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沐足结合护理干预治疗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2018-03-08丁玉兰胡慧芳赵婷鹭陈玲炫赖畅钦黄华玲周荣池清华高碧丽黎慧娟
丁玉兰 胡慧芳 赵婷鹭 陈玲炫 赖畅钦 黄华玲 周荣 池清华 高碧丽 黎慧娟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周围血管病,属中医学的“脉痹”“肿胀”“血瘀”“流注’等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内的压力增高,浅静脉逐渐扩张,伸长,但是由于周围组织的限制,因而使得静脉呈蚯蚓状迂曲成团,静脉特别薄处则呈囊状扩张。我国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达8 000万,占血管疾病的90%以上,女性发病率为50%,男性为30%~50%[1]。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并无不适,仅表现为下肢静脉蚯蚓状的隆起,不影响生活及工作,所以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陆续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从最早的硬化剂注射治疗,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到目前开展比较广泛的激光、射频手术,所有的手术方法均是对人体原有的静脉回流系统的损害,从而可能致使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由于手术风险大、费用高等因素,相当一部分患者愿意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特别是很多患者更愿意求助于中医药治疗[2]。因为护士的工作性质,在已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况下,仍时常面临着加重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以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沐足结合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护理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9月厦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60例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成组设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参与研究者年龄25~60岁,均为女性,平均(38.46±1.46)岁。研究生学历1例,本科学历学历48例,大专学历7例,中专学历4例;工作年限5~10年26例,11~15年11例,15~20年5例,20年以上18例。静脉曲张分布:左下肢10例,右下肢14例,双下肢36例。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分布及其他基线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全国中医学会制定的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彩超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经彩超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者;(2)符合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级中C0~C2级者;(3)经研究员说明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后,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研究者;(2)研究期间备孕或妊娠者;(3)患有糖尿病、心脏病低血压或其他重大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均予基础护理 生活方面:避免长时间的站立,一次站立不超过2 h,及时坐下休息,将下肢垫高休息15~30 min后再继续站立;避免突出曲张的血管处外伤;改正跷二郎腿的陋习;每晚睡觉时将下肢适当垫高,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处在潮湿,湿热的环境。
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维、低脂饮食及加强维生素C、E的补充。忌食辣椒、胡椒、酒类、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奶油、巧克力等食物。保持正常体重。
1.2.2 对照组 在基础护理上,对照组采用医用的循序减压弹力袜进行治疗,晨起时穿,夜间休息时将其脱掉,每天坚持穿8 h以上。
1.2.3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中药沐足的治疗方式,其中药处方为:生地30 g,当归20 g,玄参20 g,银花10 g,桂枝20 g,花椒10 g,艾叶20 g,枳壳10 g,防风20 g。由院中药制剂室共研磨粉碎至细粉末状煎熬为中药沐液,分袋包装,每包60 ml,冰箱0℃~4℃保存。
泡脚盆的高度超过20 cm,可没过踝关节利于保温。取煎熬好的中药倒入约2 000 ml温水中,发放统一水温计,泡脚温度保持在38℃~43℃。沐足时先将双足放入38℃左右的水中,另备热水壶,适时加入热水,让足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保持水温,足浴时水没过踝部,且时常顺着肌群方向进行推拿,手法轻柔,动作自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度磨擦,以免损伤肌肤。频率:每日一次。部位:足踝上5 cm,时间:20 min,治疗以14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研究对象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家自行操作,以确保试验效果。
1.2.4 研究对象随访 每周电话回访一次,了解对照组弹力袜穿戴情况以及观察组中药沐足执行情况,并解答研究对象参与研究过程中疑问,同时完成资料收集。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患肢久站沉重、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色素沉着改善,足背部水肿消失,观察3个疗程下肢静脉隆起、扭结成团改善。显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色素沉着改善,足背部水肿减轻但仍有轻度浅静脉扩张、弯曲。有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好转,但浅静脉扩张、弯曲未见好转。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临床数据做出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研究对象日常生活均在一定程度上受下肢静脉曲张影响,认为这些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症状发生率较高者是双下肢的沉重感和酸胀感,症状发生率较低者是脚踝部皮肤色素沉着,分布情况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40.00%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6.67%和26.67%,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情况见表2。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于长期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强度高、久坐者的人[4],据陈翠[5]等人调查,2013年医护人员静脉曲张患病率达20.67%,93.0%的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站立后有小腿感觉沉重、乏力等静脉曲张表现[6]。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点,需长期站立工作或者走动频繁,导致双下肢长时间负重,血液蓄积下肢,形成静脉曲张,经常感觉下肢酸胀、沉重感、疼痛,其发病率高出常人60%。因此下肢静脉曲张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下肢静脉曲张若预防、治疗不及时,可逐渐进展,发生血栓、皮肤的湿疹和溃烂、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赖巧蓉等研究[7]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于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未能引起充分重视。
表1 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情况(n=60)
中药浴足法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沐足,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本研究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甘、咸寒,主寒热积聚,逐血痹,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8]。当归活血化淤,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虚血淤、跌打损伤、风寒痹痛等症。玄参苦、咸、微寒,壮水制火,玄参中的苯丙素苷类成分有抗炎、镇痛作用,其哈帕普、桃叶珊瑚普、哈帕俄普等成分均具有抗菌活性[9]。银花味甘,性寒,归经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10]。桂枝为发散风寒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花椒祛湿散寒,活血止痛。艾叶温经祛寒,活血通络。适合畏寒喜暖、手足冰凉之人。枳壳性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其成分中的油皮苷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11]。防风性温,具有解表祛风、止痉、胜湿之功效[12]。其中艾叶、桂枝、花椒合用温经散寒,共同达到通络散寒止痛之功效,而当归活血化淤,防风走表胜湿等在针对性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方体现了补气活血与软坚散结相结合为主,健脾渗湿为辅的治疗,且本研究中药沐足可促进血管壁修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减轻患病人群的不适。
中药足浴疗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常用的疗法,也是中医特色护理技能操作之一。足部既是三阳经之起点,又是三阳经终点,有300多个穴位,该疗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浴足,通过水温、药物渗透的机制,沐足刺激反射区(穴位)、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理气和血,从而达到预防和内病外治的目的。3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12例,显效l3例,有效4例;对照组分别为治疗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9例;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0%、96.67%和16.67%、73.33%,经过三个疗程的干预,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药沐足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是以经络学说以及现代足部反射疗法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外治疗法,可内病外治,其药物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参与研究对象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发生率较高者是双下肢的沉重感和酸胀感分别占91.67%、76.67%;症状发生率较低者是脚踝部皮肤色素沉着,占13.33%,选择的病例单侧、双侧C0~C2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且样本量相对较少,该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单一的护理干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治愈疾病的需要,然而药物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打破这一模式,通过两者结合治疗,提高治疗疗效,帮助患者缓解病症。基础的护理干预只是从外部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各项生理机能无改善功效,而中药沐足外洗可以通过患肢皮肤吸收药物,帮助患者进行生理治疗[13]。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沐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可成为临床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 林玉珍,黄静,罗玉珍,等. 护士防护下肢静脉曲张现状分析及对策[J]. 护理学报,2012,19(14):36-38.
[2] 高杰,夏联恒,张茜,等. 中西医结合防治大隐静脉高位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4,42(4):140-141.
[3]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02:8.
[4]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16.
[5] 陈翠,刘坤,马敏. 医护人员下肢静脉曲张患病率断面调查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6.
[6] 伊玲玲,康佳楠,白桂莲. 手术室、ICU护理人员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情况及相关知识调查[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62-64.
[7] 赖巧蓉,朱娓,帕提曼·阿布拉. 临床护士下肢发生静脉曲张症状的现状及预防措施[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0(12):109-110.
[8] 安慧妍,胡亚靖,于河,等. 《温病条辨》中玄参、生地、麦冬用法探析[J]. 现代中医临床,2017,24(3):44-47.
[9] 张绍强,李明.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指南,2013,11(26):51.
[10] 卫静,肖建桥,李恒. 健脾养血汤联合喜疗妥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7,39(2):35-36.
[11] 舒尊鹏,胡书法,翟亚东,等. 中药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7):8-9.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49.
[13] 王汝心,杨祝辉. 养阴活血祛风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糖尿病皮肤瘙痒症40例[J]. 河南中医,2015,40(6):1369-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