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8-03-09和伟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和伟

摘 要:在语文教育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促使口语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只是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收获的效果并不显著,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1让学生意识到大声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声音语言的艺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了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从孔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都是让学生大声地阅读范文。

1.2用教师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的朗读欲望

“师者,范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主要是老师的朗读。通过老师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需求,纠正和提高朗读技能,积累朗读能力。将老师的精彩朗读作为一个序幕—导读,触发学生的自我朗读,进而实现导学,扩展到更高一个水平的阶段。

1.3采取激励机制,学生的成功朗读应得到赞扬,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所有的行为和兴趣习惯,必须通过强化重复训练,才能够形成自然。巩固阅读的效果是就是要就文论文,就句论句,就词论词,在特定朗读环境中,并积极地发现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出的独到领会之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形成连续正向迁移。

2不断积累语言,培养朗读语感

针对朗读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可以通畅顺利的读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还应该关注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如果学生的词汇积累相对匮乏,会影响到朗读的效果,同时掌握的句式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语言的方法不能只是依靠着理性的分析,还应该重视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朗读主要是对语言的直观感受,优秀的文章如果仅仅是长篇大论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感情朗读,因此难以体会文中的内涵和深意。在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都是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更加透彻的表达。当作者的情感感染了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对其灵活运用。

3通过范读引导,运用模仿入境

其实学生只要接受相对专业的引导,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想要投入感情,还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在泛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得以熏陶。模仿属于学生的天性,教师的范读便会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甚至于有一部分学生的模仿更胜一筹。当学生习惯了模仿,他们便会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积累,促使读书能力的提升。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教师的朗读水平逐渐提升,才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步,适当的点拨学生,使他们在日后的朗读训练中更富有感情。

4应加强重点段落自然朗读指导

部分语文教师在示范朗读后即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朗读,随后便不再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多加过问。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然朗读能力。在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然朗读能力。

例如,执教《沁园春·雪》一课时,在学生自主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当走到一名学生的身边时发现,该名学生在朗读“江山如此多娇”这句诗的时候语气过于平淡,丝毫没有体现出豪迈的气概。基于此种情况,教师暂时打断了学生们的自主朗读,说道:“同学们,在朗读‘江山如此多娇这句诗的时候,应在‘如此多娇这个词上加重语气,要传达出诗人慷慨激昂的情绪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经过教师的一番指导,学生们的朗读更加自然了,品味起来也更有特色,更能触动人心。

5多读少讲,重朗读

5.1“一步读”需要正确读

一般放在讲读课文之前进行,使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轻松自由练习,重点在读正确。所说的正确:①做到每一个字都是正确发音的,特别是读准字的发音。区分鼻前音和鼻后音;閱读是要用普通话,杜绝地方口音,还要读好轻声等;②不要读一字停一下,按句读出停顿,不要每个单词都是长声唱读;③进一步实现长句中间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

5.2“两步读”需读流利

读讲结合,以读促讲,强调朗读的流利。此时可以先个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字的内容和字词的掌握情况,在朗读后,进行纠正。

5.3自由朗读

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自由朗读弥补了这个缺点。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体验语调、语速、情感,可以试着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没有任何的约束。

5.4开火车读

也就是说,一篇课文由几个学生连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一半,然后指定下一个学生读。这个阅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充满了乐趣。

6积极创设情境,带动学生情感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也离不开相应情境的创设。朗读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习惯将文字符号变为可观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更好的投入富有感染力的场景,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充足的准备。

7结语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只要你有耐心,坚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不难实现的。朗读必须始终贯穿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旭涵.浅析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7(17).

[2]毛玉婷.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

[3]艾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