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语言类期刊“走出去”研究

2018-03-08曾敏莉马永军

科技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走出去倡议一带一路

曾敏莉+马永军

摘 要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标志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国语言类期刊作为对外宣传我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应该担当起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但是当前语言类期刊在“走出去”倡议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有效地促进语言类期刊实施“走出来”,增强其传播能力。

关键词 语言类期刊;“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5-0190-04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标志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国内经济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对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语言类期刊作为对外宣传我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理应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潮流下,积极推进“走出去”倡议,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实力,更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

1 我国语言类期刊实施“走出去”倡议的背景分析

1.1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

同时,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就是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一带一路”倡议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市场运作、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合作原则,旨在共同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能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提升区域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区域能源市场深度融合,促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以满足各国能源消费增长需求,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从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不断促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了合作,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文化倡议,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是超越文明隔阂、超越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优越的基本途径。

1.2 自身战略背景

从现代语言学奠基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理论研究,我们就世界语言学可以看出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全球化、国际化浪潮汹涌澎湃;二是西强东弱,国外强国内弱:三是重视局部分析,轻视整体思考。

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传播创新成果、传承创新思想、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的重要使命和重要功能。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优秀的期刊将成为学术交流平台和维系科研共同体成员的纽带。[ 1 ]

一个国家期刊的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综合科技实力和科研凝聚力的水平,同时,期刊作为重要的科研交流平台,往往能为一个国家提供良好的政策上的决策,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方法指导。

语言类期刊作为我国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研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起到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研究向导作用,对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也直接起到促进交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语言类期刊总体上国际化水平较低,“走出去”的能力还较差。

语言学作为一个整体,要想实现国际语言研究国际化,实现质的飞跃,语言类期刊应该承担起这样的作用。

2 语言类期刊“走出去”的意义

自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以来,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响应,按照“一带一路”当前的规划,其涉及到的国家多达65个,据有关资料显示,65个国家所使用的官方语言就达到78种,而各种民族语言有2 400多种,所以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进一步实现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从而引导人类文明创新和建设的主导地位的过程,“一带一路”的规划涉及到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就曾经说过“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可见,语言上的交流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的基本,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关键。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丰富,各地方言差异较大,这些为我国语言学者研究语言方言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有关的研究语言的学术期刊种类较多,研究宽度和深度较大,例如《语言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等刊物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这些语言类期刊为我国广大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文献参考。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言类期刊呢?语言类期刊是指“以代表语言学学科各领域的学术水平,反映其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为办刊宗旨”的学术理论类期刊。[2]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语言类期刊主要是以研究人类语言为对象的学科,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出了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和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endprint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对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语言类学术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这一类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反映语言学最新理论和问题的学科。语言类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

前文我们分析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语言上的交流沟通是基础,规划和愿景的实现都要以语言为工具,我国的语言类期刊作为以研究语言为主要对象的期刊,积极实施“走出去”倡议,对宣传我国的语言文明和语言文化无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国外学者和读者能够了解我国国情提供了最新的文献资料,为学习我国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因此,我国语言类期刊的“走出去”倡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先锋引导作用,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又对语言类期刊“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两者互补,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们以语言类期刊作为我国整个期刊“走出去”为范例的缘由。

3 当前我国语言类期刊“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期刊界对期刊国际化的讨论越来越多,期刊国际化是我国期刊产业界建设无国界传播文化的一个动态过程,期刊国际化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期刊所使用的语言主要以英语为载体;二是国际被公认的检索收录;三是外籍成员加入编委会,成为常任编委人员;四是审稿专家中有外籍人员参与;五是发行范围至全世界大部分地域;六是编辑出版国际化;七是电子网络的应用。所以我国期刊国际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是我国发展期刊国际化的首要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全世界的目光齐聚中国,国外对中国的学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中国的学术实力水平日益提高,原创性的成果智慧得到了国外学者的认可,在这样的缘由下,国外大量的学术机构给我国带来了合作的机会,“引进来”为我国的期刊发展带来了活力,提升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我国期刊的“走出去”则是更高级的阶段,“走出去”的内容主要包括期刊内容、期刊语种、期刊学科、期刊机构和期刊地域等方面。

当前,我国语言类期刊“走出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我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中国学者作为参与者进行合作率较低,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以科技期刊为例,国外140多个学科、专业的8 825种科技核心期刊,分布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兰、前苏联等6个国家就占有7 301种,占总数的82.7%,与之相对应的是科技期刊论文产出数量的地区分布,两者保持了平行发展的关系,同样是以美、英、日、德、前苏联等国家名列前列,其中美国作者的论文产出量的比例为37%[3]。

2)英文期刊总量低于中文期刊,我国语言类期刊出版与其他非英语国家相比,英文期刊的数量较少,与我国的学术发展水平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者用英文同国际学者进行交流沟通。

3)营销手段单一,主要还是采用客户订阅,纸质发行的方式,营销方式即指营销过程中所可以使用的方法。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增加语言类期刊的营销方式就大大促进语言类期刊“走出去”进程。

4)网站建设进程不能与时俱进,我国语言类期刊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出版物,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期刊简介,产品动态,产品展示,在线留言,联系我们等内容,但是一个网站不仅仅包括如文字,图片(GIF,JPEG,PNG)和表格等,更应该包括矢量图形、动画、视频、声频等多媒体档案,还要加强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体验式互动建设,信息传播讲究的是真实、迅速,随着我国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应用的传播媒介要力求生动活泼,尽可能的贴近读者,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體验感和互动感,这样传播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多媒体时代,电脑网络的客户界面,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等现在都能以动态的模式反映在屏幕上,用户的体验感依靠的就是手、人脸以及语音识别等。

5)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稿源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引进了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但是后来因为历史缘由,这一体系被全部否定,后又再次参照欧美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建立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到现在并未重新建立自己特色的评价模式。

6)“走出去”观念落后,价值定位不准。大部分期刊编辑把“走出去”倡议简单的理解为被SSCI、A&HCI等收录就是“走出去”,没有认识到“走出去”的真正价值。“走出去”的真正价值在于把我国的文化和学术传播出去,以期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取得期刊的发展主导权,参与到国际期刊的生态平衡当中去。

7)期刊编辑的素养有待提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主动约稿能力,对稿件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对编校质量的不够重视等都直接影响到期刊的“走出去”。

4 语言类期刊实施“走出去”倡议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以上可以看出,要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施语言类期刊的“走出去”,只有借助现有的双边合作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endprint

4.1 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

现今的“新媒體”是指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外,信息以SNS社交网络、手机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尤其是移动网络媒体。

移动网络媒体在手机或网络电脑上呈现出语言元素丰富、信息量大并能做到及时更新、接受范围广泛、体验式互动等特征。

语言类期刊在网站建设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建设好网站,是基本途径之一。在建设期刊网站时,富有冲击力的色彩图案,首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冲击力”的色彩并不是指色彩特别鲜艳的颜色,例如红色,应根据期刊本身内容而定。网站字体可以样式多样化,字体、字形都可以根据内容变化,并附上图片。

以舒心的音乐为背景,以视频为导向,加上线互动,能使受众多途径的接收信息,增加传播的有效性。

4.2 充分认识“走出去”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语言类期刊的出版社和编辑,不单单是简单的提高编辑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提高约稿能力,对稿件的质量严格把关,对编校质量的充分重视,更要充分认识期刊“走出去”的价值,期刊构建文化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深入挖掘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建立起符合自身气质的文化素养是语言类期刊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责任。

4.3 提高稿源质量,增强自身价值

稿源的质量决定了期刊的质量,优秀的稿源不能简单的等待作者的投稿,更要主动联系各科研单位、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建立起适合自己期刊特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期刊评价体系中首先设立起“价值导向”指标,评价工作应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工作中区别好计量与评价的关系。

4.4 重视对读者的阅读方式的研究

分析了解新的工具和技术对读者影响,有利于改进传播工具和手段,提高期刊的传播效果。推行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学术期刊必须与传播的理念前沿相结合,移动阅读、浅阅读、碎片阅读都是当前读者主要的阅读方式,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期刊移动App等传播媒介都能增加期刊的阅读传播力。

4.5 重视英文期刊的出版工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有上百种语言并存,并且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种,已经成为国际化期刊出版的首选,[4]因此重视英文出版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肖宏.关于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2(10):41.

[2]金基石.对纯语言学期刊困境的几点反思[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8.

[3]曹明.国外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4:11.

[4]汤燕,马永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期刊广告语言研究[J].出版广角,2017:48.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出去倡议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