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

2018-03-08柳小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关怀诚信人文

柳小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设计系,浙江 温州 325035)

一、问题的提出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1]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诚信道德自觉。然而,高职院校在具体实践中又常常表现出诚信教育的不足与脆弱,甚至有高职院校给每位学生办诚信证,以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2]。这并不是学生诚信教育的偶然现象,而是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真实反映。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研究者对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诚信缺失现象都做了严密的论证,从意识、制度、课程、活动等不同方面,遵循诚信外在约束规范性的思路,对高职院校开展诚信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如构建教育体系、建立惩戒与监督机制、开发隐性课程、完善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等[3-5]。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回应和反思了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设计和规划了诚信教育的实施路径,对促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育体制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协调多方力量。从教育的本质看,最主要的因素是诚信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更需要将诚信教育价值取向“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从利益考量转移到人文诉求”[6]。反观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多从外在的控制与规劝入手,少有从内在的领悟与体验进行引导。这正凸显了诚信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真实情形。教育是人对人的交流活动,使受教育者自然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然天性,而不是人对人行为的约束和控制[7]。人文关怀强调对人的价值、尊严和潜力的肯定,关注人性全面发展。缺乏人文关怀的学生诚信教育会演变为一种单方面教育灌输的工具或手段,不能发挥其引导学生构建人生、丰富职业精神、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导致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内容和实践两方面都流于形式,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事实上,诚信教育本身应体现人文关怀价值,即“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即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8]诚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行为的诚信(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而是诚信的行为(由诚信动机等因素引发行为)。前者表现为外在规范性约束,后者则是内在自发性行为。此外,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鼓励和表扬远少于冷落和批评,他们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得到认可和鼓励。有研究者提出,“后示范”建设更需要强力推进人文知识、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建设更具人文、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卓越的高职院校[9]。因此,“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诚信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建构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的诚信教育目标。本文从诚信的内在自发性视角对高职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理性反思。

二、人文关怀与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任务

立足人文关怀开展诚信教育重在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诚信行为是内心的愿望,而不是外在条件性行为的要求。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人文价值

诚信是我国儒家文化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孔子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孟子曾用“天道”与“人道”阐述“诚”的基本含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可以说,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代圣贤雅士追求的美好个人品质。它强调个人行为,而不是社会规范性约束,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倡诚信的缘由。目前,诚信教育比较关注社会性影响,而对其在个人的价值提炼、分析上关注不够,学生普遍不重视诚信对个人发展的直接价值,当社会上出现不诚信的现象时,学生易对诚信失去信心,可能导致道德危机。立足人文关怀开展诚信教育需要全方位传递诚信知识和诚信价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诚信内涵,引导他们对诚信品质的人文价值和功利价值进行合理认知,即诚信是个体做人的本分,而不是外界的强制要求。从不诚信行为出卖的是个体的人格而不是个体的利益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诚信教育。

2.提升学生对诚信价值的评判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种道德精神资源,诚信的伦理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宣扬。同时,诚信也融入其他领域,其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就伦理价值而言,诚信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心态和基本的伦理情感,展现个体的完整人格。就政治价值而言,商鞅“城门立木”促进秦国变法,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惨遭灭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个人诚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就经济价值而言,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交换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诚信是维系契约关系和交换行为的无形枢纽,是市场秩序的支柱。就文化价值而言,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思想信念,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历史证明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因子。因此,立足人文关怀开展诚信教育应增强学生对诚信价值的评判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基于文化传统与理性精神之上的诚信品质,引导高职学生求真、向善、趋美。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由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不同,形成了个体不同的价值取向。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即从第一阶段的避免惩罚到第六阶段的遵守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10]。诚信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并且个体自我发展的水平不同,也影响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发展。有研究已证实,3至8年级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在价值取向上,低年级学生倾向于规范性的外在价值,高年级学生对内在价值取向明显增强[11]。基于此,学生已经历了诚信价值取向由外在价值转向内在价值的发展历程。由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理论判断,学生在经过前一阶段对诚信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后,开始逐步建立起个人诚信观和言行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诚信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与选择,将正确的外在的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内在的自我价值取向。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路径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方法需要作相应调整,总的方向是通过具体的实施路径逐步消除当前诚信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彰显诚信教育的人文关怀,从“成事”转向“成人”。立足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双重属性,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应从坚持校企合作、依托实训教学、创设两难诚信问题、重视情感因素等方面着手。

1.坚持校企合作,将诚信教育立足于企业发展需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之一。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与校企合作紧密联系,以凸显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众多政策性文本中,均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可以看出,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学校与企业将从浅层次的合作走向深层次的一体化办学[12]。因此,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立足企业发展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有利于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诚信观。具体措施上,可结合企业对诚信道德的认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效地融合企业诚信文化与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模拟企业或市场运作,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诚信品质,丢弃功利的诚信和侥幸的心理。

2.依托实训教学,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技能学习

实训教学是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自身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成为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载体。同时,实训教学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诚信职业道德的良好平台。教师在学生实训、实习等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要求,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素养要求中的诚信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与专业技能学习一样,也做到“学做合一”。另外,在实训教学结束后,将学生的诚信表现纳入职业技能考核的范畴,从而提高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诚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也需要教师熟悉职业中的诚信要素及传递策略。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高超技能,而且要成为诚实守信的榜样。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这一尝试为高职院校依托实训教学,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技能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3.创设两难情境,将诚信冲突直陈于学生

一方面,教师要合理选用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活动和交往中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讨论生活中“诚实还是撒谎”的两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依据学生诚信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或改编工作岗位中含有诚信冲突和矛盾的故事情境供学生思考,有目的地促进学生诚信水平的提高。诚信两难问题旨在引起学生诚信认知上的冲突,引发讨论。教师要不断提出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之间矛盾冲突升级,并发现解决矛盾的方法。这样可有效解决诚信教育内容抽象与模糊的不利现状,最终让学生明白诚信有其内在的正确性,并且这种正确性不是由社会或行为结果确定的。以财会专业学生为例,教师通过创设“假账”和“饭碗”两难的困境,即在工作中被老板要求做“假账”,如果不做“假账”员工就要被辞退,让学生在贴近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以工作中的真实案例,直面诚信冲突,培养学生既不违备职业道德又不会被辞退的职业素养。

4.重视情感因素,将诚信品质内化于心

诚信教育在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的道德知识传授,也不是在规范行为指引下的道德说教,而是由诚信认知引发个体自我的诚信需求,并形成一种自身情感,从而引起诚信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即认知—需求—情感—行为,情感介入直接影响认知接受和外在行为。因此,在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共鸣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规劝和惩戒的诚信教育方法对此收效甚微,对话则是实现受教育者情感共鸣和体验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13]。对话作为时代的特征已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正在成为人类的生活状态。人文关怀视域下学生诚信教育,要求依托诚信自身的价值和魅力,通过人与人的对话,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情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诚信自觉,使诚信转化为学生的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后示范”建设过程中,通过“书记、校长体验学生的校园生活”活动,与学生做一天“同学”,鼓励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同堂听课、同桌进餐、同舍座谈、同场活动,在与学生互动、对话中,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引导学生诚信行为。

在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空间很大。人文关怀视域下诚信教育,并不是一种理念的倡导,而是能切实地体现在诚信教育内容、方法等具体的教育因素中。同时,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加合理,内容和方法更加具体,并且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猜你喜欢

关怀诚信人文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人文绍兴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