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8-03-08许育伟曾宪杰何文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溶栓缺血性

许育伟 曾宪杰 何文贞

1.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潮州 521000;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汕头 515041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特点[1],目前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唯一有效手段[2]。欧美及国内治疗指都将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第一推荐的手段[3]。但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溶栓时间、基础疾病的不同,溶栓治疗后仍遗留有各种后遗症[4],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预防脑损伤时神经元萎缩和死亡,并且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它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存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我院并符合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20例,各病例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要点和标准。研究对象首次入院后立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的评分,初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8~71岁,平均(58.5±7.5)岁;病程 1~5h,平均(3.4±0.8)h。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60.5±7.2)岁,病程 1~ 5h,平均(3.2±0.8)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原因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要点和标准。(2)入院后检查头颅MRI和/或CT等未出现低密度影或脑出血。(3)所有病例均在发病4.5h入院。(4)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四项,血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者;(5)无其他部位活动性出血。

排除标准:(1)病例溶栓前临床症状已出现明显改善。(2)入院神经功能轻微缺损。(3)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如舒张压大于100mm Hg或收缩压大于180mm Hg。(4)三月内有脑出血病史者。(5)既往有脑梗塞病史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者。(6)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7)年龄75岁以上。(8)其他静脉溶栓治疗禁忌如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合并活动性出血,半年内消化性溃疡出血,近期外科手术、分娩、器官活检及严重创伤,3月内合并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等。

1.3 方法

所以研究对象入院后按0.9mg/kg(最大剂量90mg),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其中10%的剂量先在10min内静脉注射,剩下的90%剂量在1h内静脉滴注完毕,复查头颅CT在24h后,24h后口服拜阿司匹灵100mg,每日一片,共13日。对照组给予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等常规治疗14d。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14d。

1.4 评价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评估各组溶栓前、溶栓后7天时及溶栓后14天的评分,以及统计各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病例疗效评估参考《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0%~90%;有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总有效:基本治愈、疗效显著和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两组的溶栓前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7、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x ± s,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尿1例,脑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3例,血尿1例,脑出血1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治愈率、显著率和有效率在两组间的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预防脑损伤时神经元萎缩和死亡,并且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它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存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7-1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对患者的意识、高级神经功能、感觉、运动均可全面评估[11-15],因此对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7]。本研究显示,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14d两组的NIHS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治疗明显好转,观察对象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好,两组入院后治疗处理观察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其他治疗药物无差异。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起来很大的作用。

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2例,血尿1例,脑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3例,血尿1例,脑出血1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无明显副作用。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但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更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更明显,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李刚.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1年后生活治疗分析 [J].中外医疗,2016,27(97):97-98,101.

[2] 腾旭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J].药物与临床,2013,51(36):54-57.

[3]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组[J].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7-2101.

[4] 刘胜武.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40-42.

[5] 叶琦.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ibulin-5和颅内血流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3):69-71.

[6] 陈奋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5):65-67.

[7] 周春亭.MESSS评分与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评估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8):17-19.

[9] 张立红,彭道勇,李迪,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549-6551.

[10] 林友榆,胡治平,黄银辉,等.血尿酸水平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3):198-201.

[11] 田沈,林佳才,张朝东,等.RhG-CSF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鼠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4):404-406.

[12] 张立红,彭道勇,李迪,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6549-6551.

[13] 谢秀海,白青科,赵振国,等.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4):309-312.

[14] 富克非,高莹,王琦,等.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82-1683.

[15] 梁晶晶,王明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系统医学,2017,2(4):52-54,58.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溶栓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