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2018-03-08邱焕昀刘立平黄新欣刘一邻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几率气管肺部

邱焕昀 刘立平 黄新欣 刘一邻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临床为重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会采用气管切开的方式来对其气道阻塞的情况进行改善,气管切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1-2]。气管切开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各种病原菌的侵入,且接受气管切开患者的免疫力较差,因此,较易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对其健康恢复造成影响[3]。若肺部感染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干预,则会使其病情不断加重,从而对其健康恢复以及预后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有研究表明,在ICU器官切口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以将患者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降低,缩短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为探究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本文主要以2016年2~12月8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分析其护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ICU气管切开患者80例,时间为2016年2~12月,这8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的情况,区组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0例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将严重意识障碍、患有精神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排除。所有ICU气管切开患者均知情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本次研究内容均经伦理委员会的通过批准。实验组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3,平均年龄(64.1±7.3)岁;其中,脑出血16例,颅脑外伤8例,脑梗死10例,呼吸衰竭6例。对照组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3∶17,平均年龄(64.2±7.2)岁;其中,脑出血17例,颅脑外伤7例,脑梗死11例,呼吸衰竭5例。两组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ICU气管切开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并合理给予其生活护理。实验组ICU气管切开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通风、消毒等处理,保证室内温度处于22℃左右,室内湿度处于60%左右,并对病区的安静进行保证,要求护理人员在进出病区时,应严格对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遵守,对家属陪护谢绝,并限定对患者的探视时间,及时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被褥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其病房处于整洁、舒适的状态[5]。

1.2.2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定时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瞳孔大小等进行测量,对其意识变化以及肢体活动等进行了解,密切观察患者的脑疝先兆以及颅内出血的先兆症状,若患者出现危重症状的先兆症状,则应立即通知相关医疗人员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轻柔,减少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刺激,从而避免其出现血压波动明显的情况[6]。

1.2.3 气管切口护理 对患者的气管切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加强水肿、出血等现象的观察,保证其切口局部的清洁与干燥,根据患者的分泌物多少以及切口敷料的具体清洁程度来对换药的次数进行决定,常规情况下每天更换1次或2次,若患者患处纱布存在痰液浸渍的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更换,并采用碘伏(0.5%)对其切口周围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每天对其创口清洁2次[7-8]。

1.2.4 呼吸道湿化 通过湿化系统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从而将痰液的黏稠度降低,避免出现痰痂,将导管堵塞的几率降低。

1.2.5 吸痰护理 为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将患者口鼻腔内以及气管内存在的分泌物完全吸出,保证ICU气管切开患者在吸气时可以使得肺部充分膨胀,在为患者吸痰前后,均给予其纯氧2~3min,并定时为其实施雾化吸入[9],与ICU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细菌分析的具体结果相结合,从而给予患者更加针对性的吸入药物。

1.2.6 口腔护理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口腔pH值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口腔pH值来对其实施相应的清洁液来清洗口腔,若其口腔pH值较低,则可给予其碳酸氢钠2%进行口腔清洁[10];若其pH值为中性,则可采用过氧化氢3%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如有必要,可在其口咽部进行抗菌膏的涂抹,从而将感染性细菌的滋生减少。

1.2.7 体位护理 ICU气管切开患者多数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其痰液较难吸出,因此,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叩背,从而对痰液的排出进行促进。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将患者的床头适当的抬高,在30°~40°左右,妥善对患者的各种管道进行固定,并加强巡视,避免出现管道脱出的情况[11-1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几率以及ICU转出时间进行观察分析。根据《肺部感染性疾病病理析评》中的相关标准来判定临床效果:治愈:患者的肺部感染相关症状消失,疾病恢复;有效:患者的肺部感染相关症状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其病情处于稳定的状态;无效:患者的肺部感染相关症状与干预前无差异,或症状加重[13];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实验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中治愈患者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0.00%),表明有效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疗效的提高,更好促进其疾病的康复。见表1。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与ICU转出时间比较

实验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ICU转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CU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其症状的缓解。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ICU转出时间比较(x ± s,d)

2.3 两组并发症几率比较

实验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几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几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有效护理干预应用与ICU患者中,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其治疗的难度,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见表3。

3 讨论

气管切开是常见的、重要的一种急救措施,可以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除,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对其通气困难等症状进行改善,同时可以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增加其脑组织的供氧、供血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气管切开会对患者的正常呼吸道存在的黏膜屏障功能造成损伤,且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因此其对病毒以及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低[14]。当患者的切口与外界相通时,会对其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引发,增加其并发症的几率,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这样不仅或增加患者治疗的痛苦和难度,同时会对其预后造成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意义重大。

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对痰液进行充分的稀释,促进痰液的排出,严格按照无菌的操作进行可以将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其中无菌操作与严格的消毒是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关键,可以将病房内的含菌量降低,减少出现医源性感染的几率,谢绝家属陪护则可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合理维持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痰痂阻塞气道,可以将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加强ICU患者的切口护理,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吸痰,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几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其干预后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仅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ICU转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几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迎春等[15]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中表明,器官切开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将其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从而促进其临床症状的缓解,使其可以更快恢复健康。本文研究结果与李迎春等研究结果比较,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表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在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其临床不良症状,缩短其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意义重大。

[1] 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2] 陈丽芳,蓝惠兰,冯婷,等.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4):4116-4117.

[3] 崔君霞,金奕,于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4-126.

[4]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5] 凡国华,朱蓉蓉,王继兵,等.综合康复训练在防治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69-471.

[6] 刘晓云,杨小红.1例心脏手术后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裂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29(32):269-270.

[7] 李丽,阮洪,袁卫军,等.头颈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72-1474.

[8] 杨锦.系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24(11):47-48,49.

[9] 姜俊萍.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综合护理防治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29例[J].中国药业,2014,23(1):69-71.

[10] Wang,Chao-Hsien,Wong,et al.Risk factors of recipient site infection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reconstruction[J].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 (EUFOS),2015,272(11):3475-3482.

[11] 伍国华.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5):116-117.

[12] 张承贤,薛文莉,侯诗箐,等.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77-3078.

[13] 唐少莲.重点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死亡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9):1167-1169.

[14] 罗满霞,陈英武.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13-114.

[15] 李迎春,董英.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6(4):577-579.

猜你喜欢

几率气管肺部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