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安全文化建设促煤矿安全

2018-03-08陕西省煤监局张黎明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2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陕西省煤矿

陕西省煤监局 张黎明|文、图

陕西省是煤炭资源储量和生产大省,探明储量和煤炭产量均居全国第三。共有各类煤矿506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8处,地方国有煤矿87处,乡镇煤矿361处,总能力7.09亿t/a。近10年来,全省煤炭产量由不足1亿t增长到5亿余t,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百万t死亡率由2006年的0.932,下降到目前的0.10以下,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2017年,全省各类煤矿共生产原煤约5.5 025亿t,增加6 047.41万t;累计发生事故14起,死亡16人;百万t死亡率0.029。同比分别下降6.67%、50.00%和55.38%。

近年来,陕西省煤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主题,按照规范推进、示范引领、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多措并举、有序深入地开展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为全省煤矿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陕西省煤监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于2010—2011年起步、2012—2013年规范、2014—2015年巩固、2016—2017年提高,以“蹄健步稳,驰而不息”的劲头,稳步推进和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全省已有8处煤矿获得国家级示范企业称号,42处煤矿获得省级示范企业称号。

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新高度

为有力推动安全文化创建工作有序扎实开展,陕西省煤监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对申报省级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进行评查督导的通知》,不断完善和规范创建活动工作机制,做到了“五个明确”。

一是明确实施部门。从省局到分局,都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部门,落实了工作职责。

二是明确评价标准。2012年制定了《陕西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2013年、2015年结合创建工作实际又进行了修订,标准涵盖了组织保障、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环境、安全教育、安全诚信、全员参与等安全文化要素,特别是把3年内未发生死亡或1次3人以上重伤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达二级作为否决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明确评查程序。遵循企业自愿申报,“兼顾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原则,按照“企业自评、分局初审、专家督导、综合评定、表彰命名、推荐上报”的程序,每年对创建活动开展一次评查督导。

四是明确有效期限。省级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有效期3年。期间发生事故或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取消荣誉称号。

拓展安全文化建设新内涵

常言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千头万绪,需要科学的管理文化来支撑。陕西省作为产煤大省,506处煤矿中既有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矿井,又有采煤方法落后的石煤矿井,迫切需要规范而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创建工作伊始,陕西省煤监局坚持把此项工作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通过下发文件、开展调研、宣贯培训、现场督导等方式,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一是开阔视野明方向。2012年5月,陕西省煤监局组织有关处室、各监察分局和有关煤矿,赴省外典型煤矿就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考察,明晰了工作思路。

二是调查研究摸实情。通过现场观察、提问、听讲和面对面近距离交流等形式,掌握煤矿的创建实际,制订出台评价标准。

三是借智引力建标准。连续4年邀请全国安全文化专家作为文化指导,开展省级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培训解读,促进煤矿理解掌握标准和规范创建。

四是监察执法重培育。各监察分局在“三项监察”执法中,始终关注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宣传教育,注重发现和培育辖区先进典型,不定期开展督促指导。

全省煤矿企业代表到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观看学习职工井下“三功两素(三功:知识功底、专业功力、技能功夫;两素:身心素质、职业素养)”展示

共享安全文化建设新成果

为推进陕西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不断上台阶,陕西省煤监局连续4年聘请全国安全文化专家以及国家级示范企业有关负责人组成专家组,由局领导带队,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座谈问询、井上下检查等方式,对申报煤矿进行评查督导。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测评、网上公示,予以命名表彰。为扩大示范企业的好做法和影响力,坚持每年召开现场会向全省煤矿推广学习。

8家国家级示范企业和42家省级示范企业,既是陕西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行者,更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示范者,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神华神东锦界煤矿的“智慧”文化、陕煤神南公司张家峁煤矿的“六维聚合”文化、陕西建新煤矿“三同三合”文化、红石岩煤矿的“红实”文化、榆家梁煤矿的“泰山班组”文化等等,这些示范企业从不同层面上反映出近年来陕西省煤矿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尤其是红柳林矿业公司的以“心·Xin”文化为引领,构建“挽手贴心”安全文化的做法,得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高度肯定,召开现场会,发文号召全国煤矿企业学习借鉴。不少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主动申请参加现场会,主动要求下井观摩,并且在现场会结束后,不少企业又组建团队到先进企业学习取经,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公司、榆林神华能源有限公司青龙寺煤矿、陕西永隆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崔木煤矿等一方面积极向示范矿井学习,另一方面又积极组织班组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安全文化。

陕西省煤监局通过弘扬先进典型经验,使多数煤矿企业主要领导不断强化认同和理解,自觉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灵魂,在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日趋完善安全防控设施、日益优化硬件安全环境和企业形象的基础上,逐步注重从“软环境”入手,一手抓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目标和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个企业发展的本质,一手抓思想预防、行为预防、环境预防、设备预防、技术预防和质量预防这个安全管理的主体。两手抓、两手硬,既听声见影,更注重实效,确保了创建工作有声有色、形式多样和有序推进。

神华锦界煤矿“12345”班组建设法

形成安全文化新风尚

陕西省煤监局在推行安全文化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活动载体,深化内部变革。

一是立体宣贯,抓认同抓普及。通过在全省举办安全文化建设研讨会、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征集安全警句格言、组织宣讲团等丰富多彩、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不断增强企业认同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他律”向文化引领“自律”转变。

二是领导率先,亲力亲为。在2017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安全大整治”活动期间,陕西省煤监局组建4个检查组,由局级领导任组长,分赴重点产煤市开展了开展监察,大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红线意识、安全发展战略和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宣讲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营造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的浓厚氛围,用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建新煤矿家属协管会协管安全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员工“一通三防”技术比武

三是试点先行,边实践边突破。陕西省煤监局分地(市)先后选树神华神东锦界煤矿、陕煤红柳林煤矿、张家峁煤矿、建新煤矿、黄陵矿业一号煤矿、黄陵矿业二号煤矿、陕西长武亭南煤矿等10多个大型煤矿为国有企业试点单位,选树榆林市榆阳区鑫源煤矿为民营企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程序管理”“过程控制”“精优作业法”“卓越管理法”和“创新成果”提炼等活动,不断扩大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展示安全文化的魅力。

四是整体推进,有重点有特色。在典型示范引领下,多数煤矿企业积极培育先进的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教化、感化和转化作用。有的突出安全理念提炼和引领,采取讲理念及背后的故事、开展班组安全讨论等形式,不断强化职工对安全理念的理解。有的突出安全环境营造,井上下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区队张贴“全家福”,井口“一封亲情保安家书”,建立内部安全网页、电视广播系统、手机安全短信。有的注重职工技能提升,开展绝技、绝活、绝招“三绝”大赛的岗位练兵、案例教育、“双述”活动、“达人秀”技能竞赛。有的积极开展安全宣誓、文艺汇演、家属安全联保、领导家属安全寄语、“三违”帮教、“人人争当班组长”“全员兼当安全员”“安全荣誉矿工评选”活动等。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和载体创新,使煤矿的领导层、管理层、区队、班组和职工等各个层面的安全意识不断融入到企业的肌体,融化于职工的思想,规范职工的行为,实现“应知、应会、应用”三跨越,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整体推进和较长的安全生产周期目标。

总之,近年来,陕西省煤监局通过理念铸魂、制度导行、科技强基、素质固本、文化育人,使安全文化建设与现场管理形成了良性互动,实现了安全文化建设在矿井生产实践中落地生根,达到了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的目的,陕煤集团蒲白矿业西固煤矿等企业连续15年实现安全生产,全省煤矿安全形势在煤炭产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保持总体稳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彰显。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陕西省煤矿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