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8-03-09葛婷婷
【摘 要】结合情感与“情感—交往”型课堂,以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4 Grammar为例,展示一节将情感教学渗透与浸入语法课堂的课例,以帮助解决当前语法课堂存在的困惑与不足。通过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和情感渗透的实践,关注课程育人的实现。
【关键词】情感;语法课;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48-03
【作者简介】葛婷婷,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226001)英语教研组长,南通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一、情感与“情感—交往”型课堂
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类所特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应从完整个人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其中可知觉的需要和情感领域是理解人类学习行为的本质因素,学习者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追求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可成为学习的动机源泉。(孟献华,2004)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教学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抓认知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积极调动和充分利用,形成重知识、轻情感的教学失衡狀况。(卢家楣,2008)
朱小蔓教授所倡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是一种将情感教育、课程与人、情感德育和教师情感素质提升为一体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度的愉悦、有趣、有意义的生活,是师生共同在特定时空中建构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是在“教”,更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彼此感受到教与学的快乐,从而建立起的一种愉悦的、充满生命力量的生态课堂。(“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建构”项目组,2016)因此,笔者尝试将“情感—交往”型课堂所倡导的情感渗透、融入初中英语语法课,在实际教学中体验与反思情感型课堂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语法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Do it yourself 中grammar板块。该语法教学围绕单元话题DIY,要求学生学会如何给命令(使用祈使句)和如何给建议(使用should和had better句型)。从知识技能角度看,本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并不困难。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处理该板块的方式就是简单告知和机械操练。课堂中也不会联系生活,更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因此,笔者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1)了解三个句型的语法规则;(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句型的表达应用;(3)联系实际,用所学句型介绍一种DIY活动。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努力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关于知识的学习,笔者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质疑、探索、讨论、归纳的方式去自我发现语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二是课堂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笔者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尤其是课堂中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的模式,让教师在外显表达上具有情感流露与察觉、情感交往与对应、情绪调节与反思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isten, remember and repeat.
(1)课堂开始,笔者和学生互相问候,一边问候,笔者一边用手势和身体语言要求学生根据命令完成如下指令: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Dont sit here!
(2)笔者邀请学生重复刚才教师所讲的句子,从而导入今天所学的内容:祈使句。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他们所熟悉的祈使句。
(3)笔者逐一展示三组例句,例句的特点是两句一组,每组句子中一正一误,让学生判断正误之后,讨论归纳祈使句的基本特点。
【设计意图】 本课使用了直接导课的方式,简易快捷地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祈使句的学习。不是教师直接告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为学生进一步走进课堂埋下伏笔。
Step 2: Game time.
(1)游戏一:听歌曲If you are happy,找出歌词中的祈使句。
(2)游戏二:看视频,找出视频中的祈使句。
接下来给学生观看的是一则原汁原味的英文广告,时长一分钟。广告讲述了一个人在60秒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的60件事情。每个事情都是用简短的祈使句呈现出来。学生对祈使句的表述跃跃欲试,能说出Cook food. Draw pictures. Pick up the flowers. Visit the zoo...等的视频中多次出现的祈使句。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是祈使句在情境中的具体操练。教师通过一则英文歌曲和一则英文广告,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祈使句使用语言环境。课堂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连接起来,让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在小游戏中得到了新一轮的激发。
Step 3: Try to dub.
(1)无声视频观看并配音。
主角是学生熟悉的网络人物“小破孩”。视频虽然是无声,但故事的理解非常简单。在完成视频观看后,教师要求学生给视频配音,配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祈使句。
(2)根据视频发表对主人公的看法。
学生在观看完了视频和对视频进行配音之后,教师追加了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girl?提到“小破孩”,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一致认为他大方、有耐心(generous, patient)。但说到小丫,很多学生则觉得她太自私(selfish)且没有礼貌(impolite)。endprint
【设计意图】 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祈使句由模仿转换为应用。在前期对祈使句的使用情境、使用规则充分输入之后,本配音环节中,学生输出就显得水到渠成。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调控师的作用。一段带有幽默色彩的无声视频,不仅保障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更提升了学生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心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蹦一蹦,够得着”的成就感。
Step 4: Lets DIY.
(1)给小丫一些建议。
衔接刚才的讨论,让学生给小丫一些合理的建议。教师通过PPT演示should和had better的句型结构,总结该句型的使用方式。学生理解了should和had better的句型功能后,给出了如下建议。S1: You shouldnt be so rude to the boy. / S2: You should listen to the boys advice. / S3: Youd better buy more trainers. / …
(2)自制学习闪卡。
笔者对本课语法知识点稍作小结以后,带领学生回归单元主题,笔者要求学生尝试自制英语学习闪卡。笔者利用教材中的闪卡制作插图,鼓励学生通过使用祈使句或者had better/should句型完成闪卡制作的英文介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给小丫建议”的设问,自然地过渡到课堂中的另一个语法知识点,再次提升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带入深度思维的课堂。而后紧扣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并以单元主题为话题,将两个看似无关的语法知识点融会贯通到同一个语境中去。在真实语境中的操练,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价值。
朱小蔓(2012)指出,道德教育必须重视情感体验,它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经历。而今说教式的德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持久的说教甚至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道德教育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进入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课堂中抓住了道德教育契机,并对学生的反馈给予积极地回应。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与体验,发表观点、得出结论,远比教师直接告知或是说教的方式有效果。通过一则短文,让学生体会DIY的乐趣,体会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更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课堂的升华。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后,我校英語教研组和校内情感项目研究的骨干教师再次进行了研讨和学习。通过反思,笔者总结了本节语法课的三个特点。
1.有效解决了传统语法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中多样的教学活动,让语法学习告别简单、枯燥的单一模式。围绕各项活动展开的语法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阶梯式的教学活动关注到了不同层面的学生。语法练习的训练通过话题的方式展开,为学生呈现真实的语言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2.成功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眼神、手势、肢体语言甚至是教师的语调和音量都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在变化、在调整。教师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鼓励和激励,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更是安全的学习氛围,能鼓励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尤其是课堂越接近尾声越能产生师生间的默契和共鸣,体现了“情感—交往”型课堂的魅力。
3.更多关注了知识以外的技能和情感。
本节课,教师解决的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的传授,还有学习策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习品质不知不觉地生成。师生在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中感受认同、尊重、宽容、独立、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的价值。(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建构项目组,2016)通过一堂课,谈及一种品质,感受一个道理,从而通过一门学科的日积月累,教师能厚积薄发地让学生去感悟与感知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课程育人。
【参考文献】
[1]孟献华. 情感领域下的教学目标建构[J]. 教学研究,2004(01).
[2]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与情感教育的哲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