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有根”的教育人

2018-03-09蔡练

中国教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之根育人学校

蔡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教育公平、均衡和现代化的需要,已然是我们教育人努力奋斗的方向。

怎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带着问题,我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寻找答案。报告中出现的“文化”“创新”“自信”这些令人鼓舞的词语,让我备感振奋。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文化自信的学生,教育人必须首先做到教育自信,两者相辅相成,我们要做一名“有根”的教育人。这个“根”不仅源于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更源于我们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样,我们才能更脚踏实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的校长,面对学校145年的深厚历史,回顾学校波澜起伏的办学历程,如何坚守教育之“根”,如何引领学校走向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我开始了办学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挖掘百年校史,固真光文化之根

2017年11月11日,学校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广州市真光学校挂牌仪式暨真光创校145周年文化展演”活动。那天,数千人挤满了本就不大的校园。人群中,有来自香港和广州七所兄弟校的代表,有真光师生和来自海内外的数千位校友。他们当中有六七岁的娃娃,也有坐着轮椅的八九十岁的老人。在校园,他们都自称“真光少年”。

实际上,不仅是2017年,往年校庆时,也有很多老校友回母校“探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些耄耋老人,一辈子都深深地眷恋着真光,把回母校当作人生的一种仪式?为什么真光文化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和真光印记”?为什么真光校友对母校有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荣誉感?为什么长堤真光与真光小学能顺利合并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这一切都源于真光在过去145年里延承“尔乃世之光”校训,秉光前行,育有爱、有光之人;源于真光过去四年的教育改革创新,育时代所需之才;源于真光教育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育有家国情怀的学子。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理念,在每一位真光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滋养着数以万计的真光学子快乐成长。我想,这种力量就是真光文化的力量,就是真光学校走向教育自信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由于坚守“真光文化之根”,用“尔乃世之光”校训激励一代代真光学子成人、成事、成业,成为国家建设的各方面人才,真光才因此成为真光人教育之心的归属,成为街坊满意和称道的学校。

二、传承融合与创新,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2016年,在一场惊艳广州城的“长真晓月·广府风华”的中秋晚会上,真光孩子极具广府特色的“月光光”“落雨大”,真光教师的芳华旗袍,无不寄寓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可以说,在这场晚会中,真光“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的教育探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真光为什么举办这样一场活动?答案是:传承、融合与创新。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社会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模式,育新时代人才。我们希望把真光办成一所原生态、致良知的无功利学校;一所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有美感的无边界学校;一所有传承、更有创新的无固守学校。这是我们的教育愿景与追求、使命与担当。

这样的愿景让我们打开门来办学、融合社会力量育人;让我们打破传统师资的边界,慧纳各界文化大咖,用文化、技艺、情怀助力和温暖学校的教育;这样的追求让我们打破传统的学习界限,育人不为功利,成长不唯分数,让学生在游戏、体验、动手、合作中快乐地学习,自然地生长;这样的使命也让我们打破学校和地域的边界,“用最中国的文化培育学生人文内涵,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用最国际的教育视野拓展学生的人生境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心和行美,成为最好的自己,如同真光145年的校训所说“尔乃世之光”,在融合、开放、创新的模式中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这一点,我们在十九大報告中找到了方向与契合点,那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说,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增强了学校教育自信,让我们进一步厘清了未来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门径。

三、创“文化育人”新举,守时代教育使命之根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无疑为教育领域内教育自信的建立和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

动力。

在“文化育人”、文化传承的大命题下,基础教育应该如何育人?如何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同样,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继往开来。

近年来,我们利用真光作为中国南方第一所女子学校的历史创办了真光女子书院,开启了现代女子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礼、乐、静、美”的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审美情趣、生存技能的新广府现代智慧女性;利用孙中山先生在潮州会馆的振臂演讲历史创办了中山少年学堂,开启了现代男子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阳光自信、刚强勇毅、谦和有礼、责任担当的中山少年。

我们让学生从旗袍、中山装的特色校服和中华礼仪中懂得什么是形象美;从灰塑、剪纸、粤剧等课程中懂得什么是艺术美、传承美;从校园广府庙会、商品拍卖会中懂得什么是创业美;从中华吟诵、国学经典的阅读中懂得什么是人文美;从3D创客、机器人、车模、航模中懂得什么是科技美、创新美;从校史讲解、长堤到长洲的行走中懂得什么是家乡美;从“一带一路”的全学科主题融合教育中懂得什么是祖国美;从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青少年的国际交流中懂得什么是世界美……“天性使人真,教育使人美”,我想真正的好教育应当是美的教育。真光的“爱·美·人”教育,打破了狭义的“美”的边界,在“健体、施文、悟商、雅趣、融创”的课程新样态中,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塑造美、传播美,从而做到真正关注教育均衡,走出优质发展的办校道路。

从生命教育到生活教育,从科学精神到家国情怀,从提升人文气韵到内化审美素养,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真光期待将师生引向诗和远方,引导师生们在无边界的教育中看到无边界的人生,活出生命的各种可能,为师生演绎和美人生奠基。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到广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校,从广州市首批文明校园到广州市好学校,我们自觉地担当着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的历史使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国民闺女和少年儿郎,只为他日真光少年,终成耀眼“为世之光”!“教育不为名利,只为万物生长”,这就是教育做到“天下为公”和“人民满意”的本真,这就是值得教育者牢牢守护的教育立命之“根”。

通过深入学习和体会十九大报告,我们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进一步自觉树立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自信,植“根”于学校、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教育使命,汲取人类教育智慧,投身到伟大的教育变革和创新实践中。我想,教育之路唯有踏实走好,教育之信仰唯有坚守不懈,教育之根唯有积基树本,那教育的夜空,方会在我们埋头昂首间,星光点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化如是,教育亦如是。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之根育人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美丽的汉字,中华文化之根
颂歌
贾丽的诗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学校推介
臂挡烈焰 舍己为群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