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色、底色、亮色、特色
——习近平新闻 论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新境界

2018-03-08孙志平

中国记者 2018年2期
关键词:舆论思想

□ 文/孙志平 甘 泉

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本色、底色、亮色、特色四个维度表达了对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解,论述了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一书的体会。

习近平 新闻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孙志平

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

新华社课题组编写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出版,是我国新闻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这是国内首次系统全面地梳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体系的专著;它从历史与现实、哲学与实践等多个维度清晰解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精髓要义和内在逻辑,尤其是序言部分深刻揭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本质、品质、特质,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传承深化,也有结合国情世情深刻变化的开拓创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辟了新境界。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的真理“本色”

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什么作用?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使命?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诞生160 多年来,历代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回答这一问题,做出过经典论述。在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是,“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毛泽东同志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的“祸福论”“利误论”体现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随着我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党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提出“五个事关”“48 字职责使命”的系统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当下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党媒姓党”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明确提出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党的历届领导人也格外重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新闻媒体业态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坚持好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是马克思主义者首次在新闻理论中提出“党媒姓党”的理念。党媒姓党,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而且党管媒体不能说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而是要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下,确保党对媒体的主导权、管理权。这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始终增强“四个意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落实到全体新闻舆论工作者身上,都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落实到每一家媒体上,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落实到每一篇报道上,都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聚焦团结稳定鼓劲,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基本方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舆论聚焦的重点也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同阶段而变化。1848 年,马克思指出,“目前报刊的首要任务是破坏现存政治制度一切基础”“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提出“发扬正气,压倒邪气”。改革开放以来,则进一步形成了正面宣传为主,正确进行舆论监督的基本认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思想内涵,给出了正面宣传提高质量和水平的路径,提出了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统一论。

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线。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还鲜明提出宣传战线“战士论”,即宣传思想战线的共产党人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可以说这些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航标与方向。

二、心系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底色”

要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蕴含的为民情怀这一深沉底色,可以从三个基本问题出发:

党性和人民性有怎样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民报刊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沿袭这一观点,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新闻舆论要正确宣传党的方针主张,忠实反映群众意愿,做党和人民的喉舌。

习近平总书记将党性和人民性进一步深化为党性与人民性辩证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精辟论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就是宣传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党性是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人民性统一论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观点,这为我们廓清了一些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也为新闻舆论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新闻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明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历史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明确,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聚焦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群众伟大精神,展示人民群众伟大创造。

新闻工作者要有怎样的作风?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贴近生活、调查研究”是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获得历史真知、赢得人民信赖的一大法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1842年恩格斯到英国发达的纺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调查,经常住在工人的家里,与工人们进行交谈,从而写成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毛泽东也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近年来,新闻舆论界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都是发扬深入社会生活、扎根人民群众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

针对新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基层当做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做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还进一步提出“四力”说,为年轻新闻记者的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些论述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蕴含着的始终心系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如果说“本色”“底色”体现的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经典观点的传承和深化,那么“亮色”“特色”则体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倾听时代声音,把握历史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未抵达领域,做出的具有“拓荒”性质的思想创造。

三、面向未来,勇于创新融合发展的鲜明“亮色”

纵观近现代人类文明史,经历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的演进历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诞生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当下信息革命正驱动着包括传媒业在内的人类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今天的舆论场所显示的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难度和挑战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要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唯有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为要论、媒体融合发展论、网上舆论引导论、时度效标尺论等,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填补了理论真空。

改进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目的,在于牢牢掌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方位创新的思想,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创新理念、内容、题材、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要把握全方位创新思想,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内容创新这个根本,提高有价值新闻的供给能力。不管传播手段如何变革,优质内容始终是稀缺资源。传播手段创新的着力点,是对内容生产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有价值新闻的供给能力。

如何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首先,让新闻内容与不断流变的传播形式保持对应。在受众已经转向移动媒介和社交网络的今天,媒体必须了解如何达到受众,如何留住他们,以及如何使每一篇新闻穿越由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构成的复杂迷宫。其次,不断推出有时代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的作品。第三,改变话语方式,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在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的格局下,媒体既要有旗帜鲜明的导向,又要有委婉曲折的表达;既要有响鼓重锤的担当,又要有点到为止的技巧,善于通过生动形式、多样手段表达抵达受众内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树立互联网思维,加速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尽快实现从相‘加’到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要以互联网思维求观念之变。通过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媒体生态的重新审视,树立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社交思维,把生产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的新闻产品作为努力方向。

其次,要以技术先行求平台之变。找到传统媒体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点,借力新技术、开发新平台、拓展新领域,不断提升新闻的采集力、表现力。

第三,要以制度创新求模式之变。尽快形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采编及发布流程,以体制机制变革带动系统化创新,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要以管理革新求效率之变。融合发展是目标,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保障。而人才则是体系和能力建设这一基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人的作用,他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要着力培养会使“十八般武器”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以人为核心,让内容、平台、技术共融互通、形成合力,才能在融合发展中领跑到底、冲刺到位。

四、面向世界,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特色”

早在无产阶级革命之初,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世界交往”的理念就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共产党宣言》中更是响亮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看,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立场、中国观点、中国声音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从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的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具有越来越广泛的世界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不断进行歪曲抹黑;“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中,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塑”而非“自塑”。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国际传播新任务、新目标、新方式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

“新任务” 即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我们之所以失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限的中国话语还不能充分、有效地解释中国道路,甚至部分陷于用西方概念套解中国实践的“话语陷阱”之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在“2·19”讲话中,还系统地阐述了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任务、方法、策略、手段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正确义利观等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中国话语”,这给我们很大启迪。一方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阐释好、传播好,将其作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另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概念、范畴、表述,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有效对话的话语。

“新目标”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马克思指出,真正的报刊“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展现真实的中国,要善于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尤其是在对比中发现本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的逻辑对比资本主义资本至上、剥削被剥削、对外扩张的逻辑,运用有力事实,体现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展现立体的中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个维度的大国画像找准方向,着力塑造。展现全面的中国,既要讲历史性成就,也要讲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既要讲中国制度,也要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向国际社会深刻阐释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新方式”即讲好中国故事并寓道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他本人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如在《俄罗斯报》发的文章中引用卫国战争中两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故事,在哈萨克斯坦演讲中讲述美丽姑娘瓦莲金娜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拉近了中外民众的心。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中国,找准了中西方在传受方式上的重要差异。一般来说,中国人长于归纳概括,喜欢谈宏观理论、谈抽象概念,外国受众则对具体真实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戏剧性冲突性的情节更感兴趣。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对外宣传,是一种更加国际化的表述方式。讲什么故事?习近平指出,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如何讲故事?就是要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通过精彩的故事,把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且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这也体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一贯的风格,注重“道”“术”的结合,不仅使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知道如何然。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同志在《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序言中指出,“对真理最大的尊重就是遵循真理、践行真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在投身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汇聚起磅礴力量。(作者孙志平是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甘泉是河南分社记者)

猜你喜欢

舆论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