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018-03-10梁卓娜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角度观察恐龙大象

梁卓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二年级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们对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經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同时,教学时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小朋友们,去过动物园吗?(生:去过)

方方、明明和丽丽他们也去动物园了,他们回来说,见到了一头非常可爱的大象,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好吗?

2.(课件)观察大象画面。

师:先听听明明怎么说的。(明明说:大象是这样的……)

同学们,听了明明说的话,你觉得他观察得全面吗?

师:哦!再听听其他两个同学是怎么说的吧。

听完这三个同学的话,我们对这头大象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

3.师:他们观察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法却不一样?

生1:因为他们看的方向不同。(说得真好)

生2:因为他们观察大象的角度不同。(说得太好了,还用了观察这两个字)

师小结:(1)丽丽是在大象的哪面观察的?(前面)她观察到的就是大象的正面样子。(课件出示:正面)

(2)方方是在大象的哪面观察的?(侧面)她观察到的就是大象的侧面的形状。(课件出示:侧面)

(3)那明明又是在大象的哪一面观察的呢?(后面)所以,他看到的这个形状就是大象的后面。(课件出示:后面)

(4)生活中,许多物体都需要我们从不同的位置全面观察,才能清楚地了解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观察大象的小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几个面:正面、侧面、后面。同时引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二)例题探究:观察小恐龙

1.过渡(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玩具,跟大家一起观察,你想看吗?(生:想) (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只小恐龙)大家认识它吗?(是小恐龙)恐龙的种类真多,可惜它们现在已经灭绝了,我们只能通过好好观察恐龙玩具来认识它。

2.用什么方法:师:你想怎样观察它?(引导学生:拿着小恐龙旋转)

师小结:小小的恐龙玩具,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它,观察它的各个面来了解它的样子。

3.准备学具:师:请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小恐龙,头朝着黑板。

4.定位观察:

(1)师:首先请你面向小恐龙,仔细观察你面前的小恐龙,你在它的哪一面观察?看到了什么呢?

(2)生汇报:

①请正面观察的学生(生:我坐在小恐龙的前面,看到了……)

师:还有谁想说?(请2~3名学生说)

师:(课件出示:正面)请看到小恐龙正面的同学挥挥手。(生挥手)

②请后面观察的学生:(生:我坐在小恐龙的后面,看到了……)

师:还有谁想说?(请2~3名学生说)

师:(课件出示:后面)请看到小恐龙后面的同学点点头。(生点头)

③请侧面1观察的学生:(生:我坐在小恐龙侧面,看到了……)

师1:你在这个位置看小恐龙的侧面,它的头朝哪一边?尾巴朝哪一边?(课件出示:侧面)

④请侧面2观察的学生:(我坐在小恐龙的侧面,我看到……)

师1:奇怪了,你们俩坐的位置不一样,怎么都看到了小恐龙的侧面了?(生:小恐龙有两个侧面)

师2:你看到的侧面跟他看到的侧面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3: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个侧面头是朝右边,尾巴是朝左边的)

(课件出示:另一侧)是这样的吗?

师4:请看到小恐龙这个侧面的同学拍拍手(生拍手)

请看到另一个侧面的同学举起手。(生举手)

⑤师小结:

师1:你们刚才观察的是同一只小恐龙,那你们看到的小恐龙的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

为什么?(生1:因为我们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生2、生3……)

师2: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你们分别坐在小恐龙的不同位置,观察到它的……正面、2个侧面和后面,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

(边讲边板书:正面、2个侧面、后面,不一样)

5.旋转小恐龙观察:

师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好。刚才你们都看到小恐龙的其中一面,想不想观察小恐龙其他的面呢?(生:想)

(1)猜一猜:

师:你想观察小恐龙的哪个面?(生:我想观察……面)

那要坐到哪个位置?(生:……)(请2~3名学生)

坐到这个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跟你之前看到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为什么?(生:观察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2)转一转:

师过渡:不用换位,有办法观察到小恐龙的其他面吗?(生:转动)

第一次转动:

师:请组长把小恐龙转动到头朝左面。

请你面向小恐龙观察,(课件出示)你看到小恐龙的哪一面?

选几号?(选都看到正面的同学回答)

记得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侧面,为什么这回看到的都是正面了?

(生:因为小恐龙转动了,观察的角度不同了)

师:也就是说其他同学观察到的形状跟刚才看到的都不一样了。

第二次转动:

师:请组长把小恐龙转动到头朝后面。请你面向小恐龙观察。(学生汇报)

第三次轉动:

师:请组长把小恐龙转动到头朝右面。请你面向小恐龙观察。(学生汇报)

第四次转动:

师:这一回,小恐龙转回到原来的位置了。请问转动了几次后,你们看到小恐龙的面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跟你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讨论并汇报)

生: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师小结:我们再一次通过观察证明了,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板书:不一样)

6.从上面、下面观察

过渡:除了可以从这几个面来观察,我们还可以从哪些面来观察?

(生:从上面。)

(1)师:怎样从上面观察,你能示范一下吗?……(片刻)

请大家也从上面观察一下吧。(生观察)

(2)师:还能从哪面观察?(生:下面)

谁来示范怎样观察下面?(生示范)

请组长用手举起小恐龙,让大家都观察一下小恐龙的下面吧。(生观察)

(3)(课件出示)师:这2幅图片几号是从上面观察到的,几号是从下面观察到的?

【设计意图: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观察小恐龙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同一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还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从而发现事物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一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学到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还想观察别的物体吗?(生:想)

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几件物品,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1.说一说:下面的图片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课件出示)(1)狮子正面,松鼠侧面,汽车正、侧、后面图。(学生口答)

2.选一选:你看到的是哪一面?

(课件出示)小闹钟、七仔、警车的各面图片。

(出示学具)小闹钟、七仔、警车实物。(学生根据老师手拿物体的情况观察,口答。)

3.观察数学书:连一连: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书本“做一做”)

指导观察:(师举起数学书)

师1:这3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数学书,你能帮助他们找出他们应该看到的吗?(生汇报:他坐在数学书的……面,看到了……)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观察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结合小闹钟、七仔、警车等实物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

(四)选择合适的方法

1.过渡(师):刚才通过观察几件比较小的物体,同学们能都准确地说出观察的情况,在生活中,可以观察的物体很多,那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件身边的物体来观察。

2.(选择观察大件物体的)

师1:有同学想观察比较大型的物体吗?(生1:楼房、教室……)

师2:还能像刚才这样捧在手上,旋转着来观察吗?(生:不行)

师3:那怎么办?(生1:围着它走一圈,生2:换个位置……)

3.师总结:观察的方法灵活多样,要想对一个物体全面地进行观察,我们就得根据物体的大小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五)巩固练习二:猜一猜

(过渡)同学们的观察力这么强,平时有没有观察过我们美丽的校园呢?(生)

课件出示:课室(正、后、侧拍图),学校(门前、门后图)。(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结合校园的实景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是哪一面拍摄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角度观察恐龙大象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易犯的错误
认真的大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左看右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