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分析

2018-03-10蔡继英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实践德育

蔡继英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众多学校也开始重新审视美育教育,界定其内涵,并确立了现代的美育观念,美育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而德育就是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评价。对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真正实现当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美育;德育;教学实践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当前我国各类学校中,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不过问其他事,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又不求上进、不思学习,整天沉溺于网络世界。针对学生这样的思想,教师要注重不断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改变原本应试教育的误导,重视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彻底改变德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德育和美育进行有效结合,真正推进当代学生的不断发展。

一、美育和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一)美育和德育的区别

首先美育和德育两者之间的性质不同,德育本身就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更加注重建立人对社会的服从,而美育就是一种解放性的教育,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1]。其次德育通常是需要教师的灌输来实现,就是通过教师阐述能够令人信服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当中的是非,而美育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对象,而引发学生的各种审美功能,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升华,美育是拒绝以任何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是通过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还会在其中融合多种情感因素,但美育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具体可感的形象和形式,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获得体验和感动,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二)美育和德育的联系

美育和德育兩者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虽然美育是通过引导和诱发来实施的,德育是通过灌输和说教来实施的,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德育能够丰富充实美育的内容,确保美育教育的大方向,而美育能够为德育提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青少年本身就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感世界较为丰富、敏感且易变,并且其自我约束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这两者都是希望实现人的全面综合发展的。

二、美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一)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和德育实践的情景化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美育机制,通过审美的感召力,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谈心、批评、制定规则的方式,应该要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用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2]。教师在课堂德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人类道德文明的成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道德价值和个人情感的美好。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要坚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他人、社会和自己的人生,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美育手段实现德育效果

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德育的效果,就要注重结合美育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3]。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辨别美丑,所以只有教师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雷锋精神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雷锋的做法,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高尚的人格。

(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美育和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和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认识美,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创造美、表现美,而这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实践、培养和熏陶[4]。通常美的事物、美的形象和美的理想,最终所激发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总是一致的,因此审美教育和人思想面貌的形成,和学生审美观、道德观的形成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美育促进德育,最终实现德育和美育的双赢。虽然美育和德育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也都承担着自身的职能,但两者的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当代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春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J].课外语文(初中),2013(2):115.

[2]高丽.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论坛,2005(9):138-139.

[3]孙国良.普通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6):83-85.

[4]潘永康.试论语文教学成功的三个必备条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8-41.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S[2017]GHBO635)“对跨界视角下的学校德美课程的整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