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

2018-03-09薛泽海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民航业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资源有待开发与整合、机构有待优化、保障能力有待升级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理解,分析当前民航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问题,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推进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协调政府治理与市场配置的功能,促进民航生产要素的升级与增效,推进民航业结构优化与关系整合,培育与规范新主体与新的增长点,实现精准定位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民航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2010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发展过度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数量积累、对外依存度高、内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新常态下需要我们创新立国,培育新动能,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发展生态性。民航业是一个涵盖多产业部门、产业链长的集资本、知识、劳动等密集型特点的综合性部门。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是民航业发展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航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16年底,我国航空运输规模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68%,比2012年提高117个百分点。”[1]然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整个行业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资源有待开发与整合、结构有待优化、保障能力有待升级、技术创新有待进步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国家自上而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下积极推动民航业的实时性变革。

一、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同时也面临经济发展的“三期叠加”和“四降一升”形势下提出的。所谓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转为中高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的发展状态。“三期叠加”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四降一升”包括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加上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2]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蕴含了“三期叠加”与“四降一升”所体现的时期与问题,同时这些时期的度过与问题的解决也是新常态发展的应有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将是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平衡需求侧的重要工作,也是解码当前经济下滑,开拓新产业,谋求经济增长点的应有之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来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以适应和应对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3]过去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对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消耗较多、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理想,经济发展伴随着效益的低效、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之后的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资产较多、地方政府高债务、过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收效日益不明显。需求管理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及其政策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大。以往靠加大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刺激个人消费需求的方式日益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亟待与需求相依存的供给来进行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经济上要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政治上则是要协调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及其管理的有效提高,特别是劳动力、科技、制度与管理;三是促进各方面的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培育经济发展新主体和新的增长点;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就市场与政府关系而言,政府要依据经济发展形势简政放权、调整行政管制、降低税收、减少货币超发、防止行业垄断,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和调节能力;就生产要素而言,人力资源的挖掘与培育、科技创新与发展、制度补充与完善、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的着力开发更能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强劲的推动力,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要素的大量投入不能代替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数据化、乃至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结构与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将会全面推动各领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产生新主体与新的增长点,这些新主体与新增长点是未来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长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培育与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经济规律的指导,同时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理论与做法,需要研究中国具體的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我们应该采取的方针就是在稳住大局,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切实推进改革上,尽快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决定,在体制上消除障碍,建立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经济体系,也就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4]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我国民航业的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但是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势头却日益强劲。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无疑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动力,而民航业也凭借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获得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民航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与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同样问题,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过量的形势下,民航投资热度不减,其中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配套设施建设,例如机场的新建、扩建、迁建与改造,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等;我国民航机场客运量持续高位增长,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向好形势,会持续增长,特别是国际航空客运市场也在快速增长;科教支撑能力也不断增强;“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25个机场迈入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行列”[5]。

同时,民航业快速增长形势下也带来很多问题,民航很多领域都面临资源和保障能力不足,建设的规模和进度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囿于地缘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民航的很多领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例如有些机场需要优化升级,有些机场还在解决生存问题,有些机场业务饱和,有些机场刚刚迁到新址。人员招聘方面情况也是如此,有些单位考虑如何留人,有些单位则忧心如何招到人。民航业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部门,在现阶段快速发展形势下,需要进行宏观指导与战略规划布局,避免低效或无效的投资,避免盲目扩建改建。行业发展内部之间与内外部之间的有效整合还远远不够。一些单位部门管理制度与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此外,国际航空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国际航空客运市场的竞争力与占有率还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亟待提高。货运物流发展与通用航空业的发展还有待规范与培育。endprint

三、我国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对策

我国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态势下,具有民航业自身的特点。民航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并且增速可观,市场需求较为旺盛。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航业近些年来呈现发展上扬的趋势,这与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密切相关。民航业快速发展汇集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有针对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与探索,不仅需要增量,还需要一定程度存量,不仅需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对于民航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更加丰富,措施需要更加全面。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促进民航业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一)协调政府治理与市场配置的功能

随着“大交通”管理时代的到来,民航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思考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民航发展的定位与作用,积极探索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管理与融合发展问题,在政府综合治理的前提下,积极构建一体化、优质化的综合立体交通,打造国家一流航空枢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民航核心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积极探索研究,放宽市场准入制,在扩充资源数量的基础上,优化资源使用效率,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对民航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鼓励多渠道融资,配合国企深化改革,逐渐改变完全依赖政府补贴运行的管理形式,发挥民航造血功能。

(二)促进民航生产要素的升级与增效

民航业在加大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民航人才资本的积累、科技创新的研发应用、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以及管理思想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民航业既是综合性的部门,也是服务型行业,人才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完善、管理提升都是促进民航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维度,是民航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与使用,积极投入技术设备的创新研发以及大飞机、导航通信等核心装备的研发,进行制度补充、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民航业,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与培训,提升民航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与管理能力。

(三)推进民航业结构优化与关系整合

作为交通运输部门,民航业急需统筹协调各种关系,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关系,相关部门的关系,国内外同行業的关系。大力促进机场群建设,促进枢纽与区域、干线、支线机场的有效衔接。在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协调与整合,发挥系统性优势,展现民航+的组合动力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民航发展的信息化、数据化,以及在客货运、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应用上要打开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尝试。

(四)培育与规范新主体与新的增长点

在国际化与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深化,民航业也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打开,机遇与挑战接踵而来。近年来,旅客平民化、机票价格廉价化较为突出。航空物流也随着电商发展快速发展。新机场建设日益增加。国家对通用航空业给予支持,旨在推进低空空域开放,望通航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些新主体与新的增长点开始发展之际,对其培育与规范也需要同步进行。

(五)实现精准定位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由于民航业内部个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下,行业垄断极易形成,因此,不仅我国民航发展,而且个体发展都需要依据客观条件和发展情况进行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避免盲目跟风、无序管理。我国民航业要面向世界、服务大众,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个体发展需要在自身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当地特色、区域定位等因素基础上发挥个体特色优势,增强发展的精细化、人性化、效益性,而不是贪多贪大。

参考文献:

[1]去年我国航空运输规模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二[N].人民日报,2017—10—19

[2]吴敬琏,厉以宁,郑永年等读懂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7

[3]胡鞍钢,鲁钰峰,周绍杰,杨竺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逻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6)

[4]吴敬琏,厉以宁,郑永年等读懂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41

[5]加速机场产业发展中国航空新闻网 [EB/OL].http://wwwcannewscomcn/2016/0517/153939shtml

〔薛泽海,中共民航局党校(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航业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现行PBN技术简析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