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2018-03-10刘晓阳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减负实施策略重要性

刘晓阳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反映出教育思路的正确与否。初中学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课业负担,虽然教育界提倡减负,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只将其用于文化课上,忽视了体育课堂也是需要减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根基。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减负;重要性;实施策略

一、初中体育课减负的重要性

说起减负这个话题,很多老师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种理解不能说错,但太浅薄了。有的老师认为减负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理解还是不全面,因为他们只把焦点放在了学业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真正的减负,应该是学业和身体两手抓,既要在学习上减少学生的压力,又要在身体上给予学生健康发育的空间和时间。前者不必多说,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而后者却很少被重视,这才是亟须改进的地方。其实,初中体育课就是一个为学生减负的绝佳场所,充分利用体育课上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放松身心。

现实中,很多老师把初中体育课不当回事,要么呈现一种放空的状态,要么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使学生以一副疲惫的身体应对文化课的学习,这无疑是不可取的。因此,初中体育课减负迫在眉睫,它既是舒缓学生学习压力的休息站,也是调整学生身心状态,使之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二、初中体育课减负的实施策略

怎样才能利用好体育课的时间,真正为学生做到减负呢?我建议从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两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式上“寓教于乐”

体育,不是一种用来打发时间的运动,而是一种身心高度结合的主观表现方式。很多学生厌恶体育课,有可能是因为其自身性格原因不爱运动,也有可能是学习上的压力过大导致在体育课上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不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老师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刺激引导学生正面面对体育课,这种方式,我将其称之为“寓教于乐”。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从思想上入手,通过言行举止力求向学生展现出亲和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旦学生放下了思想上的负担,开始接受老师、尊重老师,师生之间就能培养出感情,此时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教育最大的作用。

其次,从教学过程入手,改变以往老旧的、强度不适宜的训练方法,以灵活多变、接地气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这要求老师抛弃以往一言堂或者命令式的上课方式,转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这种自由体现在发言交流和自主选择上,目的是让学生头脑和身体并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举个例子,很多学生抵触50米跑,多半是感觉竞争意味太重,以及该运动本身强度过大。这种时候,老师可以在正式开跑前先进行低强度的预热训练,男女生各一组分别搭配,绕障碍物交替循环追逐,只要求尽可能提速但不限制硬性的时间点。通过这种短暂的预热训练,既活动了身体,又让学生感到兴奋,淡化了竞争的心理负担。接着,在正式50米跑时,不必几个学生一组互相计时比较,可以集体同时进行,这样的好处是缓解某些学生的紧张心态。然后逐渐减少人数,加入计时,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50米跑的任务量,同时也不会心生抵触。最后,通过多次这种训练,将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各自分成一组,同组之间再进行计时跑,期间辅以不同的小游戏,真正让学生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且身体上亲自参与,身心都得到了锻炼。而这种锻炼,才是最没有压力和负担的教育方式。

(二)教育观念上“终身培养”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旨在从体育课堂入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抵触,在强度适宜的训练下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以求把握好短暂的课堂时间进行减负。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初中体育课程本就比较稀少,与文化课相比时间太过于短暂,如果仅仅抓住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只能解一时之渴,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减缓压力帮助甚小。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观。学习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体育锻炼也是一样的道理,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最佳时机。老师应当尽可能地讲述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拓宽学生的“面”,再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两项运动进行钻研特训,强化学生的“点”。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彻底打开体育运动的大门,同时根据自身特点专攻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有潜力的运动项目。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在学期开始时给每个学生制定一个长达一整个学期或一整个学年的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升到一定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可以被测试出来的。如此一来,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观念,还能在过程中自发体悟到有的放矢的道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极大。

【总结】

减负一直是教育领域说不尽的话题,但道理无非是让学生以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初中体育课作为减负工作的盲区,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求学之路上负重前行。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好初中体育课堂,并且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这才算全面有效的“减负”。

參考文献:

[1]李展.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

[2]朱有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减负实施策略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