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03-08郑娟霞郑娟丽郑娟芬马海燕黄旭辉黄碧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缺血性出院神经功能

郑娟霞 郑娟丽 郑娟芬 马海燕 黄旭辉 黄碧芳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133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由于患者基础疾病多、年龄大,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通常预后较差,而神经功能缺损是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1~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出院后由于患者对脑卒中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往往无法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与康复锻炼[2]。因此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还能够改善其预后,但以往的护理均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对于院外的护理,并未引起重视,导致患者在出院后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连续性性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将继续在家庭或社区中延续,更加关注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3]。鉴于此,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分别采取两种护理方式,观察患者护理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后方可实施,选取180例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病例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其诊断标准[4],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确诊,首次发作,所有患者均生命体征稳定、有肢体障碍;同时排除进展性脑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关节炎、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或其他脑部病变者;所有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记录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69例、21例,平均年龄(62.34±10.63)岁;既往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分别21例、10例、18例;吸烟35例,饮酒37例;均给予常规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随访计划,观察组中,男、女分别67例、23例,平均年龄(63.71±11.24)岁;既往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分别19例、8例、16例;吸烟34例,饮酒39例;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等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随访计划,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创建连续性护理干预团队:包括2名神经内科医生、2名护士、1名心理医生和1名康复师组成,同时将患者家属纳入护理团队,医生负责患者出院后来院复查管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康复师需根据脑卒中康复训练要点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同时心理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护士的职责是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组建微信群并进行维护,在患者出院1个月时应在微信中提醒患者进行复查,同时还可对患者在微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次日解决在电话随访中无法解决的反馈信息。(2)出院前一周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药物指导,让患者认识到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如何应对脑卒中的发生、科学的康复训练与饮食运动计划等。(3)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心理、肢体及言语康复锻炼,每周1次。A.心理辅导:脑卒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或功能障碍,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故而需了解患者心理,以便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同时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护理中,促进患者的康复。B.康复锻炼:脑卒中患者一旦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则需长期进行康复锻炼,其过程是漫长的,护理人员需依据患中的实际情况,在早期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方案,从患者翻身训练、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以及床边短暂运动到站立训练和步行训练。C.语音训练:教患者简单的音节发音,再反复练习识字,并应用各种语言训练工具。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采用MESSS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六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评分,评价连续性护理措施对改善脑卒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的效果。(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5]:利用改良的MESSS卒中量表评价患者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意识、言语、肌力以及步行能力等方面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损伤程度越严重,其中轻型神经功能损伤:0~15分,中型神经功能损伤:16~30分,重型神经功能损伤:31~45分。(2)认知功能评价[6]。依据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变化判断认知功能改善疗效,显效为MMSE评分增加4分及以上;有效为MMSE评分增加1~3分;无效为MMSE评分无变化或减少。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生活质量评分[7]: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指数量表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如厕、行走等10个项目。改良Barthel指数分为5级,其中0~20分为完全依赖;21~40分重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61~99分轻度依赖;100分为ADL完全自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5.0表格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MESSS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经六个月连续康复护理患者的MESSS评分明显减少,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MESSS评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41例、46例、3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5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P=0.002)。

2.3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改良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出院时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六个月连续康复护理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改良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x ± s,分)

3 讨论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较急,呈脑血流循环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种疾病的治疗目的是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8]。自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明显,使得老年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其他功能障碍,故而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康复护理,促进患者运动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9-11]。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但以往的护理措施仅在院内进行实施,在出院后即可终止,导致患者在出院后不能坚持进行康复护理,造成了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故而在患者出院后实施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功能康复锻炼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患者出院后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2-15]。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应用连续性护理,将护理服务在家庭中进行延续,提高患者出院治疗依从性,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本文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内容包括创建连续性护理干预团队,负责患者出院后制定康复计划,来院复查管理以及用药指导等,心理辅导,电话随访及微信群的管理,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缺损程度。

本研究中,出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经六个月连续康复护理患者的MESSS评分(12.12±5.35)分明显比出院时(29.43±9.28)分减少,且明显少于对照组(19.21±5.79)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68.01±16.57)分明显比出院时(42.90±14.37)分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50.99±1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表明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在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有积极效果,从而减少了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护士要加强与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合作,并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提高效果评价的说服力。

[1] 张彩娟,张福英.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J].吉林医学,2015,36(11):2403-2404.

[2] Piredda M,Ghezzi V,De Marinis MG,et al.Latent Growth Modeling of nursing care dependency of acute neurological inpatients[J].Ann Ig,2015,27(2):492-6.

[3] 杨林,石鑫,月珍,等.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13-15.

[4] 费菲,赵海.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应有效控制晨峰血压”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2015”集萃 [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4-6.

[5] 陈谷兰,李壮苗,何琼霞.脑卒中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7):1-4.

[6] 孙景贤,曾慧,潘露.认知训练和穴位按摩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08-3111.

[7] 高琼珠,胡荣,孙玙.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0):177-179.

[8] Wissink KS,Spruit-van EM,Buijck BI,et al.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nursing homes: intensity of and motivation for physiotherapy[J].Tijdschr Gerontol Geriatr,2014,45(3):144-53.

[9] McCabe PJ,Saban KL,Cohn J,et al.Report from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and Stroke Nursing[J].J Cardiovasc Nurs,2015,30(2):92-5.

[10] 邱素刁,庄秀,潘燕君,等.电话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 [J].广东医学,2016,37(s1):262-264.

[11] 徐炜,郁敏杰,乐嘉宜,等.穴位按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8):2246-2249.

[12] 汪麟,李继杨,孙连庆.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81-185.

[13] 张琳,朱晓萍,刘贤亮,等.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流程的优化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49-453.

[14] 米雪,于宏丽,张婷婷,等.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5(20):1860-1863.

[15] 高碧容,叶少宏,吴宏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50-1352.

猜你喜欢

缺血性出院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