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育:经历一场“加法”

2018-03-09余建波

中国教育网络 2018年1期
关键词:加法教室智慧

文/余建波

回顾2017年,在线教育又经历一场“加法”,有的内容融入了在线教育,有的内容还在努力中。2013年,慕课来到中国,2014年中国高校开始对“慕课”进行本地化,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中国式慕课——国家级精品开放式在线课程评选在2017年底尘埃落定。和慕课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SPOC(私播课),越来越多的高校摒弃LMS(学习管理平台)部署了SPOC平台并开展“翻转课堂”。在中国,将它称之为“混合式教学”。下文将从七个方面回顾2017年在线教育发展历程。

全面开展精品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认定工作

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各高校将组织实施在线教育普惠行动,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继续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截止到2017年底,国内共有在线课程平台60余家,得到国内高校公认的服务平台有六家: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智慧树、优课联盟、人卫慕课。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慕课学习者约3000万,国外几个主流慕课平台的学习者约6000万。中国慕课学习人数增长明显快于国外慕课平台。不久前,教育部认定了首批国家级精品开放式在线课程。

高校大规模开展“混合式教学”

2017年3月18~20日, 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的高等教育智慧学习展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的《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指出,在未来的1~2年,随着慕课(MOOC)、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广泛地使用在线学习,并将其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自2012年以来,慕课已成为当今社会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借助于慕课系统性、专业性、时效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习者通过慕课优化知识结构,尤其体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

同时,由于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丰富,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将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开展混合式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课堂教学也将从量变到质变。在线课程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相融合,开展高效的混合式教学将越来越被老师认可,在教育部的认定文件中也提到了“教师需要将在线课程用于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

“手机”将在线教育落地课堂

在2017年,国内两款软件火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送了高校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开展思政课的混合式学习。一款是学堂在线推出的“雨课堂”,一款是北京蓝墨科技推出的“蓝墨云班课”。这两款软件都是通过利用学生的手机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前几年,我们一直想办法限制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甚至出台各种措施课前收手机。而2017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改变政策,鼓励学生用手机,并开通免费的校园网络,为学生的在线移动学习提供便利。使用手机开展混合式教学有几个好处:

1.疏导学生用手机上课,避免学生不能玩手机的逆反情绪;

2.教学资源快捷传送到学生端,督促学生在线预习;

3.教学过程透明化,老师可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4.教学管理数据化,教学过程的记录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国内类似的手机课堂软件还有很多,如UMU、学习通、课堂派、微助教、课立方等,今后,越来越多的课堂将会把手机运用起来。

企业慕课与行业慕课并起

2017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通过慕课的形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及生态链。如华为大学推出了“大数据系列慕课”,IBM大学通过大数据慕课向全球大学及慕课平台推广,英特尔、微软等公司也加入了企业慕课的行列,意在通过在线教育做好自己的产品链及服务链。

校企合作方面,“行业慕课”正推进在线课堂的垂直领域发展,以“阿里云大学”为例,阿里云大学通过品牌授权的模式将整个专业的在线培养方案与高校(高职居多)的专业培养相结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双师指导(校内教师指导理论、企业导师指导实践)。行业慕课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慕课解决了教学资源的问题,校企联合培养解决了行业慕课落地的问题。这种形式更有利于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直播互动”为在线课堂的落地服务提供平台

2017年,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加入直播互动环节。各大慕课平台也通过直播互动平台开展讲座、答疑、翻转课堂。直播互动解决了在线平台互动的异步性(部分学生很难即时获得教学反馈与答疑)。同时,随着移动资费的大幅度下调,在线学习者大量使用手机参与直播互动。所以,直播互动的效果特别明显。

即时直播互动拉近了在线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直播中引入了互联网常用的打赏、弹幕等功能也活跃了直播课堂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越近,学生的收获越大,教师成就感越大。直播互动的引入正好解决了在线课程的“远距感”。

同时,由于直播用户的大幅度增加,互动直播课堂的现场监管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何做好直播互动平台与在线课程平台的融合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付费” 为在线教育铺设变现通道

为知识付费已经得到在线用户的认可,在线用户通过知乎、分答等模式获得专业的回复并“付费”。自媒体与在线教育相融合,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通过自媒体分享知识并获得“赞赏”,国内发达的移动支付平台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利。知识付费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知识付费的模型,越来越多的“新型大学”出现。以李善友创立的混沌大学为例,“混沌大学”将创新创业前沿的专家与在线学习者链接,建构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式、双师型“大学”。

智慧教室和轻量级的课堂融入

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高校更多转向教学环境的改造,这也给不少商家机会大规模建设智慧教室。有的学校新建教学楼或装修教学楼时都会考虑配备“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标准很多,各家标准不一,更多侧重于教室硬件环境的改造。智慧教育、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大多以“智慧”为名,实则多媒体教室。

但是,智慧教育真正解决的办法不是配置高端的硬件设备,智慧教育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将学生融入课堂,如何将优质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智慧教学的设计就成了老师变革的难题。如果将智慧教室当多媒体教室使用,其实,学生仍然在课堂中被动听课,无法融入课堂进行互动式学习。

轻量级的课堂融入,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蓝墨云班课、课堂派、微助教等轻量级教学工具,将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室、投影屏、显示屏、桌椅)、教师的PPT、学生及学生的手机融为一体,实现“移动版”的智慧教室。如果重新定义智慧教育,我们会将智慧教学设计作为必备条件。

2017年作为中国在线教育的分水岭,如果未来五年的工作做好了,在线教育将会有长足发展。2012年,慕课浪潮席卷全球,但是,国外的慕课并没有大规模走进校园,完成率没有得到提高,慕课实现盈利也是遥遥无期。但是在中国,慕课与课堂相结合,慕课成绩转换为学分,慕课与招生相结合……慕课与教育的融合给慕课的中国化加快了进程。我们相信未来五年将会成为中国高校引领国际在线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加法教室智慧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例谈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做“加法”
苏州西部生态城:创新思维做好生态“加法”
结构调整的“加法”与“减法”
找到公司“加法”与“减法”的平衡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