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影响评价

2018-03-08陈惠禺陈益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6期

陈惠禺+陈益琼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 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作为首选康复方案, 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3.26±0.25)分高于对照组的(2.32±0.38)分, 尿失禁评分(1.76±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89±0.2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20.87,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并改善其盆底功能, 安全指数非常高, 此法是值得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医治中推广使用的理想康复方案。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仪;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肉张力;盆底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partum pelvic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on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and pelvic floor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uerpera with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s first choic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ostpartum pelvic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on the basis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sco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cor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score as (3.26±0.25) points than (2.32±0.3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wer urinary incontinence score as (1.76±0.29) points than (2.89±0.2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4.61, 20.87,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4.00% than 1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pelvic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show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atients,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and pelvic floor function with high safety. It is a ideal rehabilitation regime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atients.

【Key words】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elvic rehabilitation apparatus;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科临床治疗中一种普遍见到的疾病类型之一, 该病的高危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妇女,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盆底结构受到严重损伤、或存在缺陷, 或功能出现异常障碍而致使其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病症[1]。除此之外,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的康复治疗与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为此, 給予患者实施直接有效的产后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2]。本文通过探讨分析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影响评价, 得出如下结论。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00例产妇, 按照患者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8.27±2.43)岁;新生儿体重3100~4000 kg, 平均新生儿体重(3525.12±158.34)kg。对照组患者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8.31±2.11)岁;新生儿体重3000~4100 kg, 平均新生儿体重(3500.30±200.01)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作为首选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盆底肌训练:全部患者在分娩后的1周开始实施盆底肌训练康复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的呼吸以适中的频率进行吸气呼气, 在进行吸气的过程中必须要尽量地将肛门缩紧, 缩紧的时间维持的时间≥3 s/次, 并且还需要注意身体的腹部、大腿、臀部等这几个部位的肌肉不能跟着进行活动, 呼气的时候尽量将身体放松到最好的状态。将这2个步骤多次反复进行15~20 min, 实施的训练次数≥2次/d, >3次/d。盆底康复治疗仪使用:观察组患者在分娩的第42天后开始选择应用盆底康复仪实施康复治疗, 本次治疗总共有2种治疗手段, 一种为电刺激治疗, 另一种则是生物反馈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实施的治疗为电刺激治疗, 将初始频率设置为50 Hz, 然后再逐渐地增加到

80 Hz, 脉宽设置在200~320 μs, 而初始的电流强度则是从0 mA开始进行, 再慢慢地提高到60 mA。然后给予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进行治疗, 选择压力波型为患者实施刺激治疗, 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 按照顺序依次对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这两个位置实施有效的高強度训练和协调性收缩训练。每次治疗时间维持在30 min左右, 1周进行2次, 治疗次数为

10次。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进行有效的产后康复教育。

1. 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子宫脱垂、腰骶痛、痔疮)作为本次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3.26±0.25)分高于对照组的(2.32±0.38)分, 尿失禁评分(1.76±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89±0.2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20.87,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老年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 而致使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盆底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以及出现异常的功能障碍而造成的[3]。生物反馈治疗是基于盆底肌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康复的一种医治手段, 利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能够对患者的盆底肌的电信号进行检查, 结合信号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行锻炼、掌控患者的盆底肌的收缩反应以及舒张功能, 进而能够有效强化患者的盆底肌。另外, 电刺激技术可以对患者盆底肌的张力、协调能力二者起到较强的刺激作用, 能够防止患者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临床症状[4-6]。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评分(3.26±

0.25)分高于对照组的(2.32±0.38)分, 尿失禁评分(1.76±

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89±0.2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1、20.87,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明了, 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能够改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 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能. 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4(2):46-47.

[2] 胡小玲, 徐秀兰. 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3):161-162.

[3] 吴君梅.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医学综述, 2014, 20(8):1489-1491.

[4] 顾雪芬, 陈红玲, 康琳, 等. 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14(20): 133-134.

[5] 王诗章. 围绝经期盆底康复联合中药及雌激素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 2015(5):103-104.

[6] 言彩蝶, 黄慧红, 梁鸿. 盆底康复仪结合中医调护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当代护士旬刊, 2016(9):4-6.

[收稿日期:2017-1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