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换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10李安成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李安成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师生换位”,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角色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教育途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师生换位;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課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包括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思维的参与及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达观点等行为的参与。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掘和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培养目标的达成,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依据高效课堂的特点和要求,笔者尝试通过“师生换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变为平台的搭建者、探究的指导者、效果的评价者。即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好主持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创新,力争课堂上展示自我,合作探究。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即使学困生也不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师生换位”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渗透了“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师生换位”,实现了课堂上师生的角色转换,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对学生的束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和谐开放的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释放了学生的潜能,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凸显。

二、突破了“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主“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消极被动,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造成教与学的“两张皮”,教师是“独角戏”的表演者,学生则是被迫的“观众”,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师生换位”,让教师撕掉“神圣不可侵犯”的师者面罩,走下讲台,让学生反客为主,成为拥有讲桌的主角,教师成为欣赏者、倾听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这样,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民主平等的“群言堂”。

三、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把课堂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启发、组织、激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彻底实现课堂师生的“角色”转换。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力争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良好的愿望,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师生换位”,看似“乱哄哄”的课堂气氛,却无形地与学生搭起了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大力提倡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大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受到教案及条条框框教学环节的约束,学生则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课堂,教师自始至终唱主角,学生从头到尾当配角,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通过实施“师生换位”,构建和谐、开放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教师的牵制而自由驰骋。松开了手脚,忘记了拘束,拥有了自主,师生实现了身份上的平等,敢于和教师及周围的同学积极交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努力展示自我,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共享的甜蜜,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主体性(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课堂上的“角色”转换,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旧模式。

注:本文为甘肃省白银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研究论文,课题编号:BY[2017]G100号。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