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018-03-09普慧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开展好文物保护法宣传,做好辖区内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职责之一。本文论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图书馆的职能要求,也是文化站自身发展的需要;探索了文化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乡镇综合文化站;保护;遗产

2010年8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草案明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1乡镇文化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继承和保护它们靠少数专家的挥臂而呼毕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入基层,扎根于基层的乡镇文化站以及文化员们共同努力,才能够及时、快速、完整的收集材料,发掘、保护好身边的文化遗产。乡镇文化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中能起着发现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工作中要结合历史典籍,建档立册,寻根究源,注意深入民间,深入百姓生活,从普查入手。乡镇文化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一线上起着第一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往往具有自发性,口述或是片言残章而流传来的,如果没有及时整理和及时的保护,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口述者的死亡和片言残章的丢失而永远消失。因此,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们就要及时接触传承人,及时记录、整理,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而保存下来。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责任

我国的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在于乡村民间,分布在广大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场所,是人类思想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加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守护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方面和迫切需要。在农村,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艰巨的重任,文化站应当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制定保护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上,积极当好参谋,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恪尽职守,不计名利,不辱使命。

3乡镇综合文化站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措施

3.1深入基层,开展普查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积极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深入当地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保护工作。首先要深入基层,通过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到农民和民族老艺人家里去、到那些不易发现而深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去,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从而打动他们,让他们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工作,最终达到广泛、全面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目的。要全面掌握本地现存的资源状况,进行分类建立当地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对重要的、有极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整理,先报当地政府立为重点保护,然后逐级审报,争取上级文化部门重视。

3.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社会信息中心和社会性教育机构,其教育功能尤为显著。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各缔约国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为使公众了解这种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根据本公约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开展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营造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增强民众对非遗的认同感,提高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

3.3积累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把普查和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及时进行整理,以保存成果,扩大宣传。将全乡镇范围内搜集的民间文学、民间歌谣等进行整理,汇编成书,广泛搜集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等适当时进行展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良好氛围。使本乡镇的文化更显鲜明特色,更显文化力,更有品位,更具品牌。乡镇文化站肩负着保护、发展地方文化的历史使命,保护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

3.4建立和完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繁多,可以分为曲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传统医药等十种类别,数字信息源包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本等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分类、鉴定、整理工作还在探索阶段。根据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情况的不同,首先要定制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资源数据的共享率,缩短数据库建设的时间周期。其次,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库,保存与开发利用,建成各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形成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当地,让本地区走向世界。

4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研究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投入到挖掘、抢救并传播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柳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J].东岳文丛,2008,(6).

[2]李东杰.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普慧,女,馆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发表文章2篇。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