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2018-03-10袁会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袁会香

摘 要:发展中国的数学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以及全民的综合素养,而数学文化教育是发展数学教育的源头。数学文化最重要的是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语言四个方面,相互之间通过融合、重组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从数学文化的涵义以及教学意义出发,通过三个方面对在普通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途径探究

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议题,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是指探索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的过程。只有联系数学发展历史轨迹,以开阔的视野认识数学创新原动力,紧跟时代主题,才能真正体会数学文化的真谛。

一、课前

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以提高数学教学的工作效率,更需要教师预先综合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学习效率细化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集思广益,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师需要挖掘出大量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比如,生活中黄金分割的应用、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哈雷彗星运行轨道的计算等等,也可以用生活实际经历讲述数学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围绕教学内容深挖文化内涵并保证三维目标要求,力求做到全面、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比如,《普通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的“实习作业”的内容就充分展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针对这一课堂内容积极准备,让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课中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讲出公式推算以及专业术语背后的情感故事,逐渐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的人物特征,体会他们的经历,达到挖掘学生能力和情感教育因素的目的。教师也应该结合当下数学环境背景,细化学习内容,把数学文化情怀贯穿其中。

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面,教师需要淡化技术,深化思维,即明确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应地位和作用,把握教学节奏,抓住主要矛盾,适当删减内容,从而留住数学文化精华部分。

设置课程环节时首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课型,其次要考查教学环节的安排,力求做到设计符合学生水平。而想考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通过捋顺课程环节达到,例如,学习小数的产生以及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史,让学生认识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背景——遇到的难题,获得的启发,取得的突破。这样,便为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更好的素材。在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既能体会数学扩充的一般原理,也能够学习数学大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及时捕捉各种灵感,并且将这种数学思想和思维运用到数学学习和生活应用中去,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品位。

三、课后

课后,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数学文化,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广告中的数学数据与可靠性,开发商在进行商标设计时如何应用几何图形等等,这些都应该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探索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

四、创设数学文化情境

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怀抱开放的姿态学习,更容易适应课堂氛围、接受新知识。创设数学文化情境既能最大化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将自己的知识传递到学生群体中去,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促使其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就数学知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最终达到完善学习任务的目的。除了定义本身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概念与文化诗歌艺术相联系。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歌受人推崇,是因为诗歌描绘的画面非常有诗意,有美感。美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教师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诗句中体现的直线与圆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非常有名的诗句,体现的是角度不同导致得到的看法也就不同的道理;从数学的角度看,则是典型的“三视图”。此外,讲概率或者随机事件的相关内容时,不妨引入“守株待兔”的故事,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蕴含的文化思想。

五、要發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当被动的“教学机器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进行知识准备、新课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并归纳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的美在于数学思想深刻之美[J].数学教育学报,2011(4).

[2]蔡江蓉,孙远腾,王泽健.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提高人文教育实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数学文化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