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2018-03-09桑志鑫
摘 要: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面临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期限错配风险高和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扩大银行资金规模,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进入绿色金融业务的渠道,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绿色金融 主要障碍 解决措施 农村商业银行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基本发展理念之一,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服务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构建了总体框架,指明了目标方向。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绿色金融在国内外的实践
(一)绿色金融在国外的发展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开办绿色金融业务,先后创新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气候衍生品、绿色资产衍生证券等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花旗银行积极介入防止气候变化的行动,高调宣布提供巨额资金用于解决气候问题;荷兰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分别开发出绿色信贷产品和推出碳指数基金,还对绿色产品交易给予多方面的优惠。发达国家丰富多彩的绿色金融实践,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二)绿色金融在我国的现状
1995年,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发放绿色信贷,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的出台,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之后包括《绿色信贷指引》、《能效信贷指引》、《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等一系列文件的公布,为绿色金融的规范实践提供了指南。2008年,兴业银行在国内率先开办绿色信贷业务,并于2015年成为第一家有资格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银行。随后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迅猛发展。仅在2016年1月至9月,就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0679亿元。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为农商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了难得的的机遇。
二、农商行开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主要障碍
我国农商行的前身是分布于农村基层的农村信用社,其功能主要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截止2016年底已经超过1000家。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行存在数量众多分散、自身资本数额不大,难以开展大型金融服务的特点,这对农商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了诸多困难。
(一)资金规模较小,难以开展业务
农商行作为以县域为主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本身拥有的资金数量相对较少,区域性业务配置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资源获取方面的便利性,拓展传统服务区以外的业务更是感到鞭长莫及,尤其是大型客户资源更为稀缺难得。在农商行的资金结构中,一方面银行自有资金数量较少,吸收的存款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受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影响和影子银行的隐性冲击,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受阻严重。而绿色金融涉及的项目往往规模巨大且具有跨区域的特征,这就需要配套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跨区域配置。如何去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撑绿色业务的开展,是商业银行需要首先解决的一道难题。
(二)资金期限错配,存在较大风险
除了资金数量的限制之外,农商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还要承担资金期限错配的突出风险。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中来自农民的存款占比较高,而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资金使用的季节性特别明显。一般而言,冬季和夏季农民对资金的使用较少,而在春、秋两季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旺盛。为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农商行一般在春、秋这两个季节会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以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要,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类型客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而以环保为特征的绿色项目往往是长期性的项目,需要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给与配套,这就给农商行开展绿色金融带来了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
(三)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员匮乏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商业银行参与绿色行动,拓展、拓宽业务领域的重大机遇。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开展除了需要具备强烈的环境意识之外,更离不开绿色专业人才的支撑。绿色金融业务相对于银行传统业务而言是一项“新业务”,从其内容来看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端业务”。绿色金融包含环境环保知识和金融知识两个方面,内容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和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而农商行由于自身的原因恰恰缺少這方面的专业人才。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内部培养,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另一个是外部引进,然而农商行现有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引进人才也不会是一帆风顺。
三、农商行推进绿色金融实施的对策
(一)优化业务管理
一是拓宽资金渠道。为了满足绿色金融资产业务的较长期限需求,可以在增加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负债种类和优化负债结构增加银行资金。目前可以采取发行理财产品、绿色债券、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向中央银行借入绿色信贷专项贷款等途径扩大资金规模。一来可以壮大资金实力,二来可以优化负债的期限和成本结构,二是扬长避短合理选择绿色金融资产项目,结合实际创新其他资产项目。可以在保证实体经济投入的条件下适当创新金融产品种类,采用互换、掉期和期权等金融工具,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尽可能降低资金错配带来的季节性波动,最大程度化解期限错配难题。三是重视预期管理,把握资金季节性、周期性使用的特点,准确预测农业生产中不同阶段资金需求特点,合理安排资产项目,围绕绿色项目的实际,提高资产负债项目的耦合性。
(二)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虚心学习其他银行成功开办绿色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把发展绿色信贷作为开展业务的重点。组织上,银行要建立绿色信贷小组,专门负责绿色信贷业务;业务上,在充分把握国家绿色信贷政策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信贷指南,并按照当地政府发布的绿色指南和标准,筛选可行的绿色贷款项目。二是要与当地环保部门和有关企业联系,在当地政府参与的基础上开办绿色债券业务。通过建立绿色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三是积极主动与当地保险机构合作,参与绿色保险业务,通过绿色保险参与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四是加强与基金公司的联系,双方共同创造条件参与碳排放交易,适时参与绿色基金的成立与发行。无视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多样化合作,充分利用、放大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通过信托业务获取绿色资金,弥补资源受限的短板。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要素;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机遇实现发展,就必须对人才予以特别的重视。面临绿色金融人才短缺的现实,农商行要参绿色金融业务,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农商行要在短期内补齐绿色金融人才“短板”,一是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根据员工知识结构和岗位需要,选拔优秀员工进入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进行短期专业学习和培训,丰富他们的绿色金融知识和提高他们的绿色业务技能;二是从大学中招录成绩优异善于学习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强化培训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充实现有的绿色金融专业队伍;三是用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物质待遇,从其他银行引进少量绿色金融专业骨干尽快上岗,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这些骨干带动和培养本行员工尽快熟悉绿色金融业务。
绿色金融是一项新型业务,农商行在开拓业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通过银行、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合作加以解决。就农商行自身来说,只有加强优化业务管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快绿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促进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绿色金融服务“三农”新路径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6(4):25-30
[2]马骏十三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十大领域[J]中国银行,2016(1):22-24
[3]张承惠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7-28
[4]代玉簪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5(1):45-49
[5]李晓西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1-40
[6]张平绿色金融的内涵、作用机理和实践分析[M]2013:5-34
[7]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6):68-72
(桑志鑫,山东莱芜高新区冯家林社区农商银行高新区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