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在自读课中的培养与实践

2018-03-10张惠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张惠芳

摘 要:自读课在新教材中是教读课与课外阅读的枢纽,它把方法論转化为实践论。但目前的自读课存在着精讲或放任等问题,对此,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管理、自学成果的展示、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尝试,试图落实自读课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自读课;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改革与创新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模式,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课内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延伸到课外的阅读,由被指导的阅读到自觉的阅读,从而使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能力,形成内在的阅读品质。

一、自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自读课是阅读方法与自主学习素养的运用与实践

“自读”与“教读”都属于课内阅读的范畴,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教读课”是教师通过经典范文,教学生如何阅读,教学主体是教师的教,教的内容以方法为主。而“自读课”侧重于学生自主地阅读,是对教读课上方法的运用与实践,教学主体是学生的学,重点是方法的运用。

(二)自读课是阅读能力及文化传承的联系与迁移

自读课居于教读课和课外阅读之间,是两者的纽带与桥梁。学生在教读课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需要在自读课中进行自主有效的运用,同时,学生通过“自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更多更好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进而转化为课外阅读的个体经验,转化为阅读的能力。

二、自读课的现状分析

自读课是促进语言学习、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自读课与教读课相辅相成,然而调查发现,语文自读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把自读课文上成了微型课

据笔者所了解,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读课文没有讲读课文重要,在自读课上花时间不值得,把自读课上成了微型课。这些教师对自读课的定位不准确,认为自读课无足轻重,深层原因是他们的语文课还是上课文,教的是课文内容而不是阅读方法、学习方法。

(二)把自读课上成了教读课

与上一类型的教师不同,这一部分教师对自读课的学习途径认识不足,对自读学习的有效性心存怀疑。他们不放心知识与方法的掌握,觉得自己讲比较有把握。其实这样做反而检测不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像温儒敏教授所说,把自读上成了精读,附加了任务,压力变大,孩子阅读的兴趣减少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把自读课上成了自由课

与上两类相比,这一类课貌似自读课,学生掌握着课堂,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欠缺,学生自由读,教师靠边站,随性而为,缺乏对阅读方法的重温、体会和内化,缺乏学习的方向性。

三、自读课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自读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更广更深的探索。不仅需要有单元整合意识,还需要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读课是教读课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读空间,更恰当的方法指导,更深入的教学讨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教读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确定的。而自读课的“自”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面对一篇文章,学生要有价值取向,要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学习目标要由学生来定。如果教师定了学习目标,那么自读课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就要按教师设定的路线去做,那么就又会变成教读课。我们要从教什么转变为学什么。

1.指导学生从单元要求中去寻找学习目标

新教材的单元阅读编写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已等。它重视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文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七年级教材,阅读方法方面强调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有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如学习七上第一单元,单元要求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领略景物之美。《四季的雨》的学习目标自然应该包括这些。

2.指导学生从文体特点中确定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每一种文体都有自身的特点,而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诗歌的情感与朗诵,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说明文中的特点、结构、方法等,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审美效应。面对不同的文体,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最终所形成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下文还会提到)《最苦与最乐》一文是自读课文,它与同一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文体不同,目标自然也不同。确定议论文的目标必须有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所以文体也决定了学习目标的确定。

3.鼓励学生从文中感兴趣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在自读课文以后,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受。学生素读文章,只有他自己的独特感悟。当他发现自己对文中的某一情节、某一片段、某一句话感兴趣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这些提出来,与同学们共享,一起进行讨论学习,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女娲造人》,在讨论学习目标的时候,问学生: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有的同学提出:我想知道女娲造人只是造了黄种人吗?由此我们就确定了教学目标:东西方人关于人类起源的探索。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人类会想象出这么一个神话?我们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神话的意义。

4.根据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就没有讨论的必要。新教材的目的就是“还学于生”,放手让学生自学。但文中他想不明白的,看不懂的,经提出来一时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来进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比如《窃读记》任务单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提交上来的问题比较集中的就有:作者去书店读书,多次遭到白眼和屈辱,只有一次得到善待,为什么文中最后一句话说“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是多好的一个问题啊,学生可以从写作角度展开讨论,也可以从作者的性格品质展开讨论,在不知不觉中情感态度得到渗透,阅读方法也得到演练。

(二)指导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教读课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在自读课上得到锻炼。因此自读课文就成了学生阅读方法实践的最好渠道。

1.根据教读课选择学习方法

新教材的教读课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教的内容是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生如何去阅读这类文章,如何解决重点难点,教学生学习的能力。自读课就是运用这些方法自学课文,自主阅读。所以教读课上的方法,就可以拿来在自读课上运用。例如七上第二单元亲情单元,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教读课中我们主要运用了朗读法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学生重音轻读法和重音重读法来区别不同的感情抒发。用批注法、品味语句等方法来把握情感,加深体验。经过两篇教读课的学习,在学《金色花》《荷叶母亲》时,学生就可以选择诵读法、批注法来学习和把握这两篇短文的情感。

2.根据学习目标的难易确定学习方法

目标的难易自然决定着学习方法的选择。容易的目标可以个别解决,小组解决,但对于较难达成的目标,小组也解决不了,那只有提交全班解决。这样的目标往往要采用讨论法、资料查阅法、教师点拨法等解决。如《台阶》中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台阶造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感到失落?这个学习目标是学生看了阅读提示后提出来的,经他一提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困惑。教师适时点拨:请同学们找找父亲“若有所失”,他可能失去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再阅读再讨论,发现父亲失去了岁月,失去了强壮的身体,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教师的点拨和资料的助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3.根据文体特点决定学习方法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色,自然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记叙文注重人物事件,说明文注重事物解说,议论文注重说理。(上文已有所提及)七年级两册中议论文涉及的主要是两篇,一篇是《纪念白求恩》,一篇是《最苦与最乐》。要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是画思维导图。可惜的是这两篇文章被编在不同的书册,把它们分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但通过回忆《纪念白求恩》运用的论证思路画图,应该能想起如何给《最苦与最乐》画思维导图。

4.根据文本主题确定学习方法

新教材基本是以文体为序列编排的。如七下第五单元,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读这一类文章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也可以通过辩论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如《未选择的路》这首小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告诫人要慎重选择,但就作者的感情而言很有辩证的味道。作者对已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对已选择的路是后悔了吗?对未选择的路是遗憾了吗?学生通过在诗句中找信息为自己的观点佐证,不仅细细地品味了诗歌的语言,对诗歌流露出来的“慎重选择”的告诫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5.根据兴趣爱好确定学习方法

如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小说的情节设置了多处悬念,颇引人入胜。不读到最后不能明白小姑娘为何那么渴望见到大自然,为何对这个世界有着这么丰富的情感。学生递交上来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对小说悬念设置的兴趣。用跳读法,找出本文的多次设悬。运用迁移法,我们曾经在《窃读记》《驿路梨花》等课文中学过悬念的写法;又通过比较法,找出三篇文章的区别。这样对悬念这种写作手法加深了学习,为今后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也奠定了方法基础。

(三)管理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读课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师问生答这种对话的形式。学生在确定自己要学习的目标与策略后,进行自主学习。在学有困难的情况下交于小组讨论,但是也要谨防小组讨论会流于形式,没有讨论的效果。

1.任务单的发放与收交

这个任务单不是教师确定的,而是在前两个过程中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任务,填到上面之后,進行自主学习。把思考的过程与学习的成果以要点的形式填入任务单,既作为学习过程的记录、讨论时的笔记,也作为教师监督的一个考量。

2.教师适时指导

自读课教师不可过于干涉学生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参与过多,势必使自读课变味。但教师也不可全不参与,放任自流。特别是在七年级初期,学生刚刚接触自读课,对自读课的模式和学习方法并不熟悉,特别需要指导。当学生的自学束手无策,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老师要提供资料,提醒方法,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搭好支架,登上知识的阶梯。如上文中提到的,当学生不明白《台阶》中的父亲造好了台阶为何失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又能顺利进行下去。当学生的自学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时,教师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当学生的学习成果走偏甚至走错时,要及时提醒,防止一错再错,以免放任自流。

(四)展示自学成果,全面体现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以后,把所学的心得感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提炼语言,筛选信息,辩证讨论,渗透文化,进行多方面的素养训练。

1.个别展示

特别的问题通过个别展示。所谓特别的问题,是因为这位同学特别感兴趣,坚持要解决,也可以是与众不同有独到感悟的,也可能是在别人交流以后有补充见解的。这样的交流是比较少的,穿插在别的交流活动中。能个别展示的往往是自主学习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同学,需要鼓励和肯定。

2.组内展示

简单的问题组内展示。这样的问题通常很容易在组内或全班达成一致意见,不需要再全班交流。但也要照顾到理解能力弱的同学,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也让他们在组内落实知识。

3.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与组内展示的区别是,组内展示仍以个人为单位,在小组范围内展示;而小组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的同学代表的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小组展示要有分工,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也需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达能力。

(五)评价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指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就自读课而言,评价可以是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对一堂自读课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进行对照。谈谈收获,反思不足。说说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改进。也可以进行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在他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或从他人的偏差中吸取教训。这种互相评价可以在课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小结中进行。可以主动参与,也可以由教师觉得特别先进的代表或特别落后的代表来进行,以加深印象。

2.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习成果的评定是带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

(1)教师评价以教读课方法的实践为依据。教读是为了自读,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所以自读课的桥梁是否搭建得牢固有效,就要看自读课是否充分实践了教读课的方法,是否把方法转化为能力。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在方法的落实上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今后阅读时进一步运用。

(2)教师的评价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依据。于漪老师说:“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沉浸在深厚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思考、讨论,发挥聪明才智。”自读课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评价以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依据。教师明确自读课的目的,因此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有效锻炼是一节自读课是否成功的依据。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

四、成效

通过七年级两个学期的摸索,成绩是显著的。在自学中,学生养成了批注学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圈点批注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有所感悟或存有疑惑的词语、句子、段落、结构等内容进行赏析、提出质疑。这種学习方法能够高效地落实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理念。

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学生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素之一。在合作学习、商讨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尊重、倾听、说服、责任、担当等多种品质,全面提高了个人素养。

展示问题、提交目标以及交流学习成果等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比较思维、反思习惯等多种语文综合素养。

自读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自读课是把方法论转化为实践论,架起了知识与能力的桥梁,为日后自主地学习和阅读搭建平台,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贴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上好自读课,是当前教师势在必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华.自读课,老师该如何在场[J].语文教学通讯,2017(5).

[2]宁鸿彬.语文课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17(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