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中的十次重要会议(下)

2018-03-09韩洪泉

党史纵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王稼祥张闻天博古

韩洪泉

沙窝会议(1935.8.4~19)

1935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芦花会议结束后继续北上,翻越仓德山和打鼓山,于28日到达毛儿盖。由于形势变化,中革军委被迫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于8月初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将红一、红四方面军编组为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又节外生枝,要求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要求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要尽可能多地提拔到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工作,并提出了一个详细名单。毛泽东、张闻天和其他同志商量后,初步取得了一致意见。

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沙窝寨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张国焘、邓发、凯丰,以及刘伯承、陈昌浩、傅钟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和任务;二是组织问题。张闻天首先根据起草好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草案》,对形势与任务做了系统的分析阐述。经过两天的讨论,最终通过了这一决议。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创造川陕甘苏区的决定,强调了两个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提出要在部队中坚决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决议针对张国焘要求清算中央政治路线的问题,申明了遵义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结论,即中央的政治总路线是正确的,没有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经遵义会议已经得到了纠正。张国焘在发言中继续对中央确定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提出反对意见,为领导红四方面军的一些错误辩护,其发言受到与会者的批评。

会议第二项议程,张闻天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预先经过磋商的名单,提升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中央候补委员;两位同志进政治局,陈昌浩为委员,周纯全为候补委员。张国焘在讨论中先后两次发言,提出在提拔工农干部时还可以多提几个人,称红四方面军的这几个同志都要到政治局。毛泽东对他的意见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会议经过讨论,坚持不增加人数,但为顾全大局也作了一些让步,决定进政治局的两人都是正式委员,同时任命陈昌浩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为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会议还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成立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一次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因未达到全部目的,而且受到批评,回到毛儿盖后再次坚持其南下方针,并一再对中央的指示要求置之不理、自行其是。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又一次在沙窝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研究常委的分工问题,同时讨论张国焘错误的方针问题。会议决定,王稼祥负责政治部工作,张闻天负责组织部工作,博古负责宣传部工作,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凯丰负责少数民族委员会工作。王稼祥在会上提出要同张国焘作斗争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斗争是需要的,但目前开展斗争是不适宜的,目前应采取教育的方式,可指定专人搜集材料研究这个问题。

沙窝会议是在党面临严重内部矛盾的情况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既注重团结又坚持原则,树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典范。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同张国焘错误方针作斗争的过程中,很好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周恩来自长征以来辛苦异常,在沙窝会议后终于病倒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参加中央会议,也不分管具体工作。鉴于这一情况,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这对粉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会议(1935.8.29~9.9)

1935年8月底,中共中央随右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并取得包座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红一军(即原红一军团)由阿西进至拉界地区,红三军(即原红三军团)位于班佑、巴西、阿西地区,红四、红三十军位于求吉寺、上包座地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前敌总指挥部驻潘州。按照中央政治局的决定,红一方面军在这里进行了整顿工作。右路军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左路军向班佑地区集中,共同北上。

可张国焘在到达阿坝后,坚持左路军以阿坝为后方,按兵不动,迟迟不肯北上。后来虽经中共中央一再电示和徐向前、陈昌浩反复劝告,仍未能迅速行动,以致错失战机。9月上旬,张国焘再次提出其南下主张,并要求右路军随之南返。北上与南下之争,再次成为牵动全局部署和有关红军前途命运的斗争焦点。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先后在巴西地区的班佑寺院和阿西的牙弄寨召开了4次会议,学术界通常把这四次会议统称为巴西会议。

第一次巴西会议。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班佑寺院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李维汉、凯丰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议题是研究教育问题。会议决定近期尽可能出一至两期《干部必读》,由王稼祥、李维汉、毛泽东、博古、凯丰分别审查红军建设、战略战术、地方工作、民族问题等材料;决定成立中央宣传委员会,由博古、凯丰、杨尚昆、李维汉担任委员。

第二次巴西会议。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班佑寺院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凯丰、陈昌浩、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徐向前、傅钟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议题是讨论红一方面军的工作方针问题。毛泽东就红一方面军的工作方针做了全面的报告,强调红一方面军的团结和统一行动对于实行北上战略方针具有重大意义,指出红一方面军要学习红四方面军的优良制度,重新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会议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已确定向东发展,红一方面军的重要任务是整理部队。

第三次巴西會议。9月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牙弄寨周恩来、王稼祥住地召开非正式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徐向前、陈昌浩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议题是讨论中央令张国焘率领左路军来巴西地区与右路军会合后北上的电报。当时张国焘顽固坚持南下,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在会上念了一份拟好的电文稿,征求徐向前和陈昌浩的意见。陈昌浩表示同意电报的内容,建议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是否可以考虑南下。徐向前表示同意中央的意见,对南下问题考虑不成熟,没有表态。会议一致通过向左路军领导人发出这份电报。当晚22时,该电以与会7人的名义向左路军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发出。电报认为,“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指出“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求张国焘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执行中央北进方针。endprint

第四次巴西会议。9月8日中央电报发出的同一时刻,张国焘电令徐向前、陈昌浩,要求“右路军立即准备南下”。这封电报,标志着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和张国焘的南下方针之争,达到了针锋相对的明朗化地步。9日,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并向徐向前、陈昌浩进行争取,但张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同日,张国焘致电陈昌浩,令其率右路军南下。据毛泽东在1937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他从叶剑英的报告中得知了这一电报的内容,“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鉴于形势危急,毛泽东、张闻天、博古3人连夜赶到红三军驻地,在周恩来、王稼祥住地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会议决定连夜率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并通知在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红一军原地待命。会后,中共中央进行了秘密准备,于10日凌晨率红三军和红军大学离开巴西、阿西等地,向俄界进发;叶剑英同时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带走了军委纵队。中共中央同日发布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并于11晚到达甘南俄界,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

巴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四次巴西会议,尤其是后两次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会议,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打破了可能危害党中央的图谋,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分裂。中共中央在《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中指出:“只有中央的战略方针是唯一正确的,中央反对南下,主张北上,为红军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你们应该坚持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历史的发展最终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

俄界会议(1935.9.12)

1935年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红三军等部到达拉界。同日中央致电张国焘,指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该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同一天,中央发布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9月11日晚,中央率各部陆续到达甘南的俄界,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同日,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令其立即率左路军北上。9月12日,张国焘致电中央,再次拒绝了中央的命令。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以及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李维汉、杨尚昆、李德、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议题是揭露和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针。毛泽东首先作了关于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指出当前的基本方针是要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同国际的关系,整顿休养兵力,扩大队伍,首先要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彭德怀接着报告了改变军队编制等问题。会议讨论中,邓发、李富春、李德、李维汉、王稼祥、聂荣臻、杨尚昆、林彪、博古等发言,揭露了张国焘制造分裂、争夺权力的阴谋活动,一致同意中央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拥护中央果断率红一、红三军北上和统一改编军队。张闻天在做总结性发言时指出,中央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张国焘错误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但是只要还有一线可能我们还要争取他。毛泽东在结论中指出,张国焘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倾向,将来可能发展到叛变革命,这是党内空前未有的。会议决定,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五人团,负责军事领导;由李德、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组成编制委员会,主持部队整编工作。

会议根据毛泽东所作的报告和结论的精神,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指出,张国焘与中央争论的实质是对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张国焘夸大敌人的力量,轻视自己的力量,以致丧失了在抗日前线的中国西北部创造新苏区的信心,主张向川、康边界地区退却。决定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指出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使他“对于中央的耐心的说服、解释、劝告和诱导,不但表示完全的拒绝,而且自己组织反党的小团体同中央进行公开的斗争”,“这种倾向的发展与坚持,会使张国焘同志离开党”。决定提出,必须采取一切具体办法去纠正张国焘的错误,并号召红四方面军中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与红军。

俄界会议研究确定了中央红军主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公开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和军阀主义倾向,使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明白了其错误性质,对于统一党内思想、团结全军北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俄界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对张国焘的错误仍然坚持党内斗争的方针,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榜罗镇会议(1935.9.27)

1935年9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进至哈达铺一带后,蒋介石害怕红军东进天水、威胁西安,遂将主力向天水一带集结,并以一部兵力占领渭河附近的武山、漳县两城,防堵红军东进。26日又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陕甘宁青等省国民党军的“剿共”作战。陕甘支隊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一部兵力东进佯攻天水,以调动敌人向该地区集中,主力乘机以急行军突然折向西北,通过了武山、漳县间封锁线,在鸳鸯镇和山丹镇之间渡过渭河,于27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

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榜罗镇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研究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陕北的军事、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迅速同陕甘红军会合的问题。毛泽东在报告中通报了从各种报刊上得到的消息,提出要改变俄界会议确定的打通国际路线的计划,到陕甘去,与陕甘红军会师,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一致同意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率红军迅速北上,尽快与陕甘红军会师。会议还决定派一支部队与国际联系,取得国际的技术帮助,后来条件不具备而未能实现。endprint

28日清晨,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门前的打麦场上,召开了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传达榜罗镇会议精神,部署下一步行动。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林彪做了讲话。毛泽东在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讲了5个问题:第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方的严重性;第二,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状况;第三,北方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第四,尽力避免与国民党军正面交锋,迅速到陕北集中;第五,严格整顿纪律,充分注意群众工作,积极宣传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充新战士。他号召全体指战员迅速突破长征以来的最后一道关口——固原、平凉封锁线,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合。当事人后来回忆当时的场景:“庄严的空气,团结一致的精神,籠罩着整个会场,这个露天的,毫无装饰的,风和雨在飞舞着的会场。人人在谛听着领袖们的讲话,热血沸腾着,寒冷悄悄地逃走了。”

榜罗镇会议在中共中央和红军北进的关键时刻,正式决定将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使将近一年的战略转移有了确定的最终落脚点,为继续北上的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长征的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吴起镇会议(1935.10.18~27)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翻越六盘山,一路向东北疾进,于19日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在吴起镇战斗中,彭德怀指挥部队一举击溃追敌骑兵4个团,歼敌数百人,使敌军一时不敢前来进犯。至此,历时一年、长驱二万五千里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在吴起镇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为解决同陕北红军会师后的一系列问题,连续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

第一次吴起镇会议。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吴起镇附近的铁边城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讨论了陕甘支队入陕作战方针和进入吴起镇与红二十五军、陕北红军会合等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入陕作战方针主要在西边打蒋;要了解陕北红军和苏区的情况;敌人的追击变为“围剿”,要打破这一“围剿”。

第二次吴起镇会议。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以及彭德怀、李富春、聂荣臻、叶剑英、贾拓夫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讨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做结论,他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了1000公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会议一致认为榜罗镇常委会的决定是正确的,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宣告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会议决定派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作为先遣队,前往寻找陕甘红军和刘志丹,李维汉同行。

第三次吴起镇会议。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了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主要议题是研究部队工作。毛泽东指出:部队减员,队伍虽小,但它是将来发展的基础;现在环境改变,二万里完结,应向干部解释发展前途。会议决定,陕甘支队南下,同红十五军团会师,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在严冬之前粉碎敌人“围剿”。会议还确定了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博古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

吴起镇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明确了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对中央红军与陕甘红军会师后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具体安排,为实现两军胜利会师、克服和扭转陕北苏区红军的危机、合力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大本营,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稼祥张闻天博古
名人名言
王稼祥和朱仲丽:“戒掉烟才同意结婚”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被FIBA罚,博古特“硬刚”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王稼祥与周恩来的战友情谊
法国“美食教皇”:他让做饭成为艺术
法国各界悼念餐饮界“戴高乐”
王稼祥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