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党报“四力”的意义与方法研究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2017)年会综述

2018-03-08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记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传媒大学四力

□ 文/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桂林日报、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社等20余家媒体,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20余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年会。

中国传媒大学时任校长胡正荣在年会上致辞,时任副校长蔡翔、校长办公室主任张树庭、新闻传播学部党委副书记刘自雄、党报党刊研究中心顾问王武录、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红等出席年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金梦玉、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社总编辑杨明森主持全体会议。天津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刘卫东、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文璐对全体会上的演讲作点评。论坛分组会由《新闻与写作》杂志原主编耿瑞林、《新闻与写作》杂志副主编李蕾、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瑞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金梦玉分别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灿发、北京日报社及北京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刘霆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成文胜、丰纯高作点评。

围绕年会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现实意义、深刻内涵、相互关系、提升路径进行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柳斌杰,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湖北日报社原社长、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江作苏,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瑞祥,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马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吉林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太博在全体会上作了主题演讲;20余名专家学者在分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一、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现实意义

胡正荣说,十九大报告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它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举措,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柳斌杰说,传播力和公信力是党报最大优势,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但传播技术革命引起的媒体大变局,使党报等主流媒体的市场在压缩,引导力在弱化,这个局面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做出努力去改变。谢国明说,党报的现状是价值高地和渠道洼地并存,内容强势和技术弱势并行。传统纸媒在渠道和技术方面的短板,正在销蚀着我们的自信,蚕食着我们的阵地,而思想贫乏和优质内容短缺,已经成为党报的短板。网络时代,党报不仅在制作和传播方面要开展技术创新,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也需要不断创新,牢牢把握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和舆论引导权。陈太博说,信息越是海量化,公众越是信任党报,因为党报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信息传播形式越是多元化,公众越是需要党报,因为党报具有毋庸置疑的公信力;典型报道和形象宣传的渠道越宽,公众越是看重党报,因为登上党报具有很高的荣誉感。陈作平说,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新时代国情、党情、世情及媒介生态变化决定的。这些变化要求党报在新时代抓住时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新华社天津分社副总编辑邵香云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内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深刻内涵及相互关系

与会专家认为,把“四力”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表述,标志着我国新闻舆论工作进入新境界。专家们对其内涵及相互关系各抒己见。

胡正荣说,十九大报告将“四力”作为一个系统完整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者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舆论传播理论体系。具体而言,传播力是前提,引导力、影响力是目标,公信力是保障。孙瑞祥说,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互为依存,相互借力,缺一不可。传播力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和效力,是传播者和受众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和解码的能力;引导力就是传播者引领受众把握正确方向和纠正舆论偏差的能力;影响力就是传播者是否能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其原有认识或行为而表现为遵从或仿效的能力;公信力就是新闻信息被公众信任的程度和结果,是媒体应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和社会信任资源。江作苏说,公信力就是在社会公共活动中公众与履行社会契约行为的公共机构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力;二是公共机构对公众表现的责任力。责任力是信任力的基础,信任力是责任力的体现,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卫明说,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构成了一套全面完整的新闻舆论传播效果体系:传播力和引导力是出发点,是手段和方法,决定了影响力和公信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落脚点,是目的和效果,反过来促进了传播力和引导力;在“四力”之中,传播力是基石、引导力是方向、影响力是目标,公信力是底线。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金陵晚报》原副总编丁邦杰说,传播力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的有机统一,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引导力是舆论导向水平和媒体自身水平的有机统一,前一个要素受到后一个要素的制约。影响力是受众所乐于接受方式和改变受众思想行动本领的有机统一,双重要素互为消长。公信力是新闻媒体长期的公平正义和显要社会责任感的统一,两要素构成了党报生存危安的“护身铠甲”。马波说,“四力”就是党报声音发得出来、传得出去、入得了耳。发得出来,是内容生产问题;传得出去,是传播渠道问题;入得了耳,是传播效果问题。做到这三个方面,“四力”也就水到渠成。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论坛2017年会会场,此为柳斌杰做主题演讲。

三、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四力”应有的理念与认识

柳斌杰说,谋划新时期党报的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坚守和创新的问题,做到四个“变”、四个“不变”。一是纸变报不变,坚持新闻立业是党报的基本立场;二是形变神不变,坚持做强内容优势;三是场变人不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转场了,党报一定要跟着转场;四是媒变责不变,媒体形态在变化,党报责任没有变。谢国明说,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要识大势,讲规矩,重创新。识大势以知方位,讲规矩以知进退,重创新以知取舍。孙瑞祥说,要从三个“强化”入手,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强化社会责任是提高“四力”基本保证,强化网络内容建设是提高“四力”的关键环节,强化媒体融合是提高“四力”的有效途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说,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党报从业者应该具有的坚定的新闻志向。党报从业者能够以工匠精神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党报的“四力”才能从概念变成现实。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高梦英说,提高“四力”,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融合技术力、原创内容力,实现传播力聚合;三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引导人民之力;四要扩展舆论张力,实现舆论影响力;五要树立公信力的品牌意识。

(二)提高“四力”的目标和手段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和曼说,党报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媒体融合环境下把握时机、果断出击,积极建构党报话语体系。江作苏说,要把握住新时代、新媒介环境下的公信力特征。以公信力迎接话语市场的挑战,以公信力适应民心特征的迭代,以公信力应对国际传播博弈,以公信力抵制传播伦理的沉沦。杨明森说,提高党报评论能力是提升党报公信力的重要方面。报纸评论必须面对网络和自媒体的众声喧哗,在舆情处置过程中担负起击碎谣言,纠正不当评论的职责。《光明日报》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訾谦说,党报评论要发挥自身影响力,把十九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精神真正说到受众的心里,让受众无形中接受舆论引导的价值观。海南大学硕士生王茹仪说,党报如何把原创优势转变为融媒体优势,将平面媒体的作品特别是代表党报最高水平的评论文章转化为好的新媒体产品,需要进一步探索。《经济日报》总编室编辑郭存举说,以重点新闻报道引导、教育、启迪民众,体现党报的权威性;以深度新闻给人理性思考,体现党报的品质和品位;以先进技术和融媒体形态为发展手段,积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金梦玉说,党报的主流声音传播、主导舆论送达要重视以下两点:一是考虑主流舆论的传播效果,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律”,而非一味追求“爆炸效应”;二要考虑传播渠道的性质,党报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会化媒体,以“渠道互通”策略,带动“党报-媒-网-众-民”的互动格局和互动效应。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航说,提高党报“四力”,一是注重强化党报品牌的内容生产;二是在移动终端激活社群,做好与用户最后一公里的连接;三是内容生产流程需要进一步变革;四是进一步创新观念、机制体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张晓敏说,在信息泛滥的“后真相”时代,党报应该发挥其权威优势,为大众呈现事实、揭示真相,实现从“信息媒体”向“意义媒体”的转变。

(三) 提高“四力”的若干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据此提出对党报的“七盼”:一盼党报关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二盼党报关注“生态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三盼党报关注“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四盼党报关注“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五盼党报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六盼党报关注“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七盼党报关注“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浙江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洁说,一是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及时发声,引领舆论;二是善于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特色,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和公信力;三是深耕读者资源,建立社群文化,增强媒体的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蓓提出提升党报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科学对待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传播优势;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新型舆论引导机制;培育党报的意见领袖,鼓励个性化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李劭强说,媒体可以引入意见领袖,通过平台提供,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实现信任和品牌的转移,实现对受众和舆论的引导。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副制片人王彤说,对外宣传也要提高“四力”。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中国媒体要利用海外社交平台,吸引更多海外网友的关注,以此提高中国媒体的海外传播力和引导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持人王宇说,要在舆论引导上入岛直达,牢牢把握两岸热点的话语权,先发制人,及时发声,提升大陆媒体在台湾岛内的舆论引导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传香说,区县媒体的整体实力是国家和区域新闻舆论传播力形成的基础,治理好区县媒体是关系到一方安稳的大事。

与会专家结合新闻实践对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作了实证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锡苓分析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上的十九大报道数据,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梁小建分析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十九大报道数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主流媒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彰显“四力”,具有启示作用。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刘超通过可视化图谱与数据统计分析,对十八大以来党报研究的情况进行宏观勾勒和分析,为党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四)提高“四力”应建立评价和监督机制

刘卫东说,加强党报公信力评价体系研究,设计科学的评估指标,将评价维度权重进一步科学量化,公信力系统的层级进一步细化,为党报新闻传播的实践和话语指导权、影响力、公信力的科学建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引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胡太春说,党报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同时,应建立监督体系,并使这种监督职能与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民主监督体系、司法监督体系、群众监督体系、舆论监督体系贯通融汇,形成合力。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体现了中央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努力提高“四力”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新时代党报工作要有所作为,在提高“四力”上下功夫,取得新突破。

与会嘉宾还对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中心多年来持之以恒办好办精党报论坛、坚持研究党报的可贵精神可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范例。(课题组成员:张晓红、訾谦、闫永栋、刘彤、武新苗)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传媒大学四力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孙翌飞作品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Profitez de la lenteur de la vie
新闻与传播学院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