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堂集》释词三则

2018-03-08

语言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士禅师和尚

金 克 中



《祖堂集》释词三则

金 克 中

(湖北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62)

《祖堂集》是五代时编辑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里面保留了大量五代时的口语词汇,文章选择了“白搥”“灼然”“党其所习”三个词语予以考释。

祖堂集;白搥;灼然;党其所习

《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辑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书成于保大十年(952),北宋后在中国失传,幸好还保存在朝鲜高丽版《大藏经》中,后来出版的影印本都是根据这个版本。1993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在国内首次影印出版了这部书,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把《祖堂集》编入“佛学名著丛刊”予以影印出版,1996年岳麓书社在大陆第一次出版了吴福祥、顾之川校点的重排本。由于《祖堂集》记录的基本上是唐五代时的口语,同时禅宗语言的机锋问答极其怪异,语句很难懂,而且还使用了许多唐五代时的俗别字,加之刻本有许多模糊之处,因此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本文选取了书中三个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提供一些帮助。

一 白搥

“白搥”,禅宗语录常见。白即禀白,告白。“搥”字,唐宋时期有不同写法,《祖堂集》中多作“搥”,《景德传灯录》中多作“槌”,《五灯会元》中多作“椎”。槌本为佛教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打击器具,为八角形的木制物,象征佛教宇宙观中须弥山之八方,《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七类呗器门“椎”:“解者曰:‘造槌为八角,像须弥八方也。’忠曰:‘有须弥为椎之语,故作此说。’”①又有承受搥击之小木台,称之为“砧”。“白搥”里的“搥”则为动词用法,意为鸣槌、打槌。

鸣槌、打槌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仪式。唐·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竹林寺斋礼佛式:午时打钟,……表叹师打槌唱‘一切恭敬敬礼常住三宝、一切普念。’……打槌唱云‘施食咒愿’。上座僧咒愿了,行饭食。上下老少道俗男女平等供养也。众僧等吃斋了,行水汤口。次打槌念佛。表叹师打槌云……。念佛了,打槌随意,大众散去。”宋·宗赜《禅苑清规》第六卷“警众”:“凡闻钟鼓鱼版,须知所为。……维那最初打槌一下者,众僧开钵也(随槌声白念心经三卷)。次打槌一下者,白设粥意也(或表叹读疏)。次打槌十下者,念十佛名也。次打槌一下者,首座施粥也。又打槌一下者,粥遍也。粥罢打槌一下者,众僧下堂也(住持人出堂,众僧方可上钵)。”元·德辉《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椎”:“斋粥一时,僧堂内开钵念佛唱食遍食施财白众皆鸣之,维那主之,下堂时圣僧侍者鸣之,知事告退时、请知事时亦鸣之。”

打槌之法,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和《禅苑清规》中都有记载。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维那先户外具仪敛掌,傍门面入已,至打处,立合掌,右手取椎举起,拟砧讫,然后打一声,不得有重响。”《禅苑清规》第六卷“警众”:“维那打槌之法:先问讯讫,右手仰把槌柄卧砧面上,令槌头向身。展左手两指仰副槌楞,徐运槌柄旋转击之,即覆左两指接砧楞然后手正,下槌不得过五寸,一转槌不得离却本位也。”

初时,凡打槌白事辨明佛理,都称为“白槌”,后禅宗中多指住持开堂说法时的打槌辨佛事,一般是由禅林中六知事之一的维那来担当。宋·善卿《祖庭事苑》卷第八“白椎”:“世尊律仪,欲辨佛事,必先秉白,为穆众之法也。今宗门白椎,必命知法尊宿以当其任。长老才据座已,而秉白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长老观机,法会酬唱既终,复秉白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椎”:“住持入院开堂将说法时,诸山上首鸣之,谓之白椎也。”元·自庆《教苑清规》法器门第十“椎”:“僧堂中椎,知事告退时亦鸣之;法堂上椎,住持入院将说法时诸山上首鸣之,谓之白椎也。(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即下座)。”

在唐宋时期的禅宗文献中“白槌”一词多有出现。有维那白槌的,《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三“金陵清凉法灯禅师泰钦”:“师次住金陵龙光院。上堂升座,维那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曰:‘维那是第二义,长老只今是第几义?’”《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三“筠州洞山清禀禅师”:“开堂日,维那白槌曰:‘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曰:‘也好消息,只恐汝错会。’”《五灯会元》卷第三“百丈怀海禅师”:“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五:“圣修禅人请上堂,师升座,维那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师云:‘文殊来也,诸人还见么?’那出众作礼。师云:‘将谓是文殊。’那云:‘适来也不差。’师云:‘犹隔天涯在。’”《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师开堂日,大众迎至法座前,僧官宣疏罢,拈香祝圣毕,遂就座。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乃云:‘会么?昔曼殊大士,于灵山会上十万众前,将末后一槌以为第一义句。今日上首倒行此令,且道与昔是同是别?’”

有住持亲自白槌的,如《祖堂集》卷第三“荷泽和尚”:“师乡信到,报父母俱丧。师乃入僧堂白搥曰:‘父母俱丧,请大众念摩诃般若!’大众才坐,师曰:‘劳烦大众,珍重。’”《祖堂集》卷第六“洞山和尚”:“师有时示众曰:‘吾有闲名在世,谁能与吾除得?’有沙弥出来云:‘请师法号。’师白搥曰:‘吾闲名已谢。’”《五灯会元》卷第十一“兴化存奖禅师”:“次日,师自白椎曰:‘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即便出院。”

有其他僧众白槌的,如《祖堂集》卷第八“青林和尚”:“当时轨䛒上座出来问:‘正当一色时,还有向上事也无?’先师云:‘无。’其僧‘珍重’便归僧堂,白搥云:‘五百来人在这里,莫是不为向上事?堂头和尚道“无”。不可成持,合杀处折合了休去。若是某甲,不得在这里虚过一生。’因此大众总装裹。”《五灯会元》卷第九“仰山慧寂禅师”:“师卧次,梦入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师遂就座。有一尊者白槌曰:‘今当第二座说法。’师起白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及觉,举似沩,沩曰:‘子已入圣位。’师便礼拜。”

二 灼然

“灼然”意为“确实”,有时写作“酌然”,有三种用法。

第一种单用,是对前面别人说法的认可。《祖堂集》卷第十“镜清和尚”:“‘如何是黄叶?’师云:‘此未为真。’僧曰:‘与摩则更有向上事在。’师云:‘灼然!’‘如何是向上事?’师云:‘待你一口吸尽镜湖水,我则向你道。’”这一例是对“更有向上事”的肯定。《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道吾到南泉,师问曰:‘阇梨名什摩?’道吾对云:‘圆智。’师云:‘智不到处作摩生?’道吾对云:‘切忌说著。’师问曰:‘灼然!说著则头角生也。’”这一例是对“切忌说著”的肯定。《祖堂集》卷第十一“齐云和尚”:“时有学人问:‘只如龙花之会,何异于灵山?’师云:‘化城教一级。’僧云:‘与摩则彼彼不相羡也。’师云:‘前言终不虚施。’僧云:‘未审当初灵山合谈何法?’师云:‘不见道“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僧云:‘与摩则“不睹王居殿,焉知天子尊”?’师云:‘酌然,瞻敬则有分。’”这一例是对“不睹王居殿,焉知天子尊? ”的肯定。

第二种用在重复别人说过话的前面。要么是先扬后抑(如下面第一例),可理解为“虽然确实是‘……’,但是……”;要么是反讽(如下面第二例、第三例),又作“灼然是”,可理解为“果然是”。《祖堂集》卷第十七“岑和尚”:“师答曰:‘动与不动,是何境界?’大德云:‘言不关典,非智者之所谈。只如和尚言“动与不动是何境界”,出自何经?’师答曰:‘灼然“言不关典,非智者之所谈”,大德岂不见道《首楞严经》云……’”《祖堂集》卷第三“慧忠国师”:“肃宗皇帝问:‘一切众生,忙忙业性,无本可据,日用而不知,此意如何?’师拈起金花叠子向帝曰:‘唤作什摩?’帝曰:‘金花叠子。’师曰:‘灼然是“一切众生,日用而不知”。’”《祖堂集》卷第九“罗山和尚”:“轸上座问:‘只如岩头和尚道“洞山好个佛,只是无光彩”,未审洞山有何亏阙便道无光彩?’师唤‘无轸’,无轸应喏。师云:‘酌然好个佛,只是无光彩。’轸云:‘大师因什摩拨无轸话?’师云:‘什摩处是陈老师拨汝话?快道,快道!’无轸说不得,师便打之。”

第三种用于根据别人的话或某种情况作出一种判断,也作“灼然是”。《祖堂集》卷第七“夹山和尚”:“洞山便失声云:‘夹山道什摩?’对云:‘贵持千里抄,林下道人悲。’洞山云:‘灼然夹山是作家。’”《祖堂集》卷第四“药山和尚”:“百丈索道吾信,岩便取,呈似和尚。和尚见了云:‘灼然是“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你不用在我这里,便速去。’”《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一“福州石佛院静禅师”:“僧问:‘学人欲见和尚本来师时如何?’师曰:‘洞上有言亲体取。’僧曰:‘恁么即不得见去也。’师曰:‘灼然“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三 党其所习

《祖堂集》卷第二“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高祖武德四年九月日,有前道士太史令傅奕,先是黄巾,党其所习。遂上表废佛法,事十有一条。”

此处“黄巾”指道士,袁津琥(2001)已有此说,今更申之。《广弘明集》卷十三释法琳《辨正论》:“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信度。矜白鸟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争辉日月。”《广弘明集》卷二十五释道宣《叙太宗皇帝令道士在僧前诏表》:“贞观十一年,驾廵洛邑,黄巾先有与僧论者,闻之於上,上乃下诏。”以上“黄巾”皆指道士。关于太史令傅奕上表废佛法之事,《广弘明集》也有记载。《广弘明集》卷二十五释道宣《叙高祖皇帝问出家损益诏表》:“武德四年,有太史令傅奕者,先是黄巾,深忌缁服,既见国家别敬,弥用疚心,乃上废佛法,事十有一条。”而傅奕曾作道士的事,《广弘明集》中也有论及。《广弘明集》卷十二释明槩《决对傅奕废佛僧事》:“……而奕……,其故何也?奕曾为道士,恶妬居怀,故毁圣劣凡,赞愚胜智,以下夸上,用短加长。”为什么“黄巾”可以代称“道士”呢?因为道士着黄巾,当时的僧人就把道士的服饰与汉末黄巾起义军的装束联系在一起,以贬损道士,如《广弘明集》卷九周甄鸾《笑道论〈出入威仪三十三〉》:“臣笑曰:《自然经》云:道士巾褐帔法,褐长三丈六尺,三百六十寸,法年三十六旬,年有三百六十日。一身两角,角各有六条,两袖,袖各六条,合二十四条,法二十四气。二带法阴阳,中两角法两仪,乃至冠法莲华巾也。《自然经》既有科律,何以不依?乃法张鲁黄巾之服,违律而无识也?”又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七:“至于灵帝中平元年而张角起置三十六万众,数十万人皆是黄巾,故天下号曰‘黄巾贼’,故今道服由此而兴。”

“党其所习”,“党”义为“偏私”、“偏袒”、“偏向”、“认为……对”。《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注:“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国语·晋语五》:“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韦昭注:“阿私曰党。”

“习”可有两种理解,一是“亲近、狎”,“所习”指“亲近的人”。《吕氏春秋·任数》:“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高诱注:“习,近。”《汉书·五行志》:“亲近习,长同类。”颜师古注:“习,狎也。”“党其所习”即“偏袒自己亲近的人”,其义近于下面例中的“党其私”、“党其所亲”、“党其所近”。《后汉书》卷八十七“刘陶传”:“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晋书·张华传》:“今党其所亲,为不母於圣世。”《唐文粹》卷二十六元稹《论教本书》:“人情之莫不欲耀其所能而党其所近。”二是“学习”,“所习”即学习过的东西,或以前接受的学业、思想。《弘明集》卷十三“郗嘉宾奉法要”:“夫无常显证日陈于前,而万代同归终莫之悟。无瞬息之安保永世之计,惧不在交则每事殆懈。以之进德则功无覆篑,以之治心则惰其所习。”《广弘明集》卷八释道安《二教论》:“子谓仁由失德而兴,礼生忠信之簿,安其所习,毁所不见。且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岂在饰敬之年责报之岁哉。”《旧唐书》卷二十五:“按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诸侯亦同五。刘子骏议开七祖,邦君降二。郑司农踵玄成之辙,王子雍扬国师之波,分涂并驱,各相师祖,咸玩其所习,好同恶异。遂令历代祧祀,多少参差,优劣去取,曾无画一。”

本文中的“习”,我们倾向于第二种理解,“党其所习”即“认为自己以前所学的学业、接受的道教思想正确”、“偏向于自己所学的道教”,其义近于下例中的“党其偏见”、“党其所学”。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十八:“信行所撰,虽引经文,皆党其偏见,妄生穿凿,既乖反圣旨,复冒真宗。开皇二十年有勅禁断不听传行,其徒既众,蔓延弥广,同习相党,朋援繁多。”宋·沙门释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下:“呜呼!今吾辈比丘,其所修戒定慧者,孰不预释迦文之教耶?其所学经律论者,孰不预夫八万四千之法藏乎?乃各私师习,而党其所学,不顾法要,不审求其大宗正趣。反忽乎达磨祖师之所传者,谓不如吾师之道也。是不唯违叛佛意,亦乃自昧其道本。可叹也夫。”元·释圆至《牧潜集》卷四序:“欲为通人而党其所学,不肯博知广见以尽天下之能,其可谓通耶?”

袁津琥 2001 《祖堂集》释词,《古汉语研究》第4期。

①关于法器“槌”的形制以及“白槌”的含义,也有不同的说法。清·仪润《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法器章“犍椎”:“梵语也。声论翻为磬,或翻钟。《增一阿含经》云:阿难升讲堂,击犍椎者,此是如来信鼓也。又诸律论,并作犍槌,或作犍椎。槌,音地。《羯磨疏》中,直云犍地。故《五分律》云:随有瓦木铜铁,鸣者,皆名犍地。由此观之,则凡取音齐众者,皆是耳。至于上堂说法前击磬,谓之白椎。(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说毕击磬,谓之结椎。(结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昔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此即结椎也。”仪润认为,槌即犍椎,翻译为汉语则为磬或钟,白槌则是上堂说法前击磬。不过,我们看到,唐至清禅宗典籍中“槌”多次作为一种独立法器出现在法事活动中,且有具体的打槌之法,而唐代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五台山竹林寺斋礼佛事的仪式中,也有表叹师多次打槌的记载,所以,很难否定“椎”作为一件独立法器的存在。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Lexical Items in(祖堂集)

JIN Ke-zh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62,China)

(祖堂集) is a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Zen which edited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It retains a great deal of oral vocabulary in the Five Dynasties.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three words(白搥),(灼然),(党其所习) to investigate and explain.

(祖堂集);(白搥);(灼然);(党其所习)

H131

A

1000-1263(2018)02-0090-04

湖北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T201603)

金克中,男,1972年生,河南固始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猜你喜欢

道士禅师和尚
A New Way of Dao
小和尚打水
小和尚
王婆酿酒
《道士下山》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