此完善课堂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建筑与简单机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小学生展示一些建筑图片或者一些机械工具的工作原理视频,让小学生了解杠杆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齿轮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工作的,以及滑轮与轮轴等工具与它们的工作原理,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工具带到课堂上让小学生近距离观察,比如钳子、铁锤、滑轮、齿轮等等,并让他们试着根据视频中展示的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来猜一猜这些工具的作用。又如在学习自然界里的水循环时,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工具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便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在自然界这一大环境下是如何转化循环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二、注重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对小学生日后各学科的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生长与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里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的植物,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种一株花,并观察其在生长过程中有哪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又分别出现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等等,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更加亲近自然,加强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花草的意识。又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对于建筑与简单机械这一章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准备简单有趣的动手实践内容,让小学生试着使用这些工具,制作简单的机械玩具,比如利用光盘、马达、小齿轮、木条、控制器等工具制作可控制的电动光盘小车,该机械玩具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光盘作为小车的支点使小车站立,中间的动力结构和支架高度低于光盘的半径,由于重力的原因始终保持向下,光盘车就形成了平衡运动。通过光盘车的制作,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齿轮等工具的工作原理,还能够让他们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了解基本的动力传输及重力平衡原理,除此以外,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
科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小学生对课本内容更好的理解。如在学习自然界里水的循环这一章时,首先,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向学生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液态水加热后会变成气态的水,比如烧开水的时候会有水蒸气出现,但是水蒸气在遇到温度较低(大于零摄氏度)的物体时,又会变成液态的水,在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时会变成固态的水,即物理学中的冷凝现象,液态的水与固态的水之间的转变,如冬天时水会结冰,春天到了,冰会融化,又由固态的水变成了液态的水。又比如在学习资源保护与环境危机这一章中的水污染及其防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我做起,减少水污染,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常识与小妙招等等,让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小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小学科学学科包含了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小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科学学科教育相当于为小学生埋下了学习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的种子,让小学生对这些学科抱有极大的兴趣,同时,小学科学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对于知识有着无限的探索欲,为学生日后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科学学科教育工作时,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翁英倩.课堂当中的动手能力培养[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1.
[2]韩神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设差异教学课堂[J].成功(教育版),2013(11).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