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对初诊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2018-03-10陈春英刘冬梅汤鸿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1期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心理

陈春英,刘冬梅,汤鸿鹰

冠心病在我国平均发病率高达7.5%,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者约260万人[1]。多数初诊冠心病患者由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对治疗效果有严重影响。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6%~32%[2]。因此如何提高初诊冠心病患者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初诊冠心病患者给予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次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字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单号)60例和对照组(双号)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术初次诊断为冠心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者;意识不清、听力及语言障碍不能交流者;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多学科团队合作方式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具体措施:组建团队,进行成员分工及培训,团队由1位科室主任、1位主管医师、1位营养师、1位心理医师、2位康复治疗师、1位药师、1位科护士长、2位责任护士组成。学历: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6名。工作年限5~30年。通过集体院内培训,由科室主任组织各科成员进行专科的学习,并制定《冠心病防治康手册》,内容包括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方法、康复方法及紧急情况的识别及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自我管理教育,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主要包括饮食、生活、情绪。出院半个月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诊。教育内容及过程:确诊后48小时内由责任护士、主管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康复治疗师、药师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患者存在的需进行纠正的问题。确诊后1周内,组织各专科人员及患者共同商讨教育目标及计划。住院期间分阶段对患者实行自我管理教育:

第1阶段:确诊后1~2周进行日常生活管理教育:重点为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患者共同制定运动、饮食方案。(1)由专科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危险因素、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2)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共同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肪、低热量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切忌暴饮暴食;(3)由康复师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选择正确运动方式,合适的运动量,指导其每周锻炼3~5次,每次45~60分钟,并教会患者自主测量最大心率,以掌握停止运动的指征。

第2阶段:确诊后3~4周进行疾病医学管理教育,重点为病情自我监测、紧急情况的救治。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冠心病防治康手册》,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如何做好病情的自我监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识别,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我的救治及处理。由药师向患者指导如何用药,患者服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服药方法,强调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硝酸甘油片等。

第3阶段:确诊后5~6周进行情绪管理教育,重点为日常情绪管理及应激事件的情绪调控方法,此阶段由心理医师指导。情绪管理: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指导患者自我情绪管理,主要有音乐疗法、放松疗法、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指导患者每天晚上45~60分钟安静地享受美妙的音乐,选择节奏慢、旋律柔和且意境优美的音乐,音量在50~70分贝。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在有负性情绪时使用,每天早晚各一次,先排空大小便,取舒适体位,闭目养神10分钟后开始,慢慢放松全身肌肉,从腿部开始,一点点往上,臀部、腹部、腰部、背部、胸部、手臂与肩颈一直到面部,同时配合腹式呼吸,用鼻缓缓吸气,慢慢嘴巴吐气,让身体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注意力转移法,在生活中如果面对突发的特殊事件,人若非常紧张,不能放松,这个时候指导患者进行转移注意力,可以做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也可以想一些其他开心的事情。心理支持:各专科医务人员全程以真诚的态度关心患者,鼓励其多与病友、亲人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病友微信群,鼓励病友间网上互动聊天,分享相关治疗经验,责任护士每周上传冠心病相关知识供大家学习提问。

确诊后6周进行出院指导,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教育,主要内容为让患者自述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护士予适当地纠错及补充,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在《冠心病防治康手册》上做好简单的记录。患者出院后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每月进行随诊,每2个月组织进行多学科讨论评价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电话联系患者予以纠正,连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在刚入观察组时和观察6个月后,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分,所有入选患者由心理医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心理,其中<50分:正常者;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3,4]。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其中<50分:正常者;50~59分:轻度抑郁;60~69分:中度抑郁;≥70分:重度抑郁[5,6]。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观察组48位男性,12位女性,平均年龄(48.1±6.11)岁,文化程度平均受教育(9.21±5.91)年。对照组46位男性,14位女性,平均年龄(47.51±5.91)岁,文化程度平均受教育(8.91±6.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见表1。教育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方差测量结果示组别与时间存在交叉反应,表明两组干预后存在统计学意义,SAS:干预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结果与SAS相似。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干预6个月比较#P<0.01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冠心病的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冠心病的精神心理问题中比较常见的是抑郁和焦虑症状,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3.3%~63.6%及68.8%~70.5%[7]。冠心病的抑郁焦虑症状易被忽视,造成漏诊[8]。朱秀梅等[9]报道指出,这些负面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与治疗。因此,指导冠心病患者做好情绪的自我管理对病情缓解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关研究[10,11]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习惯的认识程度,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减少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健康教育的落实主要由护士担任,而徐瑞等[12]调查发现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价较低。另有研究表明,对慢性疾病患者或者疾病康复期患者应用多学科、多专业结合制定的综合护理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3]。

本研究显示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教育管理组在6个月、12个月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传统自我管理教育组(P<0.05),并且在干预后12个月明显低于干预后6个月,证实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对初诊冠心病患者自我情绪管理及情绪障碍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并有持续效应。但由于评估周期过长,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焦虑抑郁评分下降不明显,显示传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无明显效果。路恋英[14]观察了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程度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予心理行为干预的观察组在抑郁及主观幸福感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证实了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David[15]提出,多基因形态要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才可以有效地治愈冠心病患者。这也说明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改变传统由护士主导的教育模式,在团队中加入医师、营养师、药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提供多学科团队服务,能充分发挥各专业在促进患者提高疾病监测及管理能力的优势,能积极指导冠心病患者自我情绪管理,实现患者的自我疾病管理。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研究初诊冠心病患者,未能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多学科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在初诊冠心病患者中,能让患者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多学科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帮助冠心病患者解决情绪问题,在自我管理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水平,就需要从病因出发,从多学科的角度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认识水平,并且从教育患者的角度,分阶段加强观察,从自我管理的方面提升患者的痊愈速率。

[1]邓志云,马忠金,王利春,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10):1557-1559.

[2]刘梅颜,胡大一.心内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5(15):103-107.

[3]汤生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174.175.

[4]高丽红,李芹,张俊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机体功能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4):248-249.

[5]牛俊芝.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2647-2650.

[6]李惠.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58-59.

[7]陈银娣,周天信,施慎逊,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13,12(1):171-175.

[8]林晓黎,梁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38.

[9]朱秀梅,梅海慧.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4):7-8,10.

[10]计建敏,肖文全.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226-226.

[11]冼朝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52-52.

[12]徐瑞,李小寒.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与他评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7):8-10.

[13]曹阳.临床路径在脑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145.

[14]路恋英.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程度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65-66.

[15]David J. Hunter. IL_18 gene polymorphism,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ur J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0,40(11):994-1001.

猜你喜欢

冠心病情绪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