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探究

2018-03-10孙丽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孙丽萍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探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主体地位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三大基本特征。作为一名品德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教学呢?

一、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参与者和创作者。在教学中,做个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 一块儿学习、 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比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我成长 我快乐》一课时,让学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本领、成功、失败所带来的体验、收获和快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性这一特点,整节课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每组围坐在一起,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精彩瞬间、难忘经历、心里的小秘密、不愿和大人说的事情等,与同学一起分享,听听同学的见解,在参与、合作中体验成长的过程和快乐。

在学生互动中,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交换思想,大大提升学习兴趣。

二、创新形式,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可以讲些幽默风趣的笑话、励志的小故事等,让学生能够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质。对于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学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三、多元教学,课外延伸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见闻或知识,包括看新闻、报纸或杂志等,学生自己也可搜集一些知识,把思想品德教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堂上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或者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所学成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热情与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课堂气氛。在《做个会维权的消费者》教学中,课本上的内容少、浅显,这时学生发挥自己课外搜集的作用:通过黑心棉、假种子、地沟油等一系列侵害消费者的事例,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详细了解这些权利,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怎样维权,维权途径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学生搜集的大量知识,简直是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我们成天面对的是来自各个家庭的孩子,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交流时要像朋友一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就要培养其耐性,让学生活中有静;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让学生默中有活;对于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骄傲,要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每个学生的素养都有了不同形式的提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东旭.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3):122.

[2]吴亚东.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86.

[3]叶柳欢.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学周刊,2013(4).

[4]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2012(9).

[5]張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3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